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字之误引发的思考

2016-03-04 06:40冯兆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蒿草数枝因势利导

高 伟 冯兆海

(1蛟河市白石山镇头道河村学校 吉林蛟河 132503;2蛟河漂河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由一字之误引发的思考

高 伟1冯兆海2

(1蛟河市白石山镇头道河村学校 吉林蛟河 132503;2蛟河漂河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一字之差,在所难免,反思自省也会有所得。如收获持敬严谨、从善如流、鼓励批判求异的启示等等。

持敬 从善如流 因势利导

有一位老师,在给三年级学生解读校本课程《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时,把“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本来意思应是:蒿草的下面可能有兰花芬芳;茅草屋里边可能住着将来的王侯将相。然而这位老先生或是由于眼花,或有些漫不经心一时忘乎所以,居然讲成:“蒿草的下面可能生长着兰草,茅草屋中也可能会蹦出猴王——孙悟空。寒门出贵子的意思。”小学生茫茫然而面面相觑,终于有学生纠正说:“老师,不对吧,不是那个‘猴’。”这时,老师仿佛有些诧异,戴上眼镜才仔细看了看,认真地说:“真不是那个‘猴’,那请你给大家讲讲这个‘侯’的意思。”“是‘王侯’的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侯’,官位的意思。咱们以前背过那一句,您讲过的。”老师拍拍脑袋,仿佛如梦初醒,“笑话啊!老师不认真,搞错了。这个,你们可不要跟我学。你的记性真好!不迷信老师,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这才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做学问就要这样,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给她鼓掌。”大家都笑了,是心悦诚服。他们佩服同学的记忆力、理解力与勇气;也没料到老师居然能够大加赞赏。这,也真耐人寻味。

一、意诚正心,需持敬严谨

这不仅使我们想起因一字之差的故事。其一,一字之差毁城一座。1853年,太平军北伐驻江苏仪征城外,先行官派人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与人交谈的主将写了个“烧”字。结果一城烟焰冲天,哭天呼地。主将问责,手下示其手令,才大呼:“我之过,将‘绕’误写成了‘烧’。”遂自请主帅处以极刑。其二,1930年,蒋、冯、阎在豫南进行中原大战,双方用兵百万。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商定在豫北的沁阳会师,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冯的作战参谋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而豫南也有泌阳,两地距几近千里。就因冯军误入泌阳而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战机,导致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军处处被动挨打,最后以冯阎联军失败而告终。一字之差,可酿成大祸;一字之误,可败师覆军。[1]做学问,讲敬业,又怎能疏忽误人?

为人师表,当意诚正心而持敬、严谨治学而精益求精,常常需要专心致志乃至心无旁骛。即便是对孩子,也不可信口开河而漫不经心。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明辨能力了,他们对大人说的话有自己的判断。即使更小的学生,我们也当严谨乃至一丝不苟。我们的每句话,乃至一举一动都会时时影响着孩子。我们讲爱岗敬业,就应有一种敬畏心、诚敬心,朱熹就说:“敬字功夫,乃圣门第一义。”[2]唯常存持敬,方能有功于后学。当然,老师有时疏忽,也在所难免,只是当尽可能避免,更不应口无遮拦。

二、改过虚心,应从善如流

后生可畏,有时真理也会在孩子手里。我们教师当虚怀若谷,错了就坦率承认。[宋] 计有功著的《唐诗纪事》中就有记载:“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故事讲的是: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老师从善如流,悦纳学生指正或意见,乃至接受批评,能够虚怀就下以生为师,这也是做学问的态度、大度。圣人无常师,孔子圣人也,尚以七岁项橐为师,故能为“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伦之表”;韩愈也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人不分长幼,能者为师,学问可以超越年龄界限,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能正误纠偏,即我师也。孔子尚能虚怀就下,我们又有什么呢?倘坚持错误,反而陷于被动。这位老师,始则漫不经心、忘乎所以,继而闻过则喜,闻善言而立即改正补过,且勇于认错,也是为师者应有的品质。也彰显了民主,昭示了知识面前的人人平等,也应该给予点赞。

三、因势利导,鼓励批判求异

老师出错难免,就看怎样面对。像上面的老师开始不能潜心专一则有失严谨,但能迅速认识错误而因势利导,欣赏并悦纳学生的正确解读而洗耳恭听,又大加赞赏,这就难能可贵;鼓励不迷信权威的批评精神,这也是鼓励求异思维,鼓励独立思考,这就是崇尚科学精神而反对迷信。

一字之误,在所难免,反思自省也会有所得。由“侯王”与”猴王”之误而有所悟,能有所启迪,就是收获。我们不怕失误——因为失误本来人人难免,重要的是如何直面失误——即面对的情感与态度,以及怎样持敬、诚恳虚怀乃至营造一种科学求实的民主和谐课堂氛围……如此,我们就能够教学相长而不断提升。

[1]左民.一字之差的故事.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J].华中师范大学.2011.12

[2]尹协理.宋明理学[M].新华出版社.1991:66-69

高伟,男,(1969-),一级教师,教育教学。

冯兆海,男,(1957-),高级教师,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蒿草数枝因势利导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墙角数枝梅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生命是美丽的
炸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