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史诗叙事类型探微

2016-03-06 04:20吉差小明

吉差小明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南方史诗叙事类型探微

吉差小明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史诗作为民间口头传统,具有独特的叙事传统和叙事程式。以类型学视角观照中国南方史诗群,发现其具有约定俗成的叙事类型,包括起源类叙事、始祖崇拜类叙事、灾难人类再生类叙事、民族迁徙类叙事等。依据史诗演述语境划分,有婚姻仪式叙事、宗教仪式叙事、丧葬仪式叙事和日常仪式叙事。结合口头诗学相关理论对史诗叙事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国内外史诗研究与南方史诗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接轨和对话。

[关键词]史诗类型;文化类型;叙事传统;南方史诗

叙事是指以散文或韵文或散韵文结合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或现象。叙事类型是史诗活态传达历史文化事件的重要方式模拟,既是一种南方史诗叙事传统的样态,也是一种南方各民族表达民族思想感情和民俗传统的记忆符号。史诗叙事类型是以类型学为研究范式对史诗内容或现象进行叙述的模式,并归类总结各种属性特征的一种史诗叙述现象。南方史诗在产生年代、史诗内容情节结构和史诗基本属性特征上具有类似性,因此,以类型学视角研究南方史诗叙事类型具有可行性,揭示南方民族史诗的叙事类型,挖掘南方民族史诗的深层文化意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叙事风格

史诗是一种庄严而古老、风格独特、结构宏伟的叙事诗。史诗出现在人类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对人类民族文化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具有史诗传统,史诗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史诗主要内容不同:中国南方以创世史诗居多,形成创世史诗群;北方以英雄史诗居多,形成英雄史诗群。南北史诗叙事传统不同,南方叙事一般以宇宙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洪水神话、文化起源和民族迁徙等为叙事事件,以丧葬习俗、原始宗教文化、婚姻习俗和各种日常节日场域为史诗叙事语境,呈现出史诗叙事的庄严性和神圣性。史诗以民族历史文化为背景,在民族社会历史发生发展历程中,人类集体创造形成的宏伟篇章结构。南方史诗叙事类型具有严谨的神圣性和民俗性特征。史诗内容有反映远古时期人类创造万物的艰难历史事件,如天地万物的起源、人类起源等叙述人类发展历程的长篇叙事长诗,归于创世史诗类;有反映远古时期人类战胜灾难、解救人类的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归于英雄史诗类。创世史诗叙事类型与英雄史诗叙事类型不同,叙事文化意蕴也不同。创世史诗叙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到民族形成的漫长艰难历程。英雄史诗叙事是为了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其中英雄史诗的主题是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核心,反映远古时期氏族部落的现实生活与英雄人物征战的历史事迹。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史诗发源地国家,不仅有充满想象和富有哲学思想的大量创世史诗,还有充满人性关怀与民族英雄精神的大量英雄史诗。北方民族英雄史诗比较丰富,不仅有著名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玛纳斯》,还有更多的英雄史诗,如满族《天宫大战》,蒙古族《汗哈冉贵》《钢哈尔特勃赫》《那仁汗克布恩》《勇士谷诺干》,达斡尔族的《阿啦坦噶乐布尔特》,赫哲族的《满斗莫日根》,维吾尔族的《乌古斯传》等。史诗是世界性的古老而独特的文学样式, 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英雄英雄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中国北方的这些英雄史诗与西方英格兰民族第一部史诗《贝奥武甫》、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英雄史诗一样,中国英雄史诗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南方创世史诗比较丰富,如彝族的《勒俄特依》《查姆》《梅葛》《阿西的先基》,佤族的《西岗里》,纳西族的《崇班图》(又称《创世纪》)《黑白之战》《东恩古模》,白族的《开天辟地歌》,哈尼族的《奥色密色》,拉祜族《牡帕密帕》,景颇族的《穆瑙斋瓦》,土家族的《摆手歌》,壮族的《布洛陀》,水族的《开天立地》,苗族的《苗族古歌》,瑶族的《密洛陀》等。这些史诗都有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叙事传统和叙事文化价值。

史诗叙事风格是指史诗演述者在叙述史诗过程中呈现出的叙事思想、叙事形式、叙事特征、叙事视角等艺术方法和叙事价值取向。史诗叙事在史诗演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史诗叙述者选择叙事的视角和方式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史诗叙事风格。创世史诗属于传统类的神圣性叙事风格,而英雄史诗属于现代化的世俗性叙事风格。目前,南方史诗有大多数由传统的神圣化的叙事风格转向现代化的世俗性叙事风格。

