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青年就业路径

2016-03-06 16:24秦亚玲郝春新
关键词:青年新型城镇化

秦亚玲,郝春新

(1.华北理工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青年就业路径

秦亚玲,郝春新

(1.华北理工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青年;就业路径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位为扩大内需和提高就业的有效手段,而青年就业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青年就业率显得尤为重要。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青年就业的促进作用入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青年就业现状,并从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要培养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需人才、青年要提高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促进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中共十八大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出的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又将就业优先战略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就业问题是何等的重视。因此,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作为我国人口主力的青年(本文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就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青年就业的促进作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城镇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并带来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吸纳社会资本投入,进而增加就业需求;人口大量聚集和入住,必然引起大规模的消费,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大就业需求量;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就业结构的改变,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实现供求平衡,增加有效需求,使城镇就业人员不断增加。此外,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青年能够返回家乡所在的中小城镇去创业,由于其对自己家乡的有利资源更为熟悉了解,可以更好的发现商机走向创业之路,能够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通过扩大就业渠道,让人们最终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青年就业现状

中共十八大将新型城镇化建设视为我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李克强总理又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而民生之本则是能够安居乐业,以就业来实现安居。青年作为我国人口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就业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受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惨状。大学生就业现状尚且如此,对于那些没有高学历的青年农民工而言,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1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地区不均衡状态,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相对越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末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只有45%左右,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则已超60%。可见,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十分明显。尽管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低于我国平均城镇化率。因此,西部地区的青年往往在就业时,更多的是选择快速发展的一、二线城市,而不是选择这种落后的西部地区,从而造成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缺乏,人才缺失,使得城镇化进程发展缓慢。因此,如何留住劳动力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加快当地城镇化建设,实现地区均衡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结构性失业

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必会使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转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依次为2.28亿人、2.31亿人、3.14亿人,同2013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员2.42亿人、2.32亿人、2.96亿人相较,可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变动不大,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有所提高。从从业人员占三大产业比重上来看,目前我国服务业仍然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然而,就市场人力资源需求来看,本应制造业需求最多,但近两年就业人员数据显示制造业从业人数却最少,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有明显提高,需要的是具备拥有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劳动者,而非单纯的"体力型"劳动者,因此,导致了部分青年结构性失业。

3城镇化率虚高

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通常用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据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了1805万人,平均城镇化率为54.77%,较2013年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04个百分点,从表面上看,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常住人口中没有城镇户籍的人口,不能和城镇户籍人口一样,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因此,笔者认为,准确的城镇化率,应该用城镇户籍人口与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据此计算2014年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9%左右。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城镇化率存在一定虚高成分。

(二)青年就业现状

1大学生就业现状

凯恩斯的就业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水平,存在失业或难于实现充分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则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才会实现。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比2013年再增加28万,但就业岗位供给量较需求量有限,致使就业难现象出现,此外,还有前一年的大学生没能实现充分就业,致使当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严重,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差呈现增长趋势,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此外,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择业方向偏颇、好高骛远,心态亟需调整,这是就业难的主观因素所在。

青年创业不仅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创业者在实现自我就业的前提下,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创业可谓从根本上能够解决就业的问题。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教育模式上过于老旧保守,缺乏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和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致使其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上缺乏一定的力度,导致大学生在创业方面存在经验不够、洞察市场新需求能力不足、创业技能缺乏等问题。

2青年农民工就业现状

当代青年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行业,而且面临随时被解雇的风险,就业很不稳定。不仅如此,与城镇人员相比,他们的工资薪水也很低,难以支付基本医疗护理费和其他生活费用,生活质量很差,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当代青年农民工缺乏务农经验和务农能力,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他们对城市有更强的留居欲望,不愿返乡就业,但是因为没有城镇户口,往往会受到歧视,使他们很难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虽然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是个人能力不足,致使整体就业能力欠缺,在与城镇青年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提高就业率。

三、促进青年就业的措施

笔者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升青年就业率,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本文仅就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要培养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需人才、青年要提高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加以探析。

1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我国西部部分地区亟需改善仍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状况,当前,必须加大投入来购置先进技术设备,完善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更新改造投资,不仅可以为当地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来此就业,促进当地的城镇化发展;政府和社会要鼓励、支持和帮助当代青年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引导激励作用,加大青年创业帮扶力度,为青年创业提供小额担保,并提供相关法律保证,帮助其规避创业风险等,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条件;社会要多增设就业交流平台,让青年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当下就业形势,减少就业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失业问题;在对青年就业培训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障,做好员工岗前培训,提高青年就业技能以适应岗位要求;各地政府在施行户籍改革制度时要结合当地实情,积极稳妥的分类推行,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户籍政策,从根本上消除户籍制度对青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阻碍;在让农村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化的同时,要加大劳动法等法律的实施力度,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公平的就业制度环境。

2高校要培养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需人才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参与,而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因而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培养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多开设实践性课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其动手和创造能力。此外,针对不同专业增设不同课程,理工类学生要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一味的灌输课本知识的做法,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自主思考和研究讨论,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在教学环境上,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具备良好的校容校貌、校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师资力量上,学校要创造优势条件培养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青年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利用图书馆、资料阅览室以及信息网络等资源,广泛涉猎知识,开阔视野;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知识竞赛和创业大赛;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切忌好高骛远,破除传统择业观念,不将大城市作为首选就业地,到中小城镇就业创业;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军营、工厂实践,接受磨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练就坚忍不拔性格;要利用兼职或实习的机会来提高自身交际、管理能力等,提前适应社会,提升就业竞争力。

青年农民工要了解自身的相对优势,寻求具有一定就业优势的行业,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减轻就业压力;积累行业经验,避免频繁性更换工作,减少工作流动性;到高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或自主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就业技能;主动学习政府出台的政策,了解就业趋势,参与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就业培训活动,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自身修养,摒弃社会恶习,树立文明形象,提升就业高度;选择返乡创业,为城镇化发展做出贡献,以创业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泓,崔开昌.中国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2,(08):28-32+48.

[2]郭将,杨芹芹. 新型城镇化对就业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省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1).

[3]姜正林.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思考.学理论,2015,(05):54-55.

[4]徐安勇.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促进-以福建省为考察研究对象.江汉学术,2013,(05).

[5]张秀华,张秀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与培训研究.农业与技术,2014,(06).

Abstract: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ositioning for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means of employment, while, the youth employment has been the concern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how to promote youth employment rate in the context of new urbaniz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promotion rol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o youth employmen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outh employment, and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ree effective way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youth employment, that are for youth to creat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ster the talent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youth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Exploration on Path of Youth Employment Under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QIN Ya-ling1, HAO Chun-xin2

(1.Graduate Schoo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 youth; employment path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708(2016)01-0031-04

猜你喜欢
青年新型城镇化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