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课改最强音

2016-03-07 15:28明咏梅魏祖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竹溪县竹溪全县

明咏梅++魏祖成

2008年,竹溪县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校长一行人整装出发,浩浩荡荡奔赴全国课改名校洋思中学,此番声势浩大的集体考察学习拉开了竹溪课改序幕。近年来,在席卷全国的课改大潮中,竹溪教育人勇立潮头,锐意创新,在县教育局的引领指挥下,携手同心,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课改强音。

行政主推,好风借力扬云帆

2011年9月,老教育人郑传宝主政竹溪教育。上任伊始,他带头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师生,开展调研。在一所农村中学的课堂上,看到教师依然凭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试卷”,搞“一言堂”,整“满堂灌”,学生“胆怯、封闭、自悲、厌学”,郑传宝坐不住了。“没想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这么多年,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如此陈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2012年5月,荆州北门中学之行给出了答案。在北门中学的高效课堂展示会上,教师循循善诱、适时点拨,学生自信大胆、积极乐学,师生互动精彩,令竹溪教育一行人震撼、反思,并坚定了信心。

竹溪县教育局没有简单地采取“灌输式”策略向教师植入课改理念,而是坚持“走出去学、引进来教”等方式,逐步让全县广大教师自觉接受新课改理念。教育局建立推进课改立体指挥体系,成立了“课改作战指挥部”,各学校成立“课改指挥室”,挂起“作战图”,立下“军令状”,将全县15个乡镇和6所县直学校划分为10个“战区”、60个“作战单位”,每个“战区”派两名教研员当“总指挥”,中心学校推选一名中层干部担任推进课改的“指挥长”,明确推进课改的时限、参与课改的教师和实施课改的策略。采取教研员蹲点包区责任制,通过“八个一”(即打磨一个模式、制定一套方案、搞好一次培训、举办一次活动、组织一次交流、开展一次磨课、撰写一篇反思、策划一次宣传)工作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强化课改的过程管理。

中心学校校长拟定出学校实施课改的“路线图”,校长作为推进课改的第一责任人亲自蹲年级包学科,带头搞课改实验;学校通过现场会、督办会、推进会、诊断会等形式,把行政意图转变为每所学校的执行指南。

全县建立了“县教育局——县教研室——中心学校——学校——教研组”五级课改督办机制,学校形成“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负责人——教研组、备课组有关人员”三级课改落实体系,从思想层面和政策层面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措施主导,满帆高挂沐春风

推动课改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教师!

“只有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尝到课改甜头,并自觉践行,我们的课改之路才会走的更坚实、更持久。”时任局长郑传宝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新还给教师、把民主还给师生”的课改理念,让教师认真学习课堂模式操作流程,认真体会课改实施策略,认真落实课改相关要求,做到改有方向、教有方法、学有目标。

精心组织教师培训,了解新课改,树立新理念。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转变教师思想观念作为重点贯穿于整个过程。近年来,竹溪县教育局先后举办了全县新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和新教材培训,教师参训率达100%;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新教材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带头人培训,以及远程教育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对课改有了正确的认识,基本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初步具备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加强学习研讨力度,认知新课改,领悟新精髓。2012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阳光关爱·助教未来”教师培训,承接送教下乡活动;2013年邀请省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到竹溪,全县对应学科的教师参与了观摩学习;选送骨干教师参加省外高端培训,让他们到省级教师跟岗基地跟岗学习;选派“启明星”校长和“启明星”教师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和支教。通过专家讲学、名师上示范课、现场引领指导、跟岗学习和送教支教等方式把外地的经验引进来,把取得的真经用于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把成熟的课改经验带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的课改生根、开花、结果。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探索新课改,交流新经验。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行为督导、优质课竞赛、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观摩研讨课和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读书征文、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和展示的通道;通过联片教研,城乡教师轮岗交流,送教下乡,迎教进城等形式,加强校际交流。2012年以来,全县共选派了三批“启明星”校长和“启明星”教师团队到兵营、延坝、中峰和蒋堰等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和支教,980名教师参加了城乡教师互动学习交流。一支“送教”与“取经”的教师队伍,常年穿梭在城乡学校之间,已成为课改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坚持“三步走”,最终实现百花齐放

“以前,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写教案、批改作业,把教材和教案上都写的满满的,生怕遗漏什么知识点。上课时也是拼尽全力讲解,生怕讲漏了什么问题,害怕学生掌握不了。但每天的忙碌和口干舌燥并没有换回学生优异的成绩。自从实施‘先学后教,三疑三探课堂模式以后,课堂便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老师教的更轻松了,孩子们学的更投入了,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效率也更高了。”谈起课改,天宝中心学校八(2)班语文教师李妍一脸幸福的笑容,“课改不仅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领略到职业的幸福,竹溪县实施了“300+10”工程,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100项“特色小课题”研究、100节“特色课堂”创建和100名“课改之星”和“10所课改名校”评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促进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打造区域课改特色,成为摆在竹溪教育人面前的又一个课题。

“全县各学校按照一校一特色、一科一教法、一师一风格的总体目标和全面推开、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基本思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周跃忠说。

第一步,打造课改范本、树立课改典型。教研室把建设课改“示范乡镇”“示范学校”“示范学科”“示范班级”作为行动指南,选取课改愿望强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作为课改示范学校培育对象,打造课改“标本”,以此辐射其他学校。校长、教研员对课改推动进程勤调查、勤分析、勤思考,做到心中有思路,目中有典型,手中有方法。

第二步,从形似到神似,再到特色。几年下来,竹溪县涌现出了一批课改成功学校,包括县一中、实验中学、城关中学、天宝中心学校和实验小学等。一批学校构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课改先进典型和课改名师,培育和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改示范学校。如今,“结合实际、注重内涵、创新发展”成为全县学校的共识,在典型示范的引领与激励下,广大教师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有所创新、形成特色”,驾驭课改的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步,百花齐放,一校一特。2014年上半年,教育局面向全县征集到了16个较为成型的课堂模式,经过精心挑选,遴选出了五个有特色的课堂模式,再经过提炼和打磨,把这五个成型的课堂模式结集成《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选编》一书,教师人手一册,学校组织教师“学”“研”“悟”“思”“用”,该书已成为全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盘”“参照系”和“指南针”。

三年多来,作为国家级山区贫困县,竹溪教育在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水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课改,不仅改变了竹溪教育人的精神面貌,也推动着竹溪教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竹溪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竹溪县竹溪全县
运用通分 巧填分数
客行过竹溪
竹溪
艺苑
王守军 藏石欣赏
唐和军 藏石欣赏
孟宪成 藏石欣赏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