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千公里的大爱

2016-03-07 10:44魏晔玲宋明晏
前线 2016年1期
关键词:和田援疆指挥部

魏晔玲++宋明晏

北京与和田,一个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祖国的首都,一个是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1/5的贫困边陲之地。

北京与和田,相隔4000多公里,横亘着连绵的山脉、无垠的戈壁与沙漠。

北京与和田,两个相隔近万里的城市与地区,因为中央对口支援政策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10年8月初,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后北京市派出的第一批工作队来到和田,从此,北京按照首善标准,启动了真情、全面和科学援疆,和田的发展时刻牵动着北京人民的心。

五年来,在北京人民的强大支持下,北京援疆指挥部用自己的努力和苦干在这片16倍于北京的土地上留下了“北京印记”,彰显了跨越四千公里的大爱。

和田的“北京印记”

走在和田市区,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颇具维吾尔族特色的建筑、身穿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各色瓜果枣糕,偶尔还能遇到赶着毛驴车、头戴新疆帽的维族老汉……可仔细一瞧,从中又能发现不少“北京印记”:包括学校、医院、住宅及当地地标性建筑和田文化中心在内的许多建筑物的右上角都赫然写着“北京援建”几个大字。甚至连当地的31路公交车都与行驶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一模一样。据介绍,标有“北京援疆”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新一轮对口支援开始后建设起来的。为了方便当地人民出行,北京还向和田赠送了60多辆公交车。

其实,早在1997年,根据中央部署,北京市就已开始了对和田地区的对口支援。到2010年,13年间北京市先后选派6批党政和专业技术干部到和田并提供大量援助资金。13年的对口援疆工作为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对口支持新疆工作会议。同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一年内召开两次涉及新疆的工作会议,中央的重视程度史无前例。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北京市紧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加大对口援助和田的力度。在2010年试点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启动第一个五年援疆规划。

2011年对和田而言,是多事之秋。2月份和田市爆发了大规模的麻疹,夏天发生了脊髓灰质炎疫情,“6·30”、“7·18”等多起暴力恐怖事件震惊全国。而这些,都没能动摇北京对口支援和田的决心,反而更加激发出尽快帮和田改变现状的斗志。援疆资金迅速落实到位,一大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奔赴和田。从这一意义上来看,2011年对和田而言,又意味着希望。

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资金的保障。依据中央援疆政策要求和北京市“十二五”援疆五年综合规划,北京市决定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6‰用于和田援建。五年来,北京市援疆资金总额达79.9亿元(其中财政计划外增加4.8亿元,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合计2.5亿元),比中央政策要求的72.6亿元多7.3亿元。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人才的支撑。五年来,北京市共派出近千名高素质的党政干部和医生、教师、科技人才等各领域专家。据介绍,整个和田地区目前只有2名博士、33名硕士。而仅第8批目前在和田的202名援疆干部中,就有4名博士、126名硕士,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一个个项目的积累。五年来,指挥部共安排援建项目578项,涉及产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方面。2015年年底,已圆满完成所有的规划项目。

五年来,援疆指挥部的干部和专家来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做事的出发点始终如一,那就是: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多做让群众直接受益的事情,多做打基础、重长远的事情,多做科学务实、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事情,按照首善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对口支援工作各项任务,努力打造对口援疆的“北京模式”。

这既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更是两千多万北京人民对他们的重托。

好钢用在刀刃上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南部,总面积24.9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北京市,但绿洲面积仅占3.7%,是中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下属的七县一市皆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市),其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短板”太多,基础薄弱,需要用钱的地方不计其数。据了解,当地统计的教育领域资金缺口就达140亿,仅这一项,即使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所有的援疆资金都投进去也还差得多。北京援建指挥部总指挥卢宇国说:“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中央政策要求北京拨付援建资金72.6亿元,这是刚性的。但具体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却最体现援建思路和管理水平。有的当地人提出想盖办公楼,还有的想要购置办公设备,这些都被指挥部一一否决。指挥部历任总指挥都坚持:“项目资金的使用,要坚持以当地的需求为牵引,但同时,也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同样迫切。”所以,从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始之初,指挥部就把编制援建规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规划稿前前后后改了整整40遍。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市在19个援疆省市中最先将规划书上报中央。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始的第8天,即2011年1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北京援建和田的规划做得好的消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指挥部对申请援疆资金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现场调研和集体论证。

