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重构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2016-03-07 22:32刘相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关怀民办高校师生关系

刘相娜

(信阳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 信阳 464000)

在“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重构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刘相娜

(信阳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现实世界”中的民办高校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分离”的理念基础上。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和对立地位。在“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人与人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对话。基于此,民办高校师生需要回归本真对话,建立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民办高校;师生关系;“我与你”;“生活世界”;对话

不和谐的民办高校师生关系会影响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此,我们需要了解民办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新途径重构民办高校的和谐师生关系。

一、当代民办高校师生关系的“现实世界”

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性质上不同,民办高校的师生关系也有着独特性,其“现实世界”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民办高校师生课堂上的单向度“交往”

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中,我们将教师看作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关系被简化为“教”与“学”的关系。而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改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但这种新的教师角色和教育理念没能真正得以实践。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力量。这些年轻人的年龄大部分在26—30岁左右,他们刚刚踏入社会,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至少需要1—2年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民办高校的课堂仍然充斥着传统的教学氛围,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课堂机械呆板。

民办高校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中小学教学模式,不愿意自己思考。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和00后一代,他们拥有多种电子设备而无心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独白”,师生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师生关系”。

(二)民办高校师生的课下“交往”少

与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相比,高等教育阶段师生关系相对较弱。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个体在身心方面已经成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更多关注学术和研究发展,而无法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广泛交流。即使是高校辅导员,他们也只会在学生遇到麻烦和问题时与学生进行交谈,而不会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对于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地照顾。[1]

民办高校学生与教学岗教师主要在课上进行交流,而课下交往较少。一是由于民办高校以教学为主要任务,教师教学任务重、课下备课量大。并且,教师还要面临科研任务。他们课下大多通过聊天软件与学生聊天,但是有时难以及时回复学生。二是由于各专业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教师自然很难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乃至于教师教学生四年,也难以认识每个学生。教学岗教师经常通过点名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认识一些学生,但这种方式所起的作用有限,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相比教学岗教师,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但大多是在完成学校的相关学生工作时才进行沟通,真正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三)民办高校师生建立信任感较为困难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交往才能逐步建立,反之信任感会降低。

民办高校教师的归属感较低,安全感不足。他们把自己工作的民办高校作为短暂工作处所,当寻找到更合适的单位时就会离开学校。因而,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较大。学生刚刚和某一位教师建立了一些信任感,这名教师就离开了学校。面临着频繁更换教师的状况,学生需要不断适应新教师。因此,民办高校师生建立信任感就较为困难。

(四)民办高校师生关系“利益化”

市场经济强调“利”字当头,这种利益观也影响到了民办高校,师生关系“利益化”。

民办高校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事务,他们的言论和意见有时候会决定学生是否能获得奖学金、是否能培养入党、是否能担任班级干部等等。辅导员的决定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学生为了获得相关的利益和荣誉,他们会主动同自己的辅导员套近乎,比如请辅导员吃饭、为辅导员买礼物等。学生就将社会上的“利益风气”用在了学校里面。[2]

二、“我与你”相遇在“生活世界”中

奥地利的犹太神学家马丁·布贝尔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人与外部世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一种是“我与它”关系,另一种是“我与你”关系。人之“我”生活在两重世界与两种关系形态之中:一是为我们所经验的世界,即“我与它”的对象性关系世界,人与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二是我们与之交往的世界,即“我与你”的交往式关系世界,人与人是一种交往式的关系。

“我与它”存在于“主客二元分离”的世界中,“我”是世界的主体,世界的其他一切事物皆为“我”的客体并被“我”认识和改造。“我与你”生存于“主体—主体”的交往世界之中,这是个民主、平等、尊重和互相理解的世界。在“我与你”的世界中,我们不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而是“我与你”用心倾听,相互认识和理解的过程。[3]14“我与你”的交往世界是真实和活生生的,这个世界就是“生活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里最先出现了“生活世界”。[4]他所说的“生活世界”主要是在与科学世界相对应的意义上理解生活世界的,而我们现在所理解习惯将的“生活世界”的概念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自然是日常生活世界。”[5]76

“我与你”交往于“生活世界”中,在“生活世界”中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往,并建立一种包容性的人际关系。“我与你”之间没有任何的距离与隔阂,通过对话来相互了解,为此,我们又称“我与你”在“生活世界”中的建立关系为“对话关系”。[3]16

在“生活世界”中建立交往关系,我们需要保持真正的“我与你”的本质关系。“我与你”进行交往必须遵循最恰当的方式,即“中庸之道”。中庸精神是我国对世界哲学的一大贡献。所谓“中庸”“中道”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上既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及,而是要做到适度即可。这种适度状态可以保持人际关系的最好状态,只有生活于“生活世界”中的“我与你”才能实践。

三、在“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重构和谐的民办高校师生关系

基于“生活世界”中的“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我们寻求重构和谐的民办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重构“我与你”的关系理念

