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教学优化与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视角

2016-03-07 14:22赵艳霞吕震宇李亚莉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考核

赵艳霞,吕震宇,李亚莉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公共管理学》教学优化与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视角

赵艳霞,吕震宇,李亚莉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公共管理学; 课程改革; 发现教学法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针对教学过程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缺乏激励等问题,提出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发现教学模式”、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学设计精准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等对策,为建设特色课程、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一、《公共管理学》课程定位与课程建设内涵

公共管理学不仅是公共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公共管理学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在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与实务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还能把基础理论运用到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改革中去,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首先通过完整、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知识,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在内容与理论上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先修学科是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在内容上与这些学科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公共管理学又不同于这些学科内容,它有独到的课程体系和理论架构,所以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必须在坚持学科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和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逐步完善学生公共管理综合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

其次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公共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公共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体现其意义。这也是本课程的根本目标。

二、《公共管理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教学创新能力不强

现有《公共管理学》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2人,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教师们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精力不能全部集中在《公共管理学》核心课程改革上,加之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先进理念方法机会很少,制约了师资队伍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开展。

(二)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调整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没有抓住本科生的特点实施。一般认为,在案例教学中,理论教学是前提,原理讲授是基础,案例的作用是对原理进进行解释、加深理解。掌握原理是基本的也是中心的任务,案例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只强调了教师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公共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被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有优点但是运用不好也存在缺陷。比如绝大多数教师在运用这一教法时只限于自己的讲授中,更多地专注于案例介绍和分析,没有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总难达至理想状态。案例材料的选取和制作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结合公共管理热点问题选取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管管理问题,更好地突出本科阶段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色。

(四)课程考核方式缺乏激励机制

《公共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基本采取闭卷+论文+平时成绩,闭卷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探讨课本以外公共管理实际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交给教师考评缺乏双向交流机制,平时成绩比重较低且难以量化。

三、《公共管理学》课程改革理念及思路

(一)《公共管理学》师资队伍教学创新理念亟待提升

1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理念

分批派遣《公共管理学》课程组教师出国进修和访问,学习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和教学经验。

2立足国内提升创新能力

每年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公共管理学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师资梯队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组建校内教学梯队,完善教师构成。

3依托课程夯实教学功底

依托《公共管理学》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微课比赛。积极组建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聘请政府实务部门的负责同志为实践导师,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并逐步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

4建立平台拓展创新成果

勇于创新建设教师交流平台,创建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学》特色课程交流平台,引领青年教师结合国内实际问题创新改革公共管理教学与实践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1以发现模式为主导

发现教学模式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公共管理抽象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这些现象或问题,自己主动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方法和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一是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短期来看,利于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热情,促进好奇心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长远来看,学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鼓励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二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灵活组织。发现是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同时思考问题解决步骤,灵活运用条件,并做深入精确的分析。三是培养学生的耐心,激发学生努力的决心。发现是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耐心的观察和积累,通过努力才能不断进步。

2实践教学模式多样

根据这一课程特点,我们设计了四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情景扮演,模拟真实场景。在公共管理课堂上,通过使用投影仪等相关教学媒体设备,学生还原管理观景,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情景设置的公共问题,这样不仅运用所学原理,同时培养学生情景设计、互动的技能。二是丰富案例教学,案例与理论相得益彰。分为两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是传统的案例讲授,教师用和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示例讲解;另一个环节是案例制作实验,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不同的选题,扩展丰富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三是进行基地实习,用实践检验理论。学校负责联系提供有质量的实习基地,并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员和指导教师。四是展开社会调研,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通过多样的教学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利于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促进学生形成用理论分析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公共管理学》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

1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方式是通过使用举例方式、供教材结构,引起学生的学习诱因和好奇,描绘丰富图像、鼓励有组织推测指导学生探索教材内容发现教材之间关联性,以回归教学目标评价为评价方法在评价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让学生达到学习迁移目的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提供教材结构是起点;描绘丰富图像、鼓励有组织推测是方式;回归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学会迁移学习的目标。

1.批发和零售业发展基本情况。2017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6914.54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增加值1595.88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651.18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6.49亿元,增长13.9%。

2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式是将班级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课前教师将下节课的问题提前布置好、小组成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课上利用教学设备讲解问题、教师做补充讲评,课后继续整理归纳问题。目标是实现学生从学习学科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向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方法的一种迁移和提升,力求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团队合作的学习技能,形成教法与学法相统一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从学校角度看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利于高校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角度看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利于主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研究和教学的共生发展。从学生角度看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学习实现从被动性到主动性的转变;知识传递实现从单向性到双向性的转变;人才培养实现从被动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四)《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设计要精准化、丰富化、本土化

1明确课程定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1)加强教材建设。首先坚持选用优秀教材和教辅资料。选用在国内外公共管理领评价好、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同时结合实际将西方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和国内《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内容列为学生参考书目,并鼓励学生讨论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其次不断更新教材和引入最新参考书籍,课程组在已有基础上自主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适用教材。

(2)完善丰富案例。首先精选和编写公共管理案例集,理论与案例实务互相配合,二者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公共管理学的案例讨论分析在公共管理学课程中上应占有重要作用,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用相关理论进行案例分析,用案例对理论进行实践证明。其次广泛征求教师、学生意见,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学校网络综合信息平台,不断更新、完善案例库;利用通讯便利的特点,及时解答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动态特色教改,提升教学水平。特色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显然,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改革成功展开的关键因素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因此,课程团队应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大胆推进教学改革,不仅保障特色课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保障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任何教师都有机会接触名校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其他课程资源的建设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开放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1)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不同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分别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分组研讨,对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知识和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进一步融入到教室的科研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学院举办公共管理课外沙龙、公共管理热点问题研讨会、学生授课和展示案例等形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在参与、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寻找研究兴趣点。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利用公共管理理论与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4规范教学管理,搭建课程、专业与学科共同发展的平台

(1)追踪学科前沿,展示最新成果。公共管理教学内容应根据国际国内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需求形势变化及时更新,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将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时事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公共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院、系等各方面的通力支持展示最新教学科研成果。

(2)规范教学管理,动态监控管理。教学管理涉及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能够给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必项对教学管理加以规范,全面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这不仅要加强对特色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还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激励和惩戒机制。

(五)《公共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要多元化、科学化

(1)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公共管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要实现多元化与科学化。公共管理学的考核不仅重视课程理论的考核,也将实践教学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在课程教学考核中,改变以往期末成绩做总成绩的做法,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的比重降到占总成绩的50%,将学生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加以考核,占到总成绩的50%。这样的考核既强化实践教学,又突出学生的特点。

(2)校外课程实践创新机制,多方考察检验。校外课程实践的成绩可通过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学生自主互评多元评价机制,即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评价+学生自主与互评的考核方法,从学生角度来看,既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以致用;从教师角度来看,多方互评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1]王刚,同春芬.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J].公共管理,2014(2):69-72.

[2]郭蕾. 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提升途径研究:案例编写角度的考量. [J].教育前沿,2015(4):252-253.

[3]刘炯.面向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学》课程范式改革初探. [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12):28-32.

Teaching Optim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Science:from Perspective of Training of Appl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ZHAO Yan-xia, LV Zhen-yu, LI Ya-li

(College of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curriculum reform;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Public management science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public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mode is backward, the teaching method is single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lack of incentive. The idea of innovation teaching is being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appl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it sets up the "discovery teaching mode", the use of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desig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diversification.

G642.41

A

猜你喜欢
管理学案例考核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管理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