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2016-03-05 00:17史成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46
桂海论丛 2016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大众化

□史成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46)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史成虎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重要和最为紧迫的任务,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给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现实困境,需要我们从时效性、实践性、通俗性、系统性和现实性等方面正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推进的新路径。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自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作为指导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一贯的问题意识与实事求是精神,积极应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2]1-12,就需要实现“大众化”,因为“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3]。所谓“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就是指“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基本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化小众”到“化大众”的过程,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最终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见之于行的过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运用最新的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成果武装民众头脑,推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这是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11。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着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大众化,对学习和践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活动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须实现大众化,因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作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直接工具和最重要任务,承担着引领社会思想、破解社会矛盾、解决各种问题的重大使命。然而,当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大众化正面临着许多客观挑战和现实困境,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到民众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信心和坚持

现阶段的中国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经济发展成果丰硕,但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深刻而艰难,利益格局变动剧烈,思想观念变化巨大,诸多隐性矛盾凸显出来,显性矛盾激化开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加深“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了解和认同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我国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与解决思路在理论观点上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它需要相关条件和一定时间在社会各方面得以践行和落实,并遵循着自身内在规律,因为认识能力和条件所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可能穷尽当代社会实践的一切真理,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5]同时,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历时性反差,又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效果与进程产生着重要影响。对民众心理与情绪引导的结果和对理性精确把握的过程影响着民众理想信仰的确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承担着破解重大的社会发展难题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神圣使命,在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正确性上存在的滞后性不可避免。民众对愈加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肆虐的腐败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诸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等存在着许多疑惑,这些都会影响着民众从感性上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坚持和信心。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涌动、价值观多元在思想和行为上影响着人们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解、认同和践行

急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在历史宏大叙事背景的转换下呈现出多元的演化态势,意识形态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日益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和自主性特征,甚至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百度百科对“碎片化”这样解释:“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而碎片化就是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的一个体现。在本文中,所谓碎片化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行为策略和社会态度,不再是按照传统的阶级模式分野,而是根据具体的焦点问题产生的不同的分野。”[6]在西方社会思潮蓄势涌入和本土思潮共涌共潮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文化错综复杂,必然冲击着他们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当前充斥在我国思想领域的各种思潮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思潮、复古主义思潮、折中马克思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7]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必然对马克思主义思潮产生冲击,如何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过程中避免那些落后和颓废社会思潮的干扰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三)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传和解读在“化”大众上力度不够,系统性不强,学习和实践“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脱离群众的倾向

在宣传、学习和践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高校师生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对社会其他群体特别是最广大劳动群众这一实践主体的理论需要,往往难以满足甚至忽视他们的这种需要。在人民群众中加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学习和传播的力度必须加大,否则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教化和贯彻的质量与速度就要大打折扣,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能显示出其伟大的力量,“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57。而人民群众才是改造世界的主体,所以理论必须要为人民群众真正掌握。从现在发行的有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传材料和学习资料看,主要是针对文化水平、理论素养比较高的一些特殊群体,缺少一些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符合普通百姓口味的普及性读本。在电视、报纸和一些其他传播媒体上所介绍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容和知识都是一种“新闻性语言”或“学术性语言”,对老百姓来说可能都晦涩难懂。所以,必须要以创造性的工作来开辟新的传播和学习渠道,以更为贴近百姓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来满足他们简单而不失深度、通俗而不庸俗的理论需求。

(四)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传和解读大多比较抽象,缺乏通俗性,不利于普通人民群众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改革开放前30年建设经验和改革开放后30年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的理论产物,是内涵丰富、理论性强的思想体系。而对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诠释、解读和研究也具有逻辑严密、专业性强、体系复杂等特点,这就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小众化”的局面,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话语权被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党政干部与专家学者和特殊机构如学术单位、党政机关所掌握,并形成了在特定群体间交流和沟通的特定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讲,少有能对“深化改革”“法治国家”“小康社会”和“党的建设”等的内涵真正理解的。而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如照本宣科,忽视不同受众在接受程度上的差异,宣传渠道少、手段单一,表达方式粗糙,使得老百姓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根本要求和主要精神难以做到简洁明了地理解和掌握,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宣传和教育的实际效果产生着诸多不利影响。

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应把握的五个原则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的规律为客观遵循,一种理论要真正实现大众化必须遵循时效性、实践性、通俗性、系统性和现实性原则。

(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必须遵循时效性原则

增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时效性最根本的准则是科学地对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首先,科学对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科学体系,反对从个别词句和某个片段去理解这种战略思想。其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要掌握它的精髓。“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通的“脉”,如果丢掉这个,那就像列宁所指责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磨光了的金币’和‘干鱼’”[8],就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失去了本真和生命力。再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一个不断端正思想、纠错纠偏的过程,而无法做到一劳永逸。我们既不能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神圣化、教条化和庸俗化,也不能把它当作解决燃眉之急的应时之需,而要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因此,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首先树立科学对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态度,否则就会“化”而失实、“化”而无效。

(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议题。当今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其核心主题仍然是“人”,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9]实践表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探索性工作。我们要善于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丰富内容中概括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并在各项工作中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融入进去,贯彻开来,以丰富的实践推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通过“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的群众工作,搞好民生工程。马克思指出,民众的需要“即他们的本质”[10]514,只有真正关注民生需求,认真倾听民众的心声,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他们才会理解和认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才能真正彰显“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无比巨大的理论力量,“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将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1]。所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要对民众的现实想法、实际需求给予时时关注、事事关心,并不断为解决他们最根本、最直接的现实需求而想办法、谋发展,因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0]286,只有这样才能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贯彻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才能在尊重差异中将民众的思想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说服力与亲和力,才能真正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三)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必须遵循通俗性原则

