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2016-03-07 12:30陈秀锦陈芳芳罗巧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产妇

陈秀锦 陈芳芳 罗巧兰

(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福建 三明 366000)

助产士是为产妇进行接生和护理服务的产科护士,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危。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产科的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助产士的自身安全与健康却受到了忽视。由于助产士工作的特殊性,其在进行人工破膜、接生、新生儿复苏及会阴缝合等操作时,极易被体液、血液污染或被锐器刺伤。为了探讨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对其进行防护的措施,笔者对近年来在永安市地区医院工作的50名产房助产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永安市地区医院工作的50名产房助产士。她们中有7名主管护师,有14名护师,有29名护士。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助产士为54岁,年龄最小的助产士为22岁,平均年龄为(42.28±3.45)岁。她们的工作年限在2年~32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15.57±1.39)年。

1.2 研究方法 由笔者自行设计职业危险因素调查表,由助产士自行填写。调查项目包括:其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被体液等其他液体污染、被羊水污染、被注射器针头或缝针刺伤、被安瓿玻璃割伤的情况。

2 结果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由助产士认真填写后全部收回,调查的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在这50名助产士中,有39人被血液污染,占78%;有31人被体液等其他液体污染,占62%;有48人被羊水污染,占96%;有43人被注射器针头或缝针刺伤,占86%;有37人被安瓿玻璃割伤,占74%。

3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

3.1 对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

3.1.1 生物性因素 近年来,各种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孕妇在妊娠期间合并尖锐湿疣、乙肝、丙肝、艾滋病、淋病及梅毒的几率也相应地升高[1]。助产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孕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等。在为产妇进行接生时,助产士由于近距离地与产妇接触,经常会有血液、羊水、尿液等喷溅到其皮肤或眼中。在遇到产妇发生难产、产后大出血、新生儿发生窒息等需紧急处理的情况时,助产士常因时间紧迫而来不及采取防护措施,导致其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50名助产士中,有48人曾被羊水污染,占96%;有39人曾被血液污染,占78%;有31人曾被体液等其他液体污染,占62%。

3.1.2 物理性因素 常见的物理性危害包括噪音危害、职业性劳损、针刺伤等。①产房内的吸痰器、胎心监护仪、吸氧器、心电监护仪、空气消毒机等医疗设备在使用时均会发出噪音,加上产妇生产时的呻吟、喊叫和新生儿的哭闹等,都会使助产士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中,导致其极易产生烦躁、紧张、易怒等不良情绪,极易出现头痛、耳鸣、失眠和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也极易导致其出现护理差错。②助产士在观察产妇产程、检查其宫颈口及对孕产妇进行日常护理时,需长时间保持站立前屈位,在为产妇进行接生时,需长时间保持前屈侧屈体位,这种工作姿势导致其极易发生腰酸背痛、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和颈椎病等。助产士长时间空腹工作还会引起溃疡病、低血糖及胃肠功能紊乱等。③助产士在为产妇缝合会阴或注射药物等操作时,易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刺伤,进而引发感染。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在50名助产士中,有37人曾被安瓿玻璃割伤,占74%;有43人曾被注射器针头或缝针刺伤,占86%。

3.1.3 化学性因素 产房对无菌要求非常严格,需进行封闭式管理,并长期大量使用甲醛、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助产士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工作,吸入各类消毒剂残余气体的时间会增加。这些有害气体可对助产士的呼吸道产生极大刺激,常会引发鼻炎、哮喘等,并可危及其胃肠道、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等,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

3.1.4 社会心理因素 ①产程的进展具有动态性特点,并随时会出现产妇难产或胎心改变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部分产妇及其家属可能认为是助产士缺乏爱心或不负责任,甚或对助产士进行威胁、辱骂等,使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②产科急症多,产妇的情况变化快,助产士工作量大,压力大,频繁的夜班、倒班、加班等,极易造成其身体不适、过度疲劳和情绪消沉。③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不断发展,产妇及其家属对助产士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部分基础技能薄弱、经验不足的助产士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3.2 规避职业危险的相关防护措施

3.2.1 改善助产士的工作环境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划分待产室与产房,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产房内配备防护用具,包括安全注射器、防水手术衣、锐器盒、眼罩、面罩、护目镜、手套等。操作过程中,若防护用具破损需及时更换。产房应配备脚踏式消毒液和感应式水龙头,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对待产室与产房应每日定时通风换气。

3.2.2 提高助产士的防护能力

3.2.2.1 生物防护 ①产前对产妇严格进行血液性疾病检查,若产妇的HCV、HBV、HIV呈阳性,助产士在为其接生前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戴眼镜或护目镜等。②定期对助产士进行体检,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如对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的助产士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③在接触产妇的分泌物、血液、羊水和体液前,助产士须戴乳胶手套及口罩,若体液或血液等飞溅到眼中、脸上,需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局部冲洗,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用一次性毛巾、纸巾等将其擦干。④勤洗手,以预防交叉感染。洗手方法应规范,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摩擦;第二步手背对手心,沿着指缝互相摩擦,交替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着指缝互相摩擦;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的大拇指,旋转擦搓,交替进行;第五步一手指关节弯曲,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替进行;第六步五指并拢,指尖在另一手掌中旋转揉搓,交替进行[2]。

3.2.2.2 物理防护 ①对产房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时维修或更换,避免设备因老化发出较大噪音。②安全、正确地使用锐器,不得双手回套针帽。放取缝针时应使用持针器或镊子,不得随手传递针头等锐器。锐器使用后应放在小杯或弯盘中,不得随意丢弃。对产妇进行会阴缝合或注射等操作时,需得到产妇配合,不可强行操作。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及时挤压伤口,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同时使用肥皂水及流水交替冲洗,使用碘伏消毒、包扎,然后结合具体情况用药,并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给感染管理科,对受伤的助产士做好观察及随访,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③产前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适当对其采取减痛分娩、无痛分娩或导乐分娩等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产妇的呻吟和喊叫。

3.2.2.3 化学防护 合理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严格遵照产品说明书使用,正确掌握使用的时间、范围、方法和浓度,明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消毒灭菌剂应置于有盖的容器中,由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减少助产士直接接触有害气体的机会。

3.2.3 增强助产士的法制观念 因助产士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助产士的法制观念与护理安全密切相关。医院应定期组织助产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严格规范病历和护理记录的质量标准和书写要求,强调助产士书写病历要真实、客观、准确、完整,并需妥善保管。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尊重产妇及家属的知情权,也要保护其隐私权及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护理工作中,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循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尽力避免发生医疗护理纠纷[3]。

3.2.4 加强对助产士进行技能培训 ①对于新上岗的助产士,要加强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医院感染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待考核合格后方能让其上岗。②医院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在岗助产士进行专业知识、防护知识、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助产士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其职业防护意识,提高其防护技能和服务质量。③鼓励助产士进行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学习,增强其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应对压力和刺激的能力。

3.2.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①按照产妇进入产房的人数及时间,确定助产士的上班人数及时间,灵活地为其排班,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②进行弹性排班,合理地安排助产士休假,减轻其工作强度,保证助产士的休息时间,避免其超负荷工作。③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适当增加助产士的人数,减轻其工作压力,减少其因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过大而出现的护理缺陷,保证其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及社会心理危害等。医院应通过改善助产士的工作环境、提高其防护能力、增强其法制观念、加强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帮助其规避职业危险,保障其生命安全,提高其工作质量。

[1] 甄丹彤.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443-444.

[2] 张凤梅.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263-264.

[3] 周丽娟.助产士职业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吉林医学,2015,03:566-567.

猜你喜欢
产房助产士产妇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