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2016-03-07 09:08吕岩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复制模因论高职英语教学

吕岩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模因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吕岩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110122)

摘要:模因论的运用更符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需求,能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模因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使高职英语教学历经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的四个阶段,从而增加高职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模因论;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复制

高职英语教学提倡“实用为主”的原则,坚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用社会或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而要将此付诸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积累,能够灵活运用自身现有知识以及所学新知识进行知识的实际操练,但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定性和特殊性,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给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和困难,而模因论的运用则能使其的困境迎刃而解,为高职英语教学指明前行的方向。

一、模因论的内涵

模因(Memes)一词作为文化的基础单位最早出现在Richard Dawkins 1976年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1],而在中国首次出现和被中国人所了解,则是在2003年,由中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提出,并有意将其翻译成与基因(gene)相似的发音“模因”,用以暗指其所蕴含的三个现象和特征。一是它的模仿性,即模因是通过模仿的方式不断发展;二是它的相似性,即源于相同的起源或来源而导致结果的相近或类似的现象;三是它的传播性,即能够像基因一样不断地延续、传递、传承、演化[2]。因此,具体来说,模因论 (Memetics)是指信息或行为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模仿、复制、传播的方式,不断地传承,但同时,也不完全是原信息或行为的翻版,会在原资源的基础上发生改变,出现相似的但有所不同的信息或行为,并由其散播能力的强弱决定其最终的存留,以此代代相传,不断演化。

模因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才能完成有效地复制,并由此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反复,终而复始。四个阶段分别为:同化,指模因能够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和散播力使人们所关注、认知和接纳,从而运用其进行有效的表达;记忆,是模因实现自身作用或达到预定目标成功与否的关键途径,只有模因得到长时间的记忆,才能发挥其影响力和感化力,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应尽可能使模因长时间地留在人们的脑海;表达,指在人们记忆中突出的模因的表现形式,并呈多样性,最常见、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话语,还可通过行为、文字等表现;传播,指模因最终的发展趋势或是达到的理想效果,实现“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效应,从而能够持续地流传下去[3]。

二、模因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将模因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巩固、增强和完善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使英语的根基更加稳固、深入,解决了高职学生英语产出能力薄弱的问题,从而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使学生表现得游刃有余;能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使高职英语教学更务实、更具实用性和功能性,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能够通过模因论“复制”和“强化”的作用使高职学生的英语表达更趋地道、专业,使学生更加自信,更敢于表达,进而能够提升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实现从“胆怯”到“勇敢”实质性的飞跃,使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4]

1.通过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配上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同化”效果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困境就是学生交际意愿低下,对英语学习具有潜在的抵触情绪,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这一客观事实,切实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作为课程设计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兴趣和当今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等,选取题材新颖、独特,但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接触范围或专业领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部分开展教学,并通过相关内容导入部分的设计,从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将学生完全吸引到高职英语的授课中,从而才能一步步、一环环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知识探索。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目前所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新航标职业英语I》的授课内容为例,第一单元内容为Reception(接待),教师可将主题设定为“迎接外国来访者”,依照主题设计教学项目,对接待的全过程进行逐步地讲解。具体来说,首先是接待礼仪的介绍,包括接待的着装、问候的礼仪、交流的方式、商务会议礼仪等。其次是接待时常用英语表达的学习,以此实现与外国来访者的流畅交流。再次是介绍帮助来访者办理登记、入住酒店的程序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讲解如何制定来访者商务行程,以期访问时间和事件的合理安排,能够按部就班、顺利地达到访问的预期效果。最后是离别时用语介绍与归纳,以便学生能够有情可表,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其他单元内容的设定也可仿效第一单元这种教学项目形式有效地展开,如:第二单元的内容为Exposition(展览会),教师可将其主题设定为“陈列展台的组织”;第三单元的内容为Travel,可将主题设定为“扮演导游”;第四单元的内容为Transportation(运输),可将主题设定为“货物托运的手续”等,从而使学生在特定而又精彩的教学项目中实现同化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也应秉承摒弃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以辅助教学为出发点,通过多元、多维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将授课内容生动、真实、具有感染力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不拘泥于几种或是为了使用教学方法而使用,而是应该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达到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以此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渲染课堂学习氛围和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效果[5]。