从一张《2011-2015年北京市援疆项目及投资领域分布情况表》我们了解到,五年来,综合规划资金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城乡住房、教育、产业和就业,仅这三项就占了全部十项资金总额的68.9%。2015年,指挥部抓住首都功能疏解等有利时机,加大了招商引资和产业援疆的力度,目前已促成两个过亿元的项目落地和田,结束和田地区没有生产制造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历史,有效地拉动了当地就业。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和就业率,每一项举措都与当地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惠及民生的大事、好事。是否能让老百姓得实惠,产生获得感、亲切感和认同感,也是每一位援疆干部开展工作的标尺。

2014年7月,墨玉县委副书记、援墨工作队领队国学利去基层调研,了解到墨玉一所中学供暖设施不能使用,已经2年冬天没有暖气了,每到冬天学生和老师都冻得瑟瑟发抖,当地曾维修过几次也没有效果,学校吴校长代表师生向北京援墨工作队求助。国学利暗下决心,“今年绝不能再让孩子和老师挨冻受冷!”经过多方协调,8月初,他带领施工单位领导,并邀请北京建筑单位和代建公司驻和田的专家一起会诊。他们认真把学校的供暖系统勘察了一遍,发现当地设计公司设计的供暖系统确实存在问题,立马责成设计单位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的支持下,协调落实了改造资金。为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国学利取消了回家探亲的计划,把施工改造工期定在“十一”假期。国庆放假七天,他却一天两次去学校了解维修改造进度,现场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终于在开学之前完成了工程。2014年11月8日,和田地区已经开始供暖。国学利心里惦记着工程改造效果,一大早就来到该校。刚进学校大门,就看见吴校长飞奔过来。吴校长边跑边说:“热了!热了!全校700多名师生今年再也不用挨冻了!大家都很感谢北京援疆工作队。”

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赢得民心、促进民族团结是中央开展援疆工作的重要目标。指挥部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出发点。2011-2014年,共安排援助资金21.55亿元用于11.7万户安居富民工程、31.1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基础设施,2015年更继续加大了支持民生工程力度,全年安排城乡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投入援建资金4.82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47.58%。到2015年年底,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完工率达到100%,棚户区改造完工50多万平方米,近80万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60%以上的受援方人口直接受益。

坚强的胡杨

“和田人民苦,一天四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这首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歌谣凸显了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片遥远的边地上,年均降水量仅30毫米,蒸发量却在2800毫米以上。干燥的气候和周边浩瀚的沙漠,使和田每年重度浮尘天气在220天以上,一年下来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要落下110多吨尘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下土”。因为吸入过多的沙尘,援疆三年下来,一些干部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了大片阴影。

说起和田的风沙,在离和田市还有600多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一牧场医院工作的援疆干部张玉春感受深刻。这位30多岁的女医生来疆前是密云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产科大夫,她说:“有一天晚上,我关窗户的时候没有关严留了一条小拇指粗细的缝。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整个房间里铺了薄薄的一层黄土,再扭头一看我的床,除了我身子压着的地方没有土外其他的地方全是,印了一个大大的人形。”指挥部现任总指挥卢宇国刚来时,也曾因为对粉尘过敏,多次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昏迷,幸亏有北京援疆医生的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

但最难熬的,还不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我们问起,援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援疆干部不约而同地说:“孤独!”远离家乡妻儿来到语言不通、风俗迥异的和田,白天忙忙碌碌倒还好,夜深人静的时候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便像潮水一样涌上援建干部的心头。谁家没有妻儿老小?谁又不懂得天伦之乐?只是,他们把人民对他们的托付看得更重。

