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角下探析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

2016-03-07 15:54林秋萍
当代旅游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化整合泉州市人本主义

林秋萍

摘 要:泉州市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本文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探析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建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其旅游元文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如何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作用直至完成文化整合的过程而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最后对其旅游文化景观建构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文化景观;建构;文化整合;人本主义;泉州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量和程度都在不断的提高中,有关旅游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很多研究旅游文化的文章都是从实证主义或者经验主义的方法来对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或是建立在游客感知上的旅游文化的研究,从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探索反而比较少。但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优点,它是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个体的倾向而提出的,它将心理学和哲学的方法引入了地理学,它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个体为出发点,重视主观经验、价值观和主观观点,它有利于增进人对自我认识的深度,并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而对区域旅游文化景观的探讨打破了人们传统就旅游文化而谈旅游文化的习惯思维,不仅更加重视旅游者本身在文化景观塑造中的作用,而且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就是旅游者所体验到的文化,便于把旅游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得更清楚,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基于以上种种,本文尝试在人本主义的视角下对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进行一个探讨。

一、研究区概况

泉州始建于唐代景云二年,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闽南文化主要发源地,在宋元时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臣、商旅贸易者,使其经济、文化发展空前繁盛,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文化是由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碰撞、交汇、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一种地方文化。截至目前,泉州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99处,向来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美誉。此外,泉州有11个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涵盖泉州17个项目,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有3个项目被列入,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省之首。泉州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泉州市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

二、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

(一)旅游文化景观的相关概念

地理学上的“景观”表示的是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空间的重复性和异质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一般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我们通常研究的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也称为人文景观,是居住在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景观都可以称为旅游文化景观,在人本主义的视角下是以游客的最终体验作为评价标准,即只有具有吸引旅游者的能力并且为旅游者所认可的文化景观才可称之为旅游文化景观。

(二)旅游文化景观建构的影响因素

1.自然基底

不论是文化景观还是旅游文化景观,究其根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基底的条件下才形成的。区域的自然因素为文化景观提供了一个底色,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生物群落、水文、气候和地质等条件都给该区域的旅游文化景观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因此自然因素的地带性旅游文化景观也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所以我们可以在内蒙古草原看到蒙古包,到黄土高原领略窑洞的风采,还可以欣赏到云南的高脚楼,惊叹江南水乡高墙黑瓦的朦胧美,这一切都是因为不同的自然基底产生的。

2.文化因素

乔丹等人曾认为由于文化景观反映了创造景观的独特文化,因而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不同的文化集团拥有各自个性独特、色彩鲜明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景观,也即文化景观是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叠加不同集团的文化特征所形成的。所以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受到旅游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等三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旅游元文化是指吸引游客前来游玩的旅游地文化,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地文化都可以称之为旅游元文化,只有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并且在一定游客认可的前提下才可称为旅游元文化,也即旅游元文化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定义的一种文化。现代文化指现代文明,即与传统文化相对应的一切文化现象,在旅游活动中一方面包括满足旅游者现代生活需求的各种现代设施和现代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包括旅游各利益相关团体运用的各种现代经营措施及经营理念。外来文化是指客源地的一切文化,其中客源地传统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客源地具有多样性,因此外来文化也具有多样性。所以一个地方旅游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旅游文化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不断相互冲突融合、相互影响作用直至转化形成为旅游者最终所体验到、感受到的并且为大多数旅游者所满意和接受的一种文化的过程。

3.旅游者个人主观因素

从人本主义的视角研究旅游文化景观就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的主观经验、主观感受带入研究中。譬如旅游元文化、旅游地旅游文化的最终评价标准都是旅游者,也即是否能吸引旅游者,是否为旅游者所接受所满意,最终能否被旅游者体验到。而每一个旅游者由于来源、出身、经历、学历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人感知,他们站在自己立场上,用自己的主观感觉去观赏、体验和解读旅游地。因此旅游者个人主观因素对旅游地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地位。