二、南方史诗叙事文化类型

南方史诗叙事文化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起源类的叙事、文字渊源、民族文明渊源、民族道德相关渊源和民族精神文化等的叙事模式。作为民族共性的民间口头传统,每部史诗都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和民族文化底蕴。通过对南方史诗群的分析,追溯史诗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溯源史诗叙事传统的文化内涵发现史诗富有的叙事审美特征。南方创世史诗产生于最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初期,如彝族史诗《勒俄特依》《阿黑西尼摩》等起源于远古母系时期。在各种民俗仪式活动中,史诗的叙事反映了人类早期的现实生活和人类历史发展印记。据有关文献资料考,民族英雄史诗一般产生于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在先民社会生活中与自然灾难、人类原始部落之间的斗争中产生。流传于凉山彝族地区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理应与《勒俄特依》同时产生,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史诗的产生反映了人类早期与自然斗争的印证。通过对南方民族创世史诗的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史诗的大致发展历程、叙事主题和叙事传统。大多数南方史诗从民族图腾信仰到祖先崇拜的叙事模式,其叙事传统体现出母系社会时期的生活,反映了各民族对始祖崇拜思想意识,折射出各民族的史诗叙事类型隐藏的民族社会地位和历史价值。

南方史诗中有大量的关于人类生活生产文化的叙事。南方各民族生活区域属于亚热带,围山河而居,以农业和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如彝族《阿黑西尼摩》的叙事体现云南彝族的亚热带农耕文化和山地梯田文化。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叙述远古时期,宇宙一片混沌,天地没有分开之际,拉祜族祖先扎迪和娜迪在荒凉的土地上以采集和狩猎方式生活,他俩结婚后繁衍后代子孙等相关内容。同时该史诗叙述了拉祜族先民扎迪和娜迪结婚后的人类取火、打猎、盖房子、造农具、种棉花、鹌鹑跳舞等生活实践内容。壮族史诗《布洛陀》中布洛陀是一位隐居深山岩洞里的神秘老人,史诗记载说他创造世界万物和创立磨经秘诀,是他创造人类各种文化。如布洛陀抓地往里缩,拱起的地方成山坡,凹下的地方成山谷。南方史诗内容反映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当人类发展到原始狩猎和农耕社会生活的高级阶段后,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重新认可自己可以战胜一切灾难。因此,各民族先民创造了很多以本民族部落祖先身份为主要人物形象的民族史诗,并且把民众共同创作的英雄人物作为民族文化精神领袖。如彝族史诗《阿黑西尼摩》中的“西尼摩”、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中的扎迪和娜迪、壮族史诗《布洛陀》中的布洛陀等,他们不仅是各民族的祖先化身,还属于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柱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南方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始宗教文化体系,如彝族毕摩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壮族的麽教等构成自己民族原始宗教文化体系和民间信仰体系。南方少数民族史诗叙事中都有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信仰、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等多重崇拜文化现象。他们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具有神灵性,深刻影响人类现实生活中产生和生活。如侗族《侗族大歌》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文化语境。纳西族东巴文创始于唐朝,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巴象形文字是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史诗中均有大量记载关于东巴文化及祭祀仪式等历史渊源。纳西族史诗的叙事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壮族《布洛陀》记载布洛陀善于辨明事理,通晓法术,可以为世间解决困难和济世降福。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叙述拉祜族发展的历史文化事迹和仪式文化生活,是拉祜族的综合历史生活的艺术概括。

南方史诗是南方各民族人民集体创造形成的,史诗叙事他们原始生活和历史发展的概貌,反映南方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精湛的艺术。如彝族史诗《阿黑西尼摩》和壮族史诗《布洛陀》两部史诗主要叙事各种民俗叙事传统和民俗事项,史诗中主人公“西尼摩”和“布洛陀”两位形象及其事迹,既凝聚着两个民族对远古时期社会的理解,也对自己宗教信仰——毕摩文化和麽教文化的虔诚和对自己风俗民情的认知。她们分别是彝族和壮族文化现象的缩影,映衬出两个民族先民的智慧、勇敢、公正、善良、正义的优良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审美理想和深层的文化意蕴。透视史诗叙事类型,可以揭示史诗蕴含着丰富的神话母题,营造着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展现了各民族先民的思维特征和古老的信仰文化及文化意蕴。

