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两岸关系有大戏

2016-03-08 05:42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3期
关键词:习马会面台独



2016:
两岸关系有大戏

“习马会”所谈内容如何落实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左)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首次通过两岸热线进行通话。

若台湾大选后变天,由于民进党与大陆之间毫无互信可言,因而,两岸热线的机制,自然可以成为未来两岸之间一个实质性的信任建立措施,如何应用此机制,也就成为两岸关系的晴雨表。

2015年,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习马会”)无疑成为六十多年来两岸关系头等大突破,获取了海内外无数关注。

余响犹在,当时间走入2016年,随着台湾岛内形势与两岸关系即将迎来新节点,人们好奇的是,“习马会”后,两岸还有无大戏可看?虽然今后像“习马会”这样的大突破很难随便常常发生,但两岸关系还有一些可以或需要努力的着力点。

最为直接的是,“习马会”提出的两岸议题方向和意见,如何具体落实,将首先影响当前和今后两岸关系。

回顾2015年,大陆与台湾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向前推进,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主委夏立言先后在金门和广州会面,双方就彼此关心的重要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

在“习马会”上,两岸双方同意设立两岸热线,并且先在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间建立起来。

就在2015年快结束时,国台办与陆委会之间热线正式启用。张志军与夏立言首次通过两岸热线进行通话。双方肯定过去一年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两部门保持沟通,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积极成果,特别是近段时间认真落实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的重要共识,成果持续显现。张、夏二人还互致了新年问候。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这个机制发挥效用,要做好顶层设计,遇到什么情况这个热线要启动。每一次启动都要有成果。

倪永杰说,希望以后能就重要和紧急事情进行协商沟通,能够取得超乎预期好的成果,这样能提高大家对两岸热线的信心,不断增加互信。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说,我们希望未来两部门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努力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民众多办好事、多谋福祉。

为落实会面成果,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大陆日前又决定自2016年起,进一步扩大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专升本”。

有分析人士表示,自2008年以来,两岸之间的发展大致平顺,双方的沟通管道也甚为畅通,加上两岸主管机关的热线机制,当可对于两岸互信的建立有更加推进的作用。尤其,若大选后变天,由于民进党与大陆之间根本毫无互信可言,因而,此一热线的机制,自然可以成为未来两岸之间一个实质性的信任建立措施,如何应用此机制,也就成为两岸关系的晴雨表。

除了两岸热线、扩大教育交流,“习马会”还谈到,对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两岸海协海基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双方可抓紧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欢迎台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欢迎台胞来大陆走走看看,参与两岸交流大潮,等等。这些议题的落实前景,也受到外界瞩目。

日前,全球最大的晶圆制造企业台积电公司向台湾“经济部”提出申请,计划投资30亿美元在大陆南京设立12英寸晶圆厂。台积电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骄傲与象征,此时宣布赴大陆的重大投资计划,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媒体分析指出,台积电作出此重要战略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性原因,一是张忠谋对未来台湾电力发展不足或停电风险的担忧;二是大陆半导体晶圆或芯片市场需求巨大。因此,岛内IC业者必须面对现实,一味逃避、对大陆防堵,只会失去重要商机。

两岸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同时,还应看到,在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影响下,2015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也遇到新问题。今年前10月,在两岸贸易方面,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532.4亿美元,同比下降5.7%;投资方面,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7.7%。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指出,大陆经济增长正由以往的传统模式转向新模式,转型过程带来很多机遇;台资企业应转变原有的代工化、部落化、外向化的经营模式,与大陆经济的转型方向相衔接。

有观察人士评论,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必然出现种种新特点,进一步融合须步入“换挡期”。目前,两岸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随着大陆“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大陆将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升级,这为两岸产业由“结合”升级为“融合”提供契机。

目前,两岸关系正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两岸领导人会面,对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有重大意义,但台湾可能出现的政治新格局,也为未来两岸经贸继续健康发展增添变数。对此,曹小衡表示,2016年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应在于,对接大陆经济“新常态”,把握“十三五”新机遇,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探寻两岸合作的有效途径。

两岸领导人会面怎样常态化

如果两岸都能承认并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基本原则,在这次会面的基础上还可能会继续;而如果有人反对,则可能受阻。

“习马会”后,两岸领导人会面能否延续,备受各方关注。台湾方面陆委会公布民调显示,逾六成民众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对两岸关系长远的和平稳定有帮助。

在2015年12月“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指出,“习马会”一个重要成果,是两岸领导人在一起重申两岸同属一中、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反对“台独”、继续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立场,这对未来是一种制约,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两岸领导人会面怎样才能常态化?倪永杰表示,两岸双方在政治互信上,至少要有“九二共识”的基础,双方之间要有长期互动和默契。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冷波曾经表示,如果两岸都能承认并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基本原则,在这次会面的基础上还可能会继续;而如果有人反对,则可能受阻。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指出,“习马会”的结束只是其影响力的开始。我们有必要通过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方式,定义两岸关系的“现状”,指明基础,明确方向,提出警示,“若失去‘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作为‘定海神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对于两岸会面的重要性,马英九发表新年祝词中也有所暗示,他说,推动两岸关系最主要的目标,第一是和平,第二也是和平,第三仍是和平。他同时暗示,台湾今天面临很多内外挑战,为了公共利益与全民福祉,“朝野”必要从对立走向互助,坐下来好好谈谈。“列位乡亲,台湾没有分裂的成本!”