(三)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

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就是文化各种特质之间的协调,即旅游元文化与现代文化(介体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旅游者本身文化)之间不断冲突、融合直到转变为旅游者所满意、所接受的旅游文化的过程中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也就是旅游文化整合的过程。关于文化整合,何晓明等人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文化整合是渊源和特质均不相同的文化相互吸纳、重新组合的过程。而王恩涌等人强调的则是一种结果,他们认为“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作为一个结果,旅游文化是否整合取决于旅游者对最终所体验到的文化是否满意以及文化是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一个过程,旅游文化是指旅游元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不断冲突、融合直到转变为旅游者所满意和接受的旅游文化的过程。

旅游元文化经过外在和内在加工后,最终形成被旅游者所体验到并且满意而且符合文化可持续利用的旅游文化。外在加工过程主要是旅游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原则对旅游元文化进行利用和管理的过程,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私营部门、公共部门、旅游规划者及当地居民。因为这些利益的相关团体他们运用的是现代的经营理念,并且常常使用高新科技产品来包装他们的旅游产品,因此他们常常体现现代文明。而内在加工就是旅游者带着外来文化的角度来体验、观赏和解读当地外在旅游文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内在加工主要体现的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而最终形成旅游者所体验到的旅游文化会有一个调整时期,即所形成的旅游文化是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以及是否符合文化可持续利用的需求,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旅游文化的整合过程。

三、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

泉州文化也称为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大陆文化向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泉州地区尤以其民俗文化表现了闽南文化特殊的色彩和个性。历来,泉州依托着发达的海外交通,在吸取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很多海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长期以来,在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不断冲突交融,相互影响作用下,泉州市的旅游文化景观一直在完成它的建构过程。而种种的古今沉淀不仅构成了泉州独特的城市文化,也为泉州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文化景观包括有民间建筑、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一)民间建筑

在旅游者口中有这样一句话“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可见泉州各种民间建筑的魅力。古民居和庙宇建筑是泉州民间建筑的主要体现。很早以前就有闽越族人在泉州居住,到晋朝,大批晋人衣冠南渡带来中原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和营造技术,唐代和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又使泉州民居形式受到海外建筑形式的影响,到近代大批海外华人华侨归乡又带来东南亚地区民居建筑的样式,这样多元交融下,泉州人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例如,泉州杨阿苗故居,南安蔡氏古民居还有林路大厝等,这些建筑有浓郁的南洋风味,精美的雕塑雕花又是地道的中原风格,红砖红瓦则张扬了泉州人开放豪迈不拘的性格。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开始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对一些损毁的民居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地方旅游团体联手相关政府机构开始对古民居进行一系列的包装,内涵上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也加强宣传的宽度和深度,使泉州红砖红瓦的传统古民居开始走出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至于泉州各式各样的庙宇建筑更是遍地开花,泉州素有“宗教圣地”和“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称,较著名的建筑有开元寺、清真寺、关岳庙、天后宫、府文庙、清水岩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等都能在泉州这片土壤生存,而留下的各式各样的庙宇建筑就是泉州多种宗教、文化撞击融合的见证。近些年,政府加大了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力度,譬如府文庙和清真寺现今都要收取门票费,宣传力度加大很多,大部分外地游客也比较认同这些旅游文化景观,他们观赏这些建筑,仿佛体验到的就是闽南文化,解读到的就是泉州人开阔宽容的胸怀和精神。