现任援疆指挥部规划发展部部长汪兆龙,是北京市发改委派出的一名干部。在2012年初去和田之前,汪兆龙刚刚结束为期两年的什邡灾区重建工作。2008年汶川“5·12”地震后,汪兆龙被中组部统一选派到地震重灾区——什邡市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当时他的爱人已怀孕数月,2010年9月,当汪兆龙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两岁了。孩子躲在妈妈身后,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他。2012年初,市委组织部要求北京市发改委选派一名既有宏观管理经验又通晓项目管理程序的优秀干部,汪兆龙正合适。认真思考后,汪兆龙耐心说服妻子,奔赴新疆和田。汪兆龙说:“虽舍不得妻儿,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新疆和田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想到当地还有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需要帮助,我义不容辞。”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一位援疆干部都经历过。援疆干部郭震在日记中写道:“去年的今天,拜别了年迈的双亲,吻别了怀孕的妻子,看着天真无邪不知离愁的女儿,咬一咬牙,转身走向了机场的安检口……”读来让人唏嘘;已是第四次援疆的薛献军,在准备上课时,突然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仓促之间找不到换班老师,她强忍悲痛坚持上完两节课,再奔波万里、辗转三个省市区赶到河北邢台老家,却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传武说:“因为一般要挂职担任当地部门的领导职务,北京市派出的援疆干部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且以60后、70后居多,大家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平常聊起这些事来,大家总说,援疆三年,既然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不能做好丈夫好父亲,那就把新疆和田当家乡,把援疆工作做好。”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评价他们:援疆干部宛如一棵棵胡杨,北京市援疆指挥部就像在大漠深处拔地而起的胡杨林。胡杨不嫌弃土壤的贫瘠、不惧怕风沙的肆虐、不屈服干旱的威胁,把根深深地扎在大漠中,心手相连、根须相拥,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田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康。

大漠焕发生机

在距离和田市区30公里的沙漠腹地,有一个“村龄”刚满一年的新村——和田市团结新村,是援疆指挥部重点支持的嵌入式新村之一。自2013年底开始建设,2014年9月一期工程正式交付使用。目前,新村已入住212户人家,汉族、维吾尔族各占一半。在广袤荒芜的沙漠上,这个白墙红瓦、生机勃勃的村落格外引人注目。

老家在河南许昌的韩大哥一家人是第一批搬进新村的。现在,一家三口不仅住在一套电、气、水齐全的三室两厅的房子里,还有一个近600平方米的院子。勤劳的韩大哥在院子里种着各式蔬菜,还养了十几只下蛋的母鸡。韩大哥说:“在新村不仅住得不错,我还有两个蔬菜大棚,十几亩果园,每年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真是想不到的好日子啊!”据了解,入住新村的每户人家都可以拥有和韩大哥一样的“家当”:三室两厅的房子、600平方米的院子和1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按这个标准,建设一户政府需要投入资金约50万元,而申请入住的群众则只需要交纳6万元。目前,新村里学校、幼儿园、小型超市、饭店等陆续建成,村边还有直达和田市区的公交车,大型超市和广场也正在建设中。

这样的生活,对许多祖祖辈辈生活在和田的人来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要知道,十几年前,当地大多数居民还住在土坯房或临时搭建的棚户里。不但夜间寒冷,风沙大的时候,这样的“家”会瞬间被沙掩埋。今年58岁的穆克热木·努尔一说起这事,便一个劲儿地说:“亚克西!亚克西!”

这五年,像这样值得竖起大拇指说“亚克西”的事情不胜枚举。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结合当地需求和资源禀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援建实效为导向,坚持首善标准,坚持“科学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理念,按计划、高质量、高效率地推动各项援疆工作,交出了靓丽的答卷。和田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00.5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98.44亿元,翻了近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成倍增长。昔日大漠边陲焕发出蓬勃绿意和生机。

2013年8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对北京市援疆五年综合规划中期评估认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强力推动援疆工作,北京市援疆五年规划实施效果良好,北京市援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1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北京·新疆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形成了北京特色的援疆模式,新疆将与北京一道共同推进北京援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援疆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北京市援疆工作力度大、效果好,望再接再厉。

五年援疆成果辉煌。但随着“十三五”的到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号”的吹响,北京援建指挥部的同志关注的却是如何在未来五年更好地推动和田的发展。总指挥卢宇国坚定地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田不能落下,也绝不会落下。”实现这一目标,有困难,但更多的是希望。因为,和田人民与他们在一起,北京人民与他们在一起,全国人民与他们在一起。

猜你喜欢
和田援疆指挥部
建强“指挥部” 打响“大会战”
建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部”
从政治势能到治理效能
援疆的夜晚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坚守一线“指挥部”?当好一线“总指挥”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