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应用创新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2016-03-07 15:26陈文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全区运维

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区政府“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有力助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15年,咸安区获得“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特别实践奖”。

实现精准切入,着力解决教师“想用”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在学校,关键在校长,根本在教师。一是抓校长全员培训。我们在华师举办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举办专题讲座5次,促进观念转变。二是抓骨干示范带动。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2期,培养骨干教师330人,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让典型带动所有教师能用会用。三是抓重点帮扶提高。针对信息化应用推进中的少数困难群体,为确保全员参与,我们在开展二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20所信息化应用先进校帮扶后进学校“1+N”、区内骨干教师“一带多”、校内青年教师与年老教师“一对一”等结对帮扶活动,促进整体提高。

构建优质环境,着力解决教师“好用”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支撑点在优化环境,核心在资源,难点在运维,合力在机制。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投入6600万元,以“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入两家网络运营商竞争参与,全区128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10兆或100兆光纤接入,为农村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610台,1277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二是汇集优质资源。借力中央电教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集外部资源;组建“名师工作室”12个、机构空间102个,为全区3489名教师和21146名学生开通实名制个人空间,以网络空间汇集本地资源;组建地方性数字资源库,编写了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数字化导学案,收录视频资源3120个、微课1880节、优秀教学案例10650篇,初步实现区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强化运维保障。依托企业服务,组建区、镇、校三级运维团队。组织运维者培训班1期,培训技术骨干80人,基本实现“小问题不出乡镇、大问题24小时及时响应”。四是建立有效机制。成立区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形成信推办全面协调、企业技术支持、仪器基础优化、基教统筹管理、人事队伍建设、教研应用研究、督导评估检查的协同推进机制。

创新应用驱动,着力解决教师“用好”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突破点在融合创新,着力在应用,方法在协同,载体在平台,落实在考评。一是开展应用研究。实施咸安教育信息化“13655”应用工程,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华师6个专家组精品教研团队,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多层次备课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应用研究活动,引导教师人人参与,人人用好。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开展了“数字教材进课堂”实验,全区近2000名教师能够利用网络空间完成备课、教学、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二是专家团队引领。探索“校区合作”模式,借助高校人才、技术、资源等,创建区域推进与高校携手共建的协同机制。区政府与省“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中心”签署协议,共建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与区内20所中小学开展合作,打造应用示范校。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问题,打破原有学校隶属关系,将优质学校与教学点联合起来,组成一所“实体建制不变、基于网络架构”的虚拟学校,下辖学校共同体12组,开设同步课堂28个,实现区内优质资源推送全覆盖,惠及1134名学生和72位农村教师。四是建立考评机制。出台《咸安区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指导纲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中小学校将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师绩效考评,激励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咸安教育迈向高位均衡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为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局长陈文钢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全区运维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