浅谈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016-03-04 04:36王从军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品德榜样

王从军

(安徽省淮北天一中学)

浅谈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王从军

(安徽省淮北天一中学)

目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一般只是停留在说教层面上,重知轻行。知识教育重于道德教育成为多数家长和教师的观念,考试的指挥棒加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显著下降。传道比授业解惑更为重要。阐述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五种方法有榜样法、说服法、奖惩法、营造良好环境法、实践法。

道德教育;榜样;说服;奖惩;环境

教书几年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高中课程科目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大,加上高考这一指挥棒,导致很多学校追求和看重的是高考重点大学的录取率,从而忽视了我们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独立个性的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导致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要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教育、教导学生该如何做人。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将来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认识。

德育,即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我们知道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客观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思想的形成。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宠严失度,方法不当;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都会导致孩子不良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引领学生成人成才。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会以有声的言教和无声的身教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会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学校管教而不管导,狠抓智育,甚至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也将是教育的一大漏洞。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其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思想和理智还不太成熟,容易被诱惑,以至于一时冲动而走错路,所以我们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来引领青少年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不良品德的主观原因有学生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道德意志薄弱或畸形的意志发展、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及好奇心和盲目模仿等。《心理学》中有介绍关于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有以下五点:第一点是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第二点是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第三点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第四点是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第五点是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我们曾经做过较大规模的实验调查,结果表明:90%的教师普遍认为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德育对学生的影响,82.3%的教师普遍认为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从学生来看,在初中学段,学生认为对自己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32.5%),其余依次为学校教育(24.5%)、同伴交往(22.0%)、家庭氛围(24.9%)、学校教育(18.1%)、其他(4.6%)。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要单靠学校德育就能单方面决定学生的品质发展,家庭和社会仍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未成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或思想,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道德教育方法。

一、榜样法

榜样把道德观念的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有着示范、激励和引导的作用。青少年学生又富于模仿父母、老师,从众心里较强,崇拜伟人、英雄、明星等,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身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身教”,为人师表,应该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榜样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2)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相似;(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能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运用榜样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首先要为学生选取好的榜样,所选的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和正义性,能给学生带来正能量,使学生积极向上并对其崇敬从而乐于效仿。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学习榜样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劳动实践等各个方面,促使对榜样的学习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我们教师要注意以身示范。教师是学生最尊敬、最可信赖的榜样,往往被学生看做是社会的代表。学生不仅会模仿老师的优点,还会模仿老师的缺点,所以老师想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力求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二、说服法

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首先,要注意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有效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耐心地疏导学生,反对居高临下的态度、强制暴力的方法,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相反,教师只有用诚恳、语重心长、和蔼可亲的态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才能易于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其次,说服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样方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受到启发。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服时要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把握得好不好。要抓住最佳的说服教育时机,就需要教师善于在学生的思想、情绪容易发生变化或可能出现问题的关口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如果学生心平气和或者表现出情绪趋于平静时,这往往是说服的好时机;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反感或对立情绪,教师除了要考虑自己的语言、观点、态度是否正确以外,还要考虑时机是否恰当,如此方能有效达到目的,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奖惩法

奖惩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当然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奖励和表扬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向上发展的,也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去做到更好。批评和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指出他们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从而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要,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别人以及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表扬和奖励是一种艺术,运用得好,能增加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荣誉感,让学生感到愉悦和鼓舞的同时可以从中得到持续的动力,保持旺盛的进取心。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握时机,通过表扬对他们的优点加以肯定,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自信。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或是工作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些我们很难避免。毛主席曾说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学生犯错误了,我们不能只去批评他们。批评也要有尺度、要注意会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方式、场合,讲究艺术。批评之前要弄清事实原委,切忌主观臆断,感情用事。公正、严明适当的奖惩,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好的行为表现和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羞耻感、道义感,激励他们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提高个人道德水平。

四、营造良好环境法

现在学生越来越缺乏交流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缺乏集体感,总是喜欢一个人解决问题,没有集体合作意识,不愿同别人分享与合作,这也是道德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团结互助、师生友爱、学习氛围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能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修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团结互助,培养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也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而不是单打独斗。

五、实践法

学生的品德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形成的,因此社会实践是进行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募捐衣物、书籍、资金给弱势群体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志愿做绿色交通出行宣传、低碳环保宣传,从而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定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良好品质。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的传递上,而要真正地落实到实践当中,学生方可真正地体验并有所领会。

[1]杜时忠.关于德育实效的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3]姚本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9.

·编辑段丽君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品德榜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