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2]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实现从精英话语到大众化语的转变”[1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需要在保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理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转换话语方式,从理论性和政治性学术语言和文本语言向通俗性的大众语言转换,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其理论的熏陶。正如毛泽东所说:“要打成一片,就应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14],这一过程是由书本走向实际、由抽象走向具体,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记忆。在这一过程中,用大众的语言解读理论、用大众的思维思考文件,用老百姓的所见所闻阐释和讲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以这样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讲工作,避免了僵硬的、说教式的灌输。民众的语言是生动且具有强大感召力和亲和力,把民众最关注的问题用民众最熟悉的语言和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成为融进民众的思想观念、并发挥他们无比巨大的创造才能的伟大理论。

(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2]1-12“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创立的,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面临着共同的时代主题,承当着共同的历史使命,拥有着共同的理论品质,两者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为立足点,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神圣使命。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片面、孤立地进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过程绝不能简单和纯粹的推进,在横向上,必须将全面建成坚持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5]所以,在宣讲和普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过程中就需要将四者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弄明白讲清楚。在横向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和最新理论成果。因此,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说清楚道明白,绝不能从横向上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分离开来,从纵向上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隔离开来。只有抓住和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横向与纵向上的各种有机关系,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本质内涵与时代精神,才能科学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进程。

(五)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必须遵循现实性原则

“正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就是要求我们在理论宣传普及活动中要对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做出积极回应,直面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设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和内容,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教育,而不能一味停留在‘自说自话’的小天地里,或者向群众传授那些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并且不能对实践产生实际指导作用的陈旧呆板的教条与规范。”[16]“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党的十八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概括与总结,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党情、国情和世情最新判断,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持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都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群众所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观点、战略目标充分结合起来,将理论宣讲的重点和群众切身问题的基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价值,彰显“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意义,缩短理论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理论力量的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三、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必须把中国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推进的依据,尊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探索“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源于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回到这种伟大实践中去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接受,才能实现大众化,也只有在这种伟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才能持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55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基本途径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要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工作和学习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民生焦点,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蕴含的客观真理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嵌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体验中,赋予鲜活生动的形式,这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便捷通道,正如列宁所要求的,要让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生活常规中去”[17],在宣传普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理论观点与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理论熏陶的同时感受到理论的无限魅力。

(二)受众细分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基本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化“大众”的大众,是指在文化素养、收入水平、职业状况、知识结构、爱好和年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不同的社会阶层,这既包括党员干部,涉及经济社会的不同群体,也包括普通的人民群众。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理论的认识、认同和实际需要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为民众的年龄差异,文化素养、生活状况、职业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对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的不同年龄段进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教育和宣讲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等也应有所不同,因群体施教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教育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讲普及过程中,必须对不同受众进行细分,按群体和层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实施不同教育手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重要的经验总结。

(三)多样化的“化大众”模式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科学渠道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需要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理论教育的途径与渠道进行有效拓宽,尽量避免渠道狭窄和途径单一的问题,实现多种渠道共同综合运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既需要以通俗的语言和朴实的文字获得群众的兴趣,也要在形式上做到丰富多彩赢得大众的欢迎,就是通过宣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来增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魅力。例如,我们的相关部门已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通俗读物,如人民日报评论部编写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党员干部读本》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同时,要组织不同级别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宣讲团和讲师团对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在内的不同社会群体进行理论宣传和教育。各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相关单位可以组织开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下基层活动;各种党的外围组织如共青团、工会等可以将其所联系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另外,可以探索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容以公益广告、动漫、电子邮件等这些生动化、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人民群众在不经意间以最为便捷的方式受到教育,例如,近年来成都启动了以故事会的形式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参与者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四个全面’工作的开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和带给这座城市的变化”[18]。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理论教育途径与渠道的多样化,是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四)以现代媒体为载体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必要方法

中国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这对当前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超九成网民使用手机上网[19]。再加上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刊物等,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利用好现代传媒在宣传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尤其是自媒体平台如QQ、微信、陌陌、易信、博客、微博、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对群众教化和价值引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新兴媒体的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代媒体上,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相关理论及时、客观、真实地宣传,积极引领社会的主流舆论,将社会的正能量和主旋律弘扬开来,对各种“负能量”和西方社会思潮进行揭批和“剥皮”,揭示其本质和危害,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什么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怎样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等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的效果。

(五)典型示范与培育精品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重要手段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进行典型示范和打造精品工程。典型和精品的示范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90多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实践证明,榜样的示范和经典的影响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打造和利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的精品工程,把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学习和践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典型案例、优秀人物推向社会,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过程中,应以层次多样、主体多元为原则,把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先进典型树立起来,让其在民众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树立和宣传、学习与践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精品工程,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精神在榜样的作用下得到洗礼和升华,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更为直观、更为有效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众化产生强有力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兰英.“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5-10-12.

[2]邸乘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5).

[3]张雷声.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术界,2010(6):25-3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338.

[6]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

[7]陈恩富,侯为明.当前中国七大思潮评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2):5-10.

[8]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8.

[9]习近平.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12]列宁.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22.

[13]邵军.从客体角度解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31-35.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1.

[15]习近平.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02-03.

[16]罗会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59-64.

[17]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0.

[18]成都启动百姓故事会以故事的形式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EB/OL].http://news.ifeng.com a/20150819/44468324_0.shtml.

[19]中国网民达6.68亿近9成网民用手机上网[N].成都商报,2015-07-25.

责任编辑任浩明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1-0013-06

收稿日期:2015-10-25

作者简介:史成虎,男,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政治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