马英九领导人任内最后一次元旦祝词,有意凸显“习马会”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意义,一方面呼应2015年元旦祝词中“两岸和平”的年度施政目标,同时也藉此在选举最后关键两周重新聚焦两岸议题。

马英九还曾表示,他卸任后不排除访问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2015年最后一场例行发布会上,对此表示,我们支持两岸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往来。

有媒体指出,有人具体建议最适合的邀访台湾对象,就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督导对台工作中,角色日益吃重的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幕僚同时也指出,在“习马会”后,两岸都在整理并评估可以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作为,基本原则仍以议题需要为优先。至于是否确定具体邀访俞正声,相关官员则并未证实。

两岸互动平台前景如何

2015年之后,民进党13个执政县市陆续成立了“两岸事务小组”,将两岸事务与国际事务区分开,体现了两岸非国与国的原则。由此预测,“两岸事务小组”将成为2016年两岸基层对话合作的平台。

两岸目前有四大最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两岸海协海基两会协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俗称“国共论坛”)、海峡论坛、紫金山峰会。

两岸两会协商自2008年以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共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并达成多项共同意见和共识。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两岸两会协议执行成果总结会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表示,七年多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两会协商能够取得这么多成果,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和坚持了“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

香港《大公报》评论称,两岸两会务实解决了两岸交流衍生的各种问题,造福了两岸民众。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倘若失去了两岸交流的重要基石,那么在这一政治基础建立起来的两岸政治互信及相关的商谈机制可能就要坍塌。

坚持“九二共识”的中国国民党,多年来已经与大陆保持互动。因此,关于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未来,倪永杰认为,国共之间的交流,今后会有需要继续保留,特别是国共高层的定期会面机制。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应该保留下去,使两岸关系保持一定温度。

至于民间交流平台海峡论坛、企业家交流平台紫金山峰会,同样地,只要参与者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然有机会继续推进。况且,即便台湾岛内一些政治势力干扰,岛内还是有不少民众不认同“台独”,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此,这样的平台的延续,有民众基础。

上海东亚所副所长胡凌炜表示,建立两岸的制度性对话平台对于防止发生误判、积累政治互信十分重要。如果民进党重返执政舞台,并拒绝接受“九二共识”,海协会与海基会、国台办与陆委会的沟通机制都将面临障碍。

胡凌炜呼吁,大陆的立场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民进党在不能正面回应大陆立场的情况下,要从负面避免台独言论和行为,避免损耗两岸的政治互信。

胡凌炜预估,今年1月台湾“立法院”换届改选之后,民进党籍“立法委员”的席次必将大幅上升,“立法院”席次对比变化之后,能否妥善处理,尽快通过两岸签署的各项协议将对未来的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2015年之后,民进党13个执政县市陆续成立了“两岸事务小组”,将两岸事务与国际事务区分开,体现了两岸非国与国的原则。胡凌炜同时预期,“两岸事务小组”届时将成为两岸基层对话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推动两岸基层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

反“台独”成重头戏

近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概括来说,前面所谈的几个方面,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只有这一基础得以维护,两岸关系才能避免起伏。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举行下届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投票。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及其领导人目前声势领先,台湾的局势是否巨变、两岸关系会否动荡不安,引发各方、各界高度忧虑。

朱松岭指出,2016年的台海局势有新变化。“台湾问题必须放眼于亚太局势来看。”第一个“新”指的是“新环境”,美国重返亚太的一整套布局对两岸关系造成一定影响。TPP的战略态势已经显现,未来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加入TPP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存在南海争端,而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人权等问题上都展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同时,日本也加强了对两岸关系的介入,日本不仅在背后积极推动台湾修改教科书和介入“反课纲”运动,还毫不避讳地渗透台湾的“绿地”。我们要对蔡英文执政后可能出现的“日台”全面一体化的情况保持警惕。

第二个是2015年岛内的“新政局”。以“太阳花”运动为例,台湾的社会运动依赖于政党发挥作用,由此台湾社会呈现出蓝消绿涨的局面。新的变化还体现在所谓的新台湾共同体已经形成。很多人认为“台独”已经不是问题,“自1996年的选举开始,‘台独’已经实现了,以后的问题在于如何保卫台湾的独立”。

大陆方面对于“台独”的危害性,多次明确提及:强调“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指出近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另一方面,大陆方面也表达了对“弃独”的欢迎。大陆领导人明确表示,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要做到这一点,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

可见,捍卫“九二共识”、反“台独”将成为未来两岸关系“大戏”的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

倪永杰说,大陆方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很大的战略定力、信心和耐心,对照顾台湾民众切身利益,会采取很多措施,吸引他们来大陆发展。台湾民众经过一段时间冷静后,会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

(中新网2016.1.2、《福建日报》2016.1.4等)

猜你喜欢
习马会面台独
俄古领导人会面
斥“台独”狂人
17天内,俄土总统再次会面
浣溪沙·习马会
习马会
会面议程
鹧鸪天·习马会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