(二)民间艺术

泉州的民间艺术特别发达,也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其艺术欣赏旅游资源包括戏曲文化资源、雕刻文化资源和民间工艺资源等。泉州的戏曲艺术主要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和木偶戏等,雕刻文化资源是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重头戏,以惠安的石雕艺术和木雕艺术为代表;泉州的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主要有木偶、漆篮、瓷器、石雕、剪纸、制花、竹编、刺绣、糊纸、灯品、木版彩印画、永春纸织画、戏服戏具、永春花轿、香品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旅游资源构成泉州又一道靓丽的旅游文化景观,我们以南音为例探讨其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南音被誉为“中原古乐,华夏正声”,在历史长河中与外来戏曲、泉南地方文化(包括方言、民俗、民乐、民间故事传说等)互相吸纳,融汇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以泉州为中心的,在声腔乐谱和曲词内容、用语等方面都具本土化、大众化等鲜明地方色彩的独特乐种。由于泉腔南音历史悠久,老少皆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使得这个地域音乐的生命力非常强大,它与世世代代泉州人的语言习惯、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水乳交融,不可分离。南音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融入了泉州地域历代相沿厚积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以及同当地人民的情感意识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泉州人一道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近些年来,南音的传承一度出现困难,引起政府以及相关民间团体的高度重视,政府积极引导民间团体开展南音的保护工作,譬如重视接班人的培养,给予南音团体资金上的帮助,搭建更多交流表演的平台。南音因为具有太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大部分的外来游客所认可,因为他们听不懂,也无法理解南音所要传递的文化精神,所以其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过程一度遇挫。但随着政府和民间团体对南音的包装打造,这一品牌也逐渐走向国内外,走向更高的艺术表演舞台,大部分游客也抱着一种更加宽容理解的态度来欣赏体验南音文化,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解读这一音乐艺术。现在在大部分外地游客思想中形成这样的概念“南音就在泉州,泉州就是有南音”,他们或许也从南音的旋律腔调中感受到泉州悠久的历史底蕴。

(三)民间习俗

泉州民俗丰富多彩,也是泉州旅游文化景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泉州民俗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既体现了浓厚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包含了各种色彩鲜明、个性十足的外来文化,泉州民俗这道旅游文化景观是在古今中外文化不断地冲突融合中完成它的建构过程。现在将民俗具体开发为旅游资源的有民俗村和民俗节庆两块内容,民俗村譬如惠女民俗文化村、百崎回族自治乡、晋江陈埭回族村、浔埔渔村等;民俗节庆主要有拍胸舞、彩球舞、唆锣谜、火鼎公火鼎婆、驴子探亲、车鼓舞、龙凤阁、笼吹等,这些都是城市和乡间节日喜庆常见的表演形式。

说起泉州民俗不得不提泉州的饮食文化,来泉州尝一尝泉州的地方特色小吃是很多外来游客的第一选择。对很多外来游客而言,可能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饮食却是共同的语言。在大部分游客眼中,从一个地方人的饮食习惯、饮食构成、饮食的礼仪、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技术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体验到一个地方人的精神文化。泉州饮食文化从汉代以前以“广谱产食”为特征的土著居民的饮食文化进入到汉唐时期中原汉食文化的强势入侵以及闽南饮食文化社会分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到宋元明清时期以海菜为基调具有多元化特征的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到近现代以来以传统为基线,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格局,是继承了闽菜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中原饮食文化的精华部分,再加以自己的历史经验而形成的一个经过历史洗礼有着深厚积淀的饮食文化。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使闽南饮食文化在食物原料、烹饪技巧、饮食方式、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饮食礼仪等方面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带有鲜明的个性。现当代,人们更注重对泉州小吃的包装、宣传,譬如东街肉粽就赋以乡愁、乡思的内涵开发成一条礼品产业链,现在的东街肉粽除了保鲜期更长,而且包装更加上档次,是送礼的佳品;而泉州面线糊曾因为口味有点独特单一不被很多的外地游客所接纳,经过一系列的改善及包装,现在面线糊的口味变得多样化,食材的可选择性也更多,更能满足外地游客的需求,被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所接纳,面线糊俨然已经成为泉州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泉州特色小吃秉承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交融、相互影响作用下,在不断完善改进自身的进程中完成其旅游文化的建构过程,成为泉州一道独具风味的旅游文化景观。

