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3-04 13:33林其生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解题数学

林其生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林其生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通过近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关于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的一些认识。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创新的原动力应该起源于学生最初的好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种兴趣就是源于好奇。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说,最好的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办法就是保护好学生天生的好奇。教育之道就是“率性”而教。

二、创设情景教学,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应用于生活。但是一些教师却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他们偏向于将数学和生活剥离。这些教师习惯于单纯地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抛出,接着要求学生运用公式来解决作业本上的数学问题,最后要求学生熟记这些数学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看来数学的学习就是掌握一些数学公式,套用这些数学公式来解题即可。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重创设生活情景,例如,在学习比例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生活问题:“学生如何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测量出教学楼的高度?”相信这样的生活问题一定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可以教授完本章节的内容后,启发学生利用比例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杆子在阳光下是有影子的,那么同学们可否利用杆子和竿影的比例来推算教学楼与教学楼的影长的比例呢?杆子、竿影、教学楼的影长都是我们可以直接动手测量的,那么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这个难题是否也迎刃而解了?”类似这样的案例都是建立在生活情景的基础上,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现如今,在学生的长时间学习过程中,老师都是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习惯于讲述,学生习惯于倾听。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渐树立这样的价值观点:凡是老师讲述的观点都是对的,不存在太多的疑义。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老师应该有意识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不止是老师讲课的课堂,也是师生共同交流的课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大胆地提出自己原本存在的疑问。同时老师还可以针对某项难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全班同学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也增强了课堂的活跃度,让原本的课堂难题更容易被学生自己解决。

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巨大影响。人的思维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我们的教学就需要建立在掌握科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对所学内容进行大体复习回顾

人们通常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一个遗忘规律,那便是人们对新掌握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会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慢慢下降。这就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完新课后,适时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重温刚刚所学的新知识,减缓学生对知识遗忘的速度。老师可以在上新课时先抽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复习,先是大致地总体讲述,帮助学生重建知识框架,在这种框架下,老师再提点详细的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逐步回忆起所学的内容。复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的学习通常关联性极强,下一章节的内容往往要运用到上一章节的内容,复习了上一章节的大致内容后,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章节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良好效果。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材是根据大纲统一编制的,具体到每个老师教授可能有部分需要改动。老师在讲授一节新课之前,都要结合数学教材熟悉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部分老旧的案例应当删除,添加新型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习。每堂新课的教学中,教师都会有重要讲解的新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多查询一些资料,多抄录一些新案例,方便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重要知识点。

3.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数学难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部分的数学问题其实是样变但质不变。这就要求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老师通常在课堂上都讲述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数学案例,学生在了解这种典型案例的解决方法后,就要反复推敲,掌握其原理,这样才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在遇到老师未涉及的难题时,学生根据上课所掌握的内容,抓住难题的本质,便可以发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曾经学过的学习方法来解决,从而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新思考方式。学生在解题时通常只会采用一种解题模式,将题解决后便不再多加思考。但是我们都知道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是极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得出自己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

五、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数学也同样如此,许多生活问题的解决原理都在于数学的公式运用。老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强调学生将一些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例如,在学习完勾股定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测量水池的实际宽度;学习了平均数概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的平均身高以及平均体重;学习了营业额计算相关知识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考察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的状况等。

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本身就要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被进一步强化,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不容易被察觉的。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再结合自身的努力配合和学习,相信未来学生不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创新能力上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提升。

魏文兴.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5).

·编辑张珍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用“同样多”解题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