人的信念和认识决定人的行为,为此我们要先转变思想观念进而才能改变行为。

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我们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三种观念。第一种观念中教师为主体,学生是为客体。第二种观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第三种观念中,学生为形式上的主体,但实质上教师仍是主体。这些观念本质上都是“主客二元分离”的,师生双方在不同程度上对立着,不利于师生双方的相互认识和沟通。[6]只有先解决和消除了这种对立观,我们才能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马丁·布贝尔提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我与你”关系是双向度的。“我与你”是平等的主体,只有进行相互交往对话才是真正的生活。单向的独白是“主客二元分离”的“我与它”关系。教师和学生要转变这种二元分离的认识观,重新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是平等的和相互依存的。只有生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才算是真正意义上交往。

民办高校师生只有将师生关系理念的对立式转变为对话式,才能把师生的单向度独白转变为双向度的对话关系。只有师生树立这种“我—你”的对话交往关系,才能指导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去采取行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人人学会关怀

我们是“我与你”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应该存在任何隔阂。每个人应以宽容之心去体谅和关怀他人,建立平等对话关系,进而才能消除人们之间的不和谐。为此,关怀是我们回归“我与你”关系本真的重要要素。

美国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认为,“关怀”是基于对关怀对象“在意”(caringabout)的一个人对他人“融人于己”式的关注和呵护,真诚的关怀是“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它始终存在于由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共同构成的“关怀—回应”链环中。[7]每个人都有关怀与被关怀、爱与被爱的基本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民办高校师生之间需要获得彼此的关怀。现代师生观中,教师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亦师亦友”的。为此,学生希望能从教师这个“朋友”处得到关怀。比如,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只顾完成自己的授课内容,也应关注下学生的反应;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希望教师顾及他们的自尊心等等。教师若做到了“将心比心”就说是在关怀学生了。

同样教师也希望获得学生的关怀。比如,教师希望学生尊重自己,在课堂上与自己进行真正的对话;希望学生认真对待自己安排的课业;希望在陷入教学和生活困境时,学生可以安慰下教师等。学生顾及教师就是在关怀教师,教师就成了被关怀者。

民办高校师生双方既是关怀者也是被关怀者,相互的关怀可以使师生真切感受到平等“我与你”关系。这样的彼此关怀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三)建构课堂对话式教学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是师生进行交往的主渠道。真正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双向度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我与你”进行交往,其本质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过程才是民办高校教学过程的本真,是“我与你”关系的体现。这种对话是在平等、民主、理解和尊重的理念下的交往。“我与你”关系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单纯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师不是作为主体支配学生,学生也不是单纯凌驾于教师的主体。师生是以“我与你”的平等关系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并投入到师生的积极对话交往中,以最本真的形态进行交往。[5]

为了实现民办高校师生的“我与你”对话,师生双方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建立真正的对话。教师在课堂上授课需要顾及学生兴趣,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兴趣联系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对话”。此时此刻的学生需要对教师的精心准备做出回应,以此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做到关注大部分学生,用眼神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学生课堂上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对教师的关注给予回应。

高校课堂不能是教师的“独白”,必须是师生的双向度“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对话的主要途径就是互动和提问。这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能力和感兴趣的话题为契合点开展对话。民办高校师生双方的积极行动才能实现“我与你”的对话交往。

(四)诗意地交往于“生活世界”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上。民办高校师生也应该诗意地生活于“我与你”的“生活世界”中,也就是诗意地进行学校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活动。

民办高校的课堂是师生“对话”交往的平台,师生日常生活交往也应该是“我与你”的对话。教师要关怀和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加深师生之间了解和认识。教师要忙于教学和科研,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琐事。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照顾本专业的全部学生。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我们可以建立学习生活导师制。学校根据大一新生的总人数,将学生几人为一组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教师,教师帮助解决该组学生一年的学习和生活遇到的问题。大一是适应和认识大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这个阶段能得到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与学生相互了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校的“生活世界”还需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纯洁的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有助于师生心情愉悦,净化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可以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精神氛围。生活于这样的校园,人与人的心灵会受到感化。

民办高校师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交往”,可以更加诗意地生活。

[1]赵强.论中国高校师生对话关系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5—107.

[2]胡卫萍.正视高校师生关系重塑高校师生和谐——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引起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 (12):199—201.

[3]胡金木.“我”与“你”相遇在学校——马丁·布伯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学术月刊,2010(7).

[4]王倩薷.论现代社会的交往伦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6]李玉萍.从对立到对话的师生关系——后现代视野下的主体间性教育观[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8(10):57—60.

[7][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8.

(责任编辑:张锐)

[Abstract]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in the"RealWorld"is builton the idea of the"Subject-objectDual Separation".The relation isnotequaland opposite.With"You and I"living in the"lifeworld",people can realize the realdialogue.Based on this,the teachersand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need to return to the true dialogue,building an equal,respective and understanding relation.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teacher-student relation;"you and I";"LifeWorld";dialogue

On Re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and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in"LifeWorld"w ith"You and I"

LIU Xiang-na
(Departmentof socialscience,Xinyang University,Xinyang,Henan 464000)

G456

A

1008—7427(2016)04—0029—04

2016—03—03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校级项目“基于‘非暴力沟通'重构民办高校转型时期的师生对话关系研究”(2015jg03)。

刘相娜(1987—),女,河南开封人,硕士,信阳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

猜你喜欢
关怀民办高校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