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016-03-07 19:51董志洁
花卉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内涝绿地屋顶

董志洁

(天津市花苗木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董志洁

(天津市花苗木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

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问题日渐突出,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如果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管网建设改造过程中,能够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考虑雨水渗透和综合利用,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那么既缓解城市内涝,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几点应用,最后提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对园林工作者和设计者有一定的借签意义。

海绵城市;园林设计;屋顶绿化;提升改造

1 海绵城市理念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2 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几点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地“沉”下去,道路、广场“透”起来。在建设或者提升改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雨水收集起来加以调节利用,既达到充分利用降雨,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又能避免和一定程度的解决内涝和干旱快速交替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2.1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屋顶绿化不仅仅是指在房屋顶部进行绿化,还包括在各类市政构筑物、桥梁(立交桥)、露台等不适合造园的构筑物顶部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

屋顶绿化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在屋顶上做好防水,放置种植土,种植花草树木,把水泥混凝土的屋顶建成环境优美的屋顶花园,通过留有一定厚度的土层、砂层用于蓄积雨水。被蓄积的雨水向下渗透时也“不走寻常路”——并非直接进入到排水管道,而是率先进入到屋顶绿地,给降水进入地面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降雨重重的被阻碍于无形之中,延长了降水进入市政管道的时间,推迟并降低排涝高峰,在合理利用降水的同时,也显著减小了降水形成内涝的风险。另外,“绿色”的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

2.2 屋顶雨水收集

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市政管网,大量的雨水白白流失掉,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较少,通过收集和简单过滤后,就可以加以利用。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就可以解决雨水利用的收集利用问题,只需要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地下或地上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园林用水等,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也从源头上减少了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的形成。

2.3 公园及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切记不可推倒重建,造成各种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应该考虑对现有公园及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从而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减负”和补充,从而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

在公园及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当中可以通过景观水体调蓄、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特别是对市政广场周边的改造,可以在市政广场周边规划建设多层级生物滞留带,并在地面铺设透水砖替代传统的大理石等不透水铺装,下面采用一定厚度的砂层和卵石垫层替代传统的二灰土垫层。由于砂层和卵石垫层孔隙率较高,能锁住大量雨水,在雨后缓慢渗透至土壤,增加土壤的含水率。

在老旧小区及公园的改造中要设计和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线,将市政雨水井同公园内设置的雨水收集池相互连通,再在小区或公园广场的底部建立蓄水池,在汛期可以做到蓄水,解决公园的雨水排除不及时造成的积水问题,旱天,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打上来,既能为市政洒水提供水源,也能对园区内绿化进行灌溉,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样,老旧小区及公园的雨水,一方面可以储存在土壤层中,增加土壤的含水率,改善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汇集进来,进行调节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4 道路隔离带绿化提升改造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在对道路绿化带、隔离带进行提升改造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渗水砖、下沉式绿地、开口式立缘石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理念,从而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提升改造,要进行高低起伏的地形设计,在地势较低的水洼地带种植荷花、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从而形成人工湿地,在雨季可以达到蓄水的目的,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而且由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呈带状分布,绿化面积较大,还能够形成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道路隔离带绿化提升改造,一方面要建设下沉式绿地,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开口式”立缘石。立缘石可将路面上的雨水通过豁口汇聚到旁边的下沉式树穴或隔离带,可以通过滞留、蒸发、净化沉淀后,多余的降雨再排入市政管道。不过在北方地区要考虑冬季融雪后的盐水不用流入绿地。

3 建设海绵城市存在的其他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新课题,涉及较多新技术、新工法、新材料的应用,需要规划、建筑、园林、水利、给排水、道路、地质勘察等多专业的协调,需要规划、住建、财政、水务等多部门的合作,需要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多环节的管理。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给予大力支持起到引导作用,甚至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某些领域强制推行。

[1]傅鹏飞.浅论园林景观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2):37.

[2]贺扬明,杜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山西建筑,2016,42(24).

[3]刘毅宽.浅谈海绵城市建设对宜居住宅区园林绿化工作的启示[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204.

TU986.3

A

1005-7897(2016)18-0048-02

2016-9-15

董志洁(1975-),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工作。

猜你喜欢
内涝绿地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屋顶屋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屋顶的雪(外四首)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