2.通过朗读和背诵达到“记忆”效果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某些传统的学习模式也已被教师和学生所淡忘或遗弃,不再被教师和学生使用,朗读和背诵就是其中的两个,但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两者确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非常适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大力推崇,并鼓励学生运用。一方面,通过语言的朗读训练或是反复的模仿朗读操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和理解力,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也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语音不足,不断改善自身的发音,使英语的表达更加流畅,促进英语模因记忆的形成。为了增加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除了让学生朗读所学课堂内容之外,还可推荐形式多样的英语朗读题材供学生选择,如:英语绕口令、英语诗歌、英语美文、英语短文、英语小说、英文报纸等,使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材料。另一方面,通过看似简单、单调、机械的背诵形式能够开启学生知识积累的宝库,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背诵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模因记忆的方式,也是模因输入大脑,被人们逐渐地理解,到一点点地接受,再到被完全复制到记忆中,并通过不断、反复的记忆而被熟悉的过程。背诵的过程也可呈多样性,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反复的诵读,逐字逐句的记忆,也可结合“听”的方式,将“视”“听”“说”结合起来,边看、边听、边说,强化模因在大脑中的印记,实现被记忆的目的[6]。无论是以朗读的方式还是背诵的方式加强记忆,都是以期模因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复制,从而在实际运用中能够通过模仿付诸实践,达到扩展性运用的效果。

3.通过提高高职学生的交际意愿达到“表达”效果

“表达”的真谛就是想要表达、愿意表达,希望通过表达实现沟通、交流、交际的目的等,这就需要表达者具有强烈的交际意愿,即活跃的模因跃跃欲试、呼之欲出,而此离不开高职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谆谆引导。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消除对英语的内在紧张情绪,能够以轻松、自信、积极的心态对待英语的学习。英语自信心是高职学生长久以来所缺乏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树立和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观察入微,了解他们的英语水平,知道他们的优缺点,从而才能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及时为学生的微小成功点“赞”,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信,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教师应打破传统“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的心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困难能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在取得成功时也能主动与教师进行分享,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畅所欲言,继而达到民主、自由、融洽、积极地教学氛围;教师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多元、新鲜、灵活的教学活动激活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其主动投身于活动中,表现自我、表达所感。

4.通过丰富多彩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达到“传播”效果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够扩大高职英语的影响力和宣传力,推动英语向更大范围、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能够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有效地补充与延伸,使其得到可持续性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填充学生英语学习领域的空白,使英语得到同化、复制、操练与传播。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可采用教师、英语社团、学生会、学院机构、学生等联动的方式。教师提出活动的项目、主题或方向,英语社团策划具体实施细节和方案,学院相关机构给予场地、设备、人员等支持,学生会负责活动的具体执行、宣传、推广,学生则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等自愿参与。活动可以是英美经典电影或电视剧片段配音,通过反复地观看、聆听,不断地模仿,达到完美配音的效果;可以是短剧表演,通过剧情的逐渐深入带领观众进入英语的世界;可以是英语诗歌朗诵比赛,借助英文诗歌使学生体会英语和英文诵读之美;可以是英语公示语纠错活动,纠错的场所可以是校园或者社会中的某些公共场所,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以及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辅助,做到探索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英语的应用和传播更具准确性。

三、结束语

模因论与高职英语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对高职英语教学起到推动、促进、优化的教学作用。因此,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将模因论切实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从设计具有渲染力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出发,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并从主观提升学生交际意愿、客观上通过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辅助高职英语教学有序、有质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awkins, Richard. The Selfish Gen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160.

[4]高纯娟.模因论对提高外语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4):99-101.

[5]杜鹃.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71-172.

[6]徐雯雯.模因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运城学院学报,2012(5):77-80.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LV Yan

(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metics is more adaptive for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nd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he memetics is applied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which mak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go through the four stages as assimilation, memory,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it can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nglish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n realize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memetic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y; copy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吕岩(1980-),女,辽宁沈阳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6)03-0073-03

猜你喜欢
复制模因论高职英语教学
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中(分布式)的容错和安全数据存储方法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