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党建 打好低收入村增收致富攻坚战

2016-03-07 10:49孙文锴
前线 2016年1期
关键词:低收入第一书记党组织

孙文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做好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工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任务,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专门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广泛调动各方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打好低收入村增收致富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市所有低收入村和低收入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强化低收入村党组织引领发展功能。坚持规划引导发展,引导低收入村党组织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县总体规划布局,发挥地域、资源等优势,组织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确定发展方向,探索符合各自乡村特点的发展模式。健全低收入村党组织带产业、带项目工作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沟域经济等新型业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区域综合实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带领群众认同改革、参与改革,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切实把党的改革部署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深化低收入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探索股权激励、产权交易、信托管理等新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益,让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注重吸收低收入农户入社,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的比重,带动低收入农户联合闯市场、抱团求发展。

选优建强低收入村“两委”带头人队伍。紧抓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强化选人导向,拓宽选人渠道,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把关作用,严格落实候选人“五不能、六不宜”资格条件,教育和动员党员群众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进班子,特别是要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敢于担当、廉洁自律的人员推选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岗位上来,切实选好配强低收入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关于村干部基本待遇和基本保障的实施办法(试行)》,坚持“干部可接受、财政可承担、政策可衔接、条款有依据”的原则,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财政托底机制和村干部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确保村干部“工作有合理待遇、退岗有一定保障”,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区县重点培训、基层普遍培训”的工作体系,注重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改进方法,统筹抓好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加大对低收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学好用好政策、引领科学发展、服务农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举办全市低收入村党组织书记轮训班,各区县对辖区低收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轮训,各乡镇(涉农街道)对辖区低收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普遍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建设,选取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示范点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现场教学和实践锻炼基地,为低收入村干部提供可学可比、直观生动的培训阵地。

发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精准扶贫作用。按照中央要求,结合首都实际,从2015年起分批选派市、区县、乡镇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明确 “第一书记”主要职责是坚持以“抓党建、强基础、促发展”为主题,履行好吃透村情民意、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维护农村稳定、开展结对共建等五项任务,努力成为熟悉情况的村里人、推动发展的领路人、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首批选派的407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已陆续驻村,正式开展帮扶工作。从第二批开始,选派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将全部派驻低收入村,确保到2020年对各涉农区县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发展落后村实现全覆盖,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提升治理水平。设立北京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联络办公室,做好对“第一书记”的联络服务工作,加强日常跟踪管理,提供必要的工作、项目等经费保障,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以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为骨干,组建北京市支援农村建设志愿服务总队,在各区县设立分队,推动城市优质志愿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使“第一书记”推动发展有资源、凝聚群众有抓手、发挥作用有平台。

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树立城乡党建“一盘棋”的理念,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两新”组织等各界力量与低收入村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城乡党建资源的统筹来激活带动低收入村各类资源的统筹,通过经济合作、对口支持、资金帮扶、实物扶持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向低收入村流动聚集,形成帮扶低收入村发展的合力。深化丰富市直机关“三进两促”活动内涵,结合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人才京郊行等工作,动员和鼓励派出单位党组织与低收入村党组织建立长期持续帮扶关系,促进城乡党组织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共同发展。深入推进高校“红色1+1”结对共建工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增强针对性,发挥高校人才智力技术优势,加快低收入村脱贫致富步伐。总结推广各区县“一助一”、“连心共建”等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协助低收入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增强自身其“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村企对接,引导社会资本在休闲农业、特色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帮助低收入村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致富项目、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就业岗位等,形成发展共谋、民生共促、组织共建、人才共育的利益联结机制。

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低收入群众制度。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重心下移、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低收入群众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区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低收入村制度,做到每个低收入村都有区县级和区县直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完善驻村蹲点、进村入户、结对帮扶、定期下访等制度,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切实把指导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乡镇干部包片走访低收入农户制度,乡镇(涉农街道)干部每年对辖区内低收入农户至少走访一遍,真正做到急事难事见干部、政策宣传见干部、化解矛盾见干部、项目推进见干部,形成“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党员普遍联系低收入群众制度,每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至少帮带1户低收入群众,实行群众受伤患病时必访、亡故时必访、遭灾时必访、生活发生困难时必访、发生矛盾纠纷时必访的“五必访”等工作机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先锋行动,鼓励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和致富项目,争当实用人才、带头创业致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引导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发展项目、启动资金等服务,争当服务标兵,带领群众致富,形成党群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活动,帮助每个低收入村组建一支以上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协调对接两个以上志愿服务专业团队,为群众提供经常性、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加强低收入村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依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对农村高中毕业生、有意回乡回村发展的农村青年、村“两委”在职干部等进行分类定向培养,面向全市低收入村免费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储备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人才。探索设立部分村级公益性管理岗位,定向招录本区县或本乡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低收入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进一步完善选聘、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低收入村干事创业,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加大低收入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力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田间学校等阵地作用,积极推广“1+1”、“1+X”帮带式培养,“专家+合作社+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化培养,“农民夜校”团队式培养等多种形式,为每个低收入村培养1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通过完善教育培训、加强认定管理、健全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完善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工作推进落实机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健全责任体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信息互通、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保障。落实各区县履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的主体责任,统筹各项涉农资金使用,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党费和其他各类经费向低收入村使用的倾斜力度,用好管好每村每年15万元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低收入村党组织为民办事能力。完善考评机制。把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城乡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考评体系,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作为评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的重要参考,作为验收“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要指标,加强实绩考核和结果运用。突出典型引路,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大力宣传低收入村增收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上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开展。注重分类施治,坚持逐村制定工作方案、逐户明确脱贫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时限要求、方法步骤和责任主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监督检查,综合运用专题调度、交流研讨、明查暗访等形式,及时掌握进度,实行跟踪问效,切实解决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低收入增收致富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书记、北京市农委主任)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低收入第一书记党组织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驻村第一书记
娶低收入老婆
赤壁市低收入农户及其家庭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