三、南方史诗叙事类型

类型学指一种对现象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学科,一般称为类型。南方史诗叙事类型范畴有叙事题材类型、叙事主题类型、叙事人物形象类型、叙事情节板块类型、叙事体裁样式类型、叙事作品结构类型和叙事视角类型等。史诗叙事类型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叙事学研究概念范畴。南方史诗叙事类型特指在各民族现实生活中史诗展演或讲唱或演述等构成中具体呈现出来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模式。史诗叙事现象在史诗诗学品格、内容、语境和历史文化上有类似或相近和相合之现象。中国史诗有南北两大体系:北方史诗主要以英雄史诗为主,通称英雄史诗群;南方史诗主要以创世史诗为主,通称创世史诗群。目前,大多数学者把中国史诗分成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因此,形成了创世史诗叙事和英雄史诗叙事两种类型。依据史诗现存实际情况,并结合“类型学”相关理论,重新对史诗叙事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和分类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类型学的思维模式出发,全面观照中国南方史诗群,并依照一定的依据对其史诗叙事风格和类型进行探索。按史诗叙事时空意蕴划分,有叙事远古史诗、叙事近代史诗、叙事现代人文史诗。史诗叙事类型具体历史性、现实性和个人性等特征。史诗叙事人类“历史主义”时代的各种民俗和文化现象。创世史诗叙事远古时期人类创造万事万物的神话故事,包括宇宙的形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等内容。创世史诗在中国南方地区的蕴藏量极为宏富。如彝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拉祜族、阿昌族、羌族、景颇族、布依族、德昂族、傣族、瑶族、水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等民族中都流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述英雄人物的相关事迹,反映各民族的文化英雄人物和民族精神品格。如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这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迁徙史诗叙事各民族迁徙历史事迹的和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综合以上叙事史诗的分析,以史诗叙事视角的不同方式出发,在类型学视域下对个案史诗的研究具有现实性。

在“类型学”的观照下审视南方民族史诗,发现各民族史诗的发展历程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一定的文学类型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可以说世界上所有民族大致都经历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民族在其发展的相同或相似的阶段,都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文学类型。南方史诗叙事类型的研究是一种历史文化比较研究范畴,如彝族和纳西族的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其具有相似的史诗叙事传统。

史诗叙事类型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史诗文本(口头文本和书面文本)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类分析,总结史诗叙事风格和特征。通过对史诗资料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演变规律,以理性逻辑思维和客观判断各史诗的相互渊源关系。以特定史诗演述形态和特征史诗演述历史语境为基础,探索其共同的史诗叙事特征和类型,建构史诗研究艺术模式和叙事学研究的理论结构,深入研究史诗叙事存在的类型形态,进而建构一种新的史诗叙事研究结构模式和研究范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类型学视域下,全面观照南方史诗叙事传统和叙事主题样态,发现史诗叙事包括叙事史诗题材类型、情节板块类型、叙事主题类型、叙事母题类型、叙事人物形象类型、叙事民俗文化、叙事原始宗教文化等。随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史诗叙事语言风格、表现形式和叙事文化意义也在不断变化等。史诗富有时代文化气息,似乎与时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叙事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史诗类型形态的变化。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史诗的基本情节结构类型基本不变,而史诗叙事视角、叙事人物、叙事风格是变化的。研究史诗的叙事形态演变过程,找出其先后叙事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史诗学、文化人类学和宗教学,确定遗存的史诗文化性质,进而分析史诗所反映的民族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和精神文化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正锋.读《史诗类型与当代形态》[J].中国文学研究,2006(1).

[2]潜明兹.史诗类型略论[J].民族文学研究,1987(4).

[3]吕雁.中国南方民族创世史诗与神话的体系化[J].民族艺术研究,2006(1).

[4]杨丽珍.南北方英雄史诗比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

[5]路倩倩.彝族史诗《阿黑西尼摩》的文化价值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2).

[6]杨杰宏.南方民族史诗的类型问题探析[J].民间文化论坛,2014(6).

[7]史克.中国史诗的特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责任编辑孙葳]

[收稿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吉差小明,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民间文学、彝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6)02-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