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路径探析

2016-03-07 08:49黄赛俐
关键词:普通本科应用型驱动

黄赛俐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创新驱动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路径探析

黄赛俐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351100)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在办学功能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型。转型中要处理好质量与速度、高校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新型地方高校治理结构,全面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转型工作得以平稳有序推进。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创新驱动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但“做大”并不是目标,要时刻以“做强”为导向,“内涵”为抓手,创新为动力,构建“大而强”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此,我国“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转型发展逐步步入了国家、社会和教育界的视野。2014年6月我国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3月我国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年10月,我国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转型发展成为了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向,也成为了构建“大而强”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一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内涵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转型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1]而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需要,高校的自我觉醒、整体调适和改革创新,具有方向性、主动性、超越性、多样性等特征。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功能定位转型。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就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使地方本科院校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长期以来,“攀高求全、重学轻术”观念在为数不少的地方本科院校中客观存在,在这种观念的导向下,办学功能定位上出现了偏差,社会服务职能受到了弱化。转型就必须首先理顺办学功能定位,明确转型的目的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了高校成长、社会进步、学生得利的良性互动局面。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人才产出职业化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最鲜明的特征,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都要以适应职业需要为培养目标。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型就是,要从过去偏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培养模式转向传授实践知识和应用能力上,从偏重于培养学术性人才转向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从校内教学为主转向校企、校地全面参与培养人才。在转型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整个培养过程要紧密围绕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突出应用、强化技能、促进就业。三是师资队伍转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培养大批“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关键,对实现转型的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2]既有教师系列职称又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通常被称之为 “双师双能”型教师。应用型人才不但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实践技能的娴熟,“双师双能”型教师无疑是应用型人才、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应然要求。此外,要真正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还需在学科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科学研究等方面,切实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有序进行优化、调整、升级。

二创新驱动下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驱动力量也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凸显,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就业难与应用型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迫在眉睫。

第一,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转型。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科体系日益健全,为数不少的地方高校都朝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前进,导致了办学同质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不断出现。一是办学同质化现象明显。办学同质化即在地方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以“贪大求全”为发展定位,不顾实际追求规模扩大、学科齐全,使得学校在发展中缺少特色和竞争优势,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二是结构性失业现象明显。地方高校的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部门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出现了偏差,人才培养规格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加剧了就业难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应用技术岗位“用工荒”现象。此外,综观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高职高专和研究型大学的定位都较为明确,而地方性本科院校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夹心层”,在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忽视了自身独特的功能特性,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即是对自身发展危机意识的觉醒,又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经济社会调整升级客观要求转型。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了中高速,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对人才结构和方向要求呈现出应用型、复合型特征。高科技与工业生产制造相融合,现代化装备的运用,需要掌握新技术的运用创新型人才。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及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更是需要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此外,当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一比例在我国则为2:8。[3]这些都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调整深度融合,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摈弃传统“大、全、综合类”学术研究大学发展模式,转而向“小、精、特色化”应用型高校发展,时刻牢记服务行业、服务地方、服务市场的“立命”法则,开创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调整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要求转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又可以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职业教育三个层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外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特征就愈发明显,体系也更加完善。从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来看,他们都构建了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4]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升。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尚不具有现代性特征,仅有中职和专科高职,成了“断头路”教育。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经济社会机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的迫切要求。

三创新驱动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科学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得以全面落实,就必须处理好质量与速度、高校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样方能减少转型中的困惑,提高转型的实效。

第一,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早转早主动,快转快见效。[5]但高速度要以高质量为前提,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可以从观念的改变入手。“重学轻术,重道轻技”的传统思想在部分教师、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中客观存在,转型中不能错误地认为应用型高校比学术型高校低人一等,不能错误地认为转型就是“降级”,这是处理好转型质量与速度关系的前提。此外,转型中要正确引导教师适应角色的转变,突出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实质上是通过社会需要、产业趋导、文化氛围调适学校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构建政产学用合作体制机制。由于学校与社会的利益诉求不同,双方在推进协同开放、 资源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着高校与社会深度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要始终以服务社会为目标,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激活内部要素、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同时,要厘清地方高校与社会的权责边界,实现区域产业发展在地方高校办学全过程中的深度附着,最终形成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要有宏观远大的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杜绝急功近利和舍近求远的偏激思想。受办学理念、社会认知等因素影响,为数不少的地方高校依然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努力,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出现了断层与错位。在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中,必须紧紧围绕“地方”和“应用性”,夯实发展之本,避免“本末倒置”。地方本科院校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认真对区域经济社会进行调研,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循序渐进,稳步推动转型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驱动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策略分析

创新驱动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它对高等教育的结构、高校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型是地方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

1.积极构建新型地方高校治理结构。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功能的转型要以治理结构的完善为突破口,主动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结构体系,积极探索行业企业与地方院校深度融合的治理模式。一是设立高校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应由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高校党委会、校委会、教代会等选举贤能共同组成。为了避免角色冲突,董事长应在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中推选产生。二是建立监察委员会。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教职员工、学生等都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决策、领导、治理等都有监督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成立监察委员会,成员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对地方高校进行全面的监督。三是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部分高校已设置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参与较少,我们要改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内部结构,加入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强专业管理的科学性,构建学校、社会、企业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地方高校在转型中,要积极加入行业企业的力量,建成“企业参与、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群众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6]为办学功能的顺利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2.全面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顺利转型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优化入手,全面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原有人才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要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出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顺利开展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转型时,要根据各自区域范围内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革,适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以“三重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以实践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中做到实践课程为主体、理论课程为平台的组织设计。要以区域为导向,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托地方资源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要以特色为导向,充分挖掘学校优势资源,打造一流专业,通过特色带动课程设置的变革。三是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社会锻炼中,逐步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性知识的实践内生性及应用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理应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7]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从形式和方法两个方面努力。形式上,教学场所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活动要更多地在实验室、企业等实践性场所中进行,做到教学场所多元化。方法上,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中。

3.切实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大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制定较为严格的任职标准。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应用型高校教师准入制度,从动手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我们也应该从技能考核、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三个维度探索应用型高校教师任职标准,使新任教师有科学的知识构架、丰富的操作技能和专项的职业能力。[8]二是加强职前培训力度。澳大利亚应用型高校教师上岗前要进行一年的培训,培训后接受学校的考评,合格后方能上岗。德国应用型高校教师上岗前要接受两年培训并参加教师入职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聘用。地方高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制订应用型师资培养方案,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并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完善职后培训方式。对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师,我们要利用假期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方式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促使其成长为“双师双能型”教师,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提供强大动力,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5-01-22.

[2]许青云.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38-43.

[3]文明.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沿思考[J].陕西教育,2014(8):41-43.

[4]孙粤文.新常态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类高校论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6):14-17.

[5]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38-42.

[6]袁潇.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的治理结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5(6):12-15.

[7]张红凤,宋燕.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基于应用观的审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9):53-58.

[8]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15(1):92-95.

Class No.:G64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Transition Path for Universities Ru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Huang Saili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 351200,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strategy has brought nor only new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lso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un by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urgency of transition in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and speed, the ideal and reality. On this bas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to make the transition smooth and orderly.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drive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3-0029-4

作者简介:黄赛俐,高级讲师,莆田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应用型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