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欣赏选修课教学

2016-03-07 12:37盛玉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词诗人诗歌

盛玉兰,饶 尧

(1.咸安区实验中小学,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安区青龙山高中,湖北 咸宁 437100)



浅谈古诗文欣赏选修课教学

盛玉兰1,饶尧2

(1.咸安区实验中小学,湖北咸宁437100;2.咸安区青龙山高中,湖北咸宁437100)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在必修课基础上增设了选修课的内容。诗歌选修部分教材从高中生实际出发,从探究诗歌的旨意、意境和声韵三方面入手。古诗词曲径通幽、奥妙深邃的旨意,和谐美妙、含蓄深远的意境,蜿蜒曲折、富有流动的声韵,能引导人的眼球做无穷的追逐,给人以无尽的遐思,让读者在曲折小径中涉水穿洞,探奇逐险,一路行来虽有辛苦,但更有苦尽甘来、柳暗花明的欣喜。因此,我认为选修课的教学要达到拓展视野、唤起兴趣、发展思维潜能的效果,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旁征博引,拓展视野,让联想为诗歌插上飞翔的翅膀

学生自幼读了大量诗词,但到了高中还是十分贫乏,背的篇目少,鉴赏能力低下。究其原因,他们所学诗歌是断裂的,不成体系,且古诗词距离学生时代遥远,有许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些都为学生理解诗词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学习诗前要收集大量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去系统性地了解同时代诗人各自的经历与作品、不同风格作品的各自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先向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集中讲述了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人生经历、历史典故、作品成就,再要求学生自己去查考一些重要诗人的人物传。又把一些同时代的诗人与不同风格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这样,通过一位诗人联想到其他诗人,通过一篇作品联想到其它作品,通过联想让他们真正做到知人论世,系统了解诗人与诗风,大大丰富了视野,提升了认知能力。在讲述具体篇目时也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首诗的分析,而是由一首诗带动许多相关诗词的联想。我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读到“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时,联想到李白诗中有关描写“明月”的诗句,学生马上诵读出许多有关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这样扩大了课堂容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如在教学《蜀相》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羌村三首(之三)》,进行简要的讲解,再联系《登高》、《兵车行》这些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杜甫坎坷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沉郁顿拙的风格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让他们在诗歌的天庭中自由翱翔。

二、自主合作,唤起兴趣,让情感为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

传统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使语文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特征,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我在班上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设立了许多小组,如朗诵小组、作文小组、信息小组,平时定期开办有关活动。朗诵诗词比赛由朗诵小组的同学组织全班同学参与。作文小组的同学要求每星期写一篇大作文,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期间,让学生写学习诗词的心得或诗词评论,且修改其他同学来稿,每两个星期选出优秀作文在班上交流。信息小组同学查阅诗人、名篇相关资料,每两个星期在班上作一个信息报告会,进行交流。每节课有课前五分钟演讲,人人参加。又把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课堂上常常根据各组表现进行适当评估。这样,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记得在教《长恨歌》一课之前,有同学向我申请排演一部课本剧,在课堂上同学们根据课本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一段马嵬坡下情节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把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赢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由于同学们热情的高涨,他们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取得了颇丰成效。有几位同学在学习《李凭箜篌引》这一课之后,通过专题网站设计了“唐诗漫步”、“诗人档案”、“诗海泛舟”、“课文导读”等栏目,赢得了班上其他同学的关注。还有许多同学相继交上多篇专题论文,其中研究诗歌意象的有六篇。研究诗人的有四篇,分别是白居易、杜牧、李商隐、苏轼。涉及研究诗歌情感类型的有四篇,分别为抒发离愁别恨、漂泊无依的,抒发安于归隐、闲适恬静的,抒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抒发亡国伤痛、忧国忧民的。涉及表现手法的有两篇,分别为借景抒情和对比衬托。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浸润在诗词的琼浆玉液中含英咀华。让同学们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很长时间我与同学们饱蘸激情地徜徉在诗海的浪涛中采撷片片晶莹的浪花,在同学们的活动中了解了许多未曾积累的知识,受益匪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这种开放的课堂、热闹的场面唤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情感,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巧设疑问,激发思维,让睿智为诗歌揭开神秘的面纱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欲说还休,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想学生走进诗歌的国度,光靠他们的心智 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去探究是不行的。诗歌含蓄的艺术、高深的意旨似乎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往往会令他们不识其真面目。此时学生的心灵就如一潭静湖,那么,老师该怎样激起涟漪,使之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的做法是投进一块小石头激起千层浪,巧设问题这块石头能激起学生思想的波澜,荡起他们潜伏的灵感。如教《将进酒》一课,如果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主探究,他们就会不知从何着手,即使课堂上有话题,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老师既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又要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首先投下一块石头,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能很快找出表达情感的诗句,在悲、欢、愤、狂四种感情中,能很快找准前两个,而后两种情感不好把握。因此需循循善诱,分层启发。我接着让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依据,分析引起这些情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随着对疑问逐渐深入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思想的骏马在崭新的思维空间驰骋,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在教学中我除了自己精心设计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问题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富有活力。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梦境是否美好?这一问题的抛出,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他们从课文中找出“路不定”、“忽已暝”、“栗深林”、“惊层巅”等内容与“欲雨”、“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等信息,认为梦境并不美好,梦只是“世间行乐”之事的一个隐喻。又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此时诗人在宫廷作翰林供奉直至被逐出朝廷,得出结论这个梦只是诗人在朝廷的一段失意的精神历练,是一段痛苦的记忆。这种对诗文意旨的深层挖掘可以启发心智,培养思维。让同学们在对问题的思索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用睿智的心灵揭开诗词神秘的面纱。

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选修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最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诗歌以其含蓄美、意境美和韵律美的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选修课不应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讲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领会方法、交流体验、合作探究和自我成长的地方。在教学中通过对诗情、诗意、诗韵的涵咏,让课堂多一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的翅膀,多一点歌之咏之、陶情冶性的审美乐趣,多一点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智慧火花。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5-0153-02

* 收稿日期:2016-03-04

猜你喜欢
诗词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词之页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