四、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建构存在的问题

1.内涵挖掘不够,品牌意识较弱

泉州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样旅游文化景观的存在都有他背后深刻的历史渊源。但是现当代的开发中往往过于表面,品牌意识较弱,政府、开发商都没有真正将泉州市的旅游品牌搞大。譬如多元宗教文化、特色小吃、民居建筑等这些文化景观都没有真正走向国际,很多外地游客都不知道来泉州要观赏什么。

2.资源开发不深入,旅游产品单一

泉州市的旅游资源很多,但是当它要建构成文化景观时,就显得产业链不长,产品单一。譬如红砖红墙古建筑民居目前的开发仅仅局限在旅游观光这一层次上,开发产品结构单一,几乎没有形成相应产业链,几乎没有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大部分游客并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旅游文化建构中,这无疑降低了该旅游景观的魅力和吸引力。

3.旅游市场机制不成熟,旅游要素设施不完善

泉州市旅游是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下,招商引资较少,市场运作不够,旅游发展规模必然受限。旅游景观管理部门混乱,经常出现多个部门参与的管理的现象,如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建设部门等,如果无法有效协调,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旅游的基础设施要素,比如饮食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有限,星级住宿酒店的规模仍然有待加大,特色旅游购物街道还比较少。

(二)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建构的建议

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品牌意识

文化旅游者追求的绝不是一种肤浅的文化体验,如果无法将旅游文化景观本身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发掘出来供游客观赏、体验和解读,那这样的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就是一个失败的过程。树立品牌的意识,多搭建一些旅游文化交流平台,如“海丝”文化节、闽台文化交流节等,各相关部门要在各论坛、年会、展会上对泉州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大力推介,把泉州的旅游文化品牌做大做好。

2.开发联动旅游产品,增强旅游文化参与性

开发利用泉州文化旅游资源要突出“闽南”地域特色,打造好“海上丝绸之路”品牌。要建构成文化景观,应该将其产业链做大做长,包括旅游前期、旅游中、旅游后期的各种饮食、购物、工艺、服饰等打包推销,并且应开发出更多式样的旅游文化产品,使文化利用达到可持续状态。现代旅游市场要侧重开发参与型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有利于激发游客参与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理,容易让游客直接进入旅游文化构建者的角色中。比如,依托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摩尼教等宗教古迹旅游资源,建造宗教饭店、旅社、特色购物中心等给游客提供不同宗教背景下饮食、音乐、建筑上不同的体验,使游客深切感受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再例如,以惠安女文化为背景,深刻发掘惠女服饰文化和雕刻艺术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同时从餐饮、艺术、表演等方面入手,延长文化产业链,做深做精惠女文化旅游项目。这种动态文化旅游产品,既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文化体验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延。

3.完善旅游市场机制,完善旅游要素设施

要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管理体制,各部门、各组织应该职责明确清晰,多协调沟通多配合,将旅游文化景观的外在加工做得更好。还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建成方便、规范的旅游基础设施,为团体、散客和自驾车游游客等各种类型的游客提供服务,方便他们进行旅游。比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与公交公司合作,开行旅游专线车,把市区及近郊众多文化旅游景点(及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联系起来,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规范各种旅游标志的设置,为自驾车游提供导游、通讯、泊车、加油等完善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益军.基于旅游者体验偏好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107-111.

[2]忠桥.泉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91-192.

[3]赵荣,王恩涌.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陈岗.旅游文化:文化整合的过程与结果——文化整合的视角看旅游文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91-94.

[5]王德刚.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6]王荣国.论闽文化底蕴与福建的文化旅游[J].厦门大学学报,1999(1):107-112.

[7]陈婕.浅谈泉州红砖建筑旅游文化开发[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11-113.

[8]李文实,黄民生.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6):425-427.

[9]陈桂炳.论泉州民俗的主要特征[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101-104.

[10]李子蓉.泉州闽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9(3):83-89.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泉州市人本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直面高考 我行我“数”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试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新组建学院的文化整合与创新
企业兼并后的文化整合边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