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区 护 理 学

2016-03-08 11:16李宁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环境卫生环境污染污染物

李宁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讲 座·

社 区 护 理 学

李宁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社区环境; 社区护理

Community nursing; Community environment

社区环境护理

社区人群的健康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重视社区环境卫生是保障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1 社区环境概述

社区环境是社区人群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既为人们提供空气、食物、水等物质基础,同时还提供人们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掌握社区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是社区护士从事有关环境方面的社区护理的基础。

1.1 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Community environmen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客观存在于人类机体以外的社区各种条件的总称,由社区区域内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1.1.1 社区物质环境 社区物质环境是指存在于社区人群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如空气、水、阳光、生物以及居住条件等物质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方面。根据社区人群生活活动的情况,社区物质环境又可分为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

1.1.1.1 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是指社区住宅与公共建筑物之外的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大气即室外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人体的生命、健康、生活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卫生学意义。水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代谢反应都需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土壤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生物学作用而形成的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部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决定了其在卫生学上的特殊意义。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湿度、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气压、天气现象等。

1.1.1.2 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由住宅和公共建筑物内的各种物质环境因素组成,包括室内小气候、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室内小气候(Microclimate)是由屋顶、地板、门窗和墙壁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的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主要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并综合作用于人体,对人体健康可产生重要影响。

1.1.2 社区社会环境 社区社会环境是社区人群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环境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教育、人口发展、生活方式及公共体系等。

社区人群的生存环境是由社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社区社会环境优良可以使物质环境对人们发挥更大的正性作用,反之,则可使物质环境遭到更大的破坏。

1.2 社区的环境污染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中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使社区的环境构成状态发生了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社区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对人的身体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性的损伤和影响。因此,社区护士必须明确造成社区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便通过改善环境增进社区人群的健康。

1.2.1 社区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分类

1.2.1.1 概念 社区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community)是指由于社区人群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中,破坏了社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机能,对人群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1.2.1.2 分类 社区环境污染一般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按污染源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在社区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占所有污染的80%~90%。

1.2.2 社区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社区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2.2.1 复杂性 环境污染致病的病症是极其复杂的,一是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二是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有个体差异,导致环境污染性疾病具有隐蔽性,在短时内对病症很难确定和治愈。

1.2.2.2 联合性 环境中常常同时存在多种毒物或污染物,虽然毒物或污染物一般浓度较低,但持续时间长,而且联合作用于人体。

1.2.2.3 转化性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生物或理化作用发生转化,结果可能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也可能增加毒性。如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堆积,达到较高的浓度,从而增加其毒性作用。

1.2.2.4 广泛性 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物的作用途径广泛,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产生综合作用;二是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对象广泛,包括老年、壮年、青年、幼儿,甚至母腹中的胎儿。

1.2.2.5 多样性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有特异性损害,也有非特异性损害;有直接损害,也有间接损害;有急性损害,也有慢性损害;有局部损害,也有全身损害;有近期损害,也有远期损害。因此,需要全面调查,进行综合评价。

1.3 社区环境卫生 社区环境污染对社区人群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和伤害,也给环境卫生学提出了新的任务。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并明确自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以便通过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污染,创造并维护有益于社区人群身心健康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减少与环境有关的致病因素。

1.3.1 环境卫生学

1.3.1.1 定义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策略,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3.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环境卫生学通过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并根据其危害程度制定保障人群健康的各项卫生标准和要求,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大气卫生、给水卫生、土壤卫生、住宅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卫生标准、环境质量评价、预防性卫生监督等。

1.3.1.3 环境卫生工作的任务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公害病的发生,有计划地开展对环境因素的卫生监测,掌握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状况的发展趋势。

(2)开展环境污染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对人体近期和远期作用影响及其规律的调查研究。

(3)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环境卫生标准的研究,为制定和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4)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进行预防性的卫生监督。

(5)开展环境卫生监测方法学的研究,如环境因素及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环境流行病学方法、环境毒理学实验方法、卫生学评价方法等。

(6)开展城乡水源选择,水质鉴定以及参与城乡建设规划,进行卫生学评价。

1.3.2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

1.3.2.1 社区护士在环境卫生中的职责 环境卫生工作的内容较多,需要政府、专业技术机构、研究机构等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其质量。社区护士在其中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环境,并帮助社区居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具体工作职责介绍如下。

(1)了解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环境危害:社区护士可通过对社区环境的评估,了解社区的环境现状,分析社区潜在或现存的环境问题,并及时报告给相关的上级部门。同时,还应该评估社区居民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环境保护的意识。

(2)策划社区环境保护和预防的计划:通过评估明确社区的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后,应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机构取得联系,共同策划环境保护和预防的计划。

(3)采取积极措施,帮助计划的实现:通过水质监测、环境绿化、污染源的处理等措施减少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对水源、大气、土壤等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教育个人、家庭及社会集体保护环境资源,帮助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参与环境卫生的研究工作:社区护士可与社区其他卫生工作者合作,进行环境污染对人体近期、远期危害的研究工作,或通过现场调查及实验性研究开展环境卫生标准的研究。

1.3.2.2 社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社区护士的基本职责。为了使人们清楚地认识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赖关系,使社区的每个人都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社区护士必须做好环境教育的工作。

社区环境教育的内容:社区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传授诸如生态平衡、能源分布与消耗、资源保护与节约、污染的起因及危害、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置等基本知识,帮助人们正确定位人在环境中的角色和作用。(2)提升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警示性教育,使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和关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动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提升尊重自然和按自然规律办事的环境意识。(3)培养环境价值观:这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环境教育使受教育者正确把握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不再将环境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以正确的态度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4)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通过环境教育,使社区居民掌握和发展一般的环境技能,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力所能及地解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或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社区环境教育的原则:社区护士开展环境教育须遵循以下原则:(1)对象广泛: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因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应接受环境教育。(2)教育连续:环境教育是一个连续的终身教育,应从学前教育开始,贯穿于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各阶段。(3)内容综合:环境教育必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环境法律、环境伦理、环境知识、环境价值、环境技能等。目前的环境教育应该突出环境伦理教育,把道德规范延伸到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4)形式多样:环境教育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环境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如专题报告、小组课外活动、实地考察等。其中被教育者的参与是实现环境教育达到各方面职能的根本途径。

(待续)

李宁(1972-),女,陕西西安,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慢性病的预防、护理和康复

R473.2

A

10.16821/j.cnki.hsjx.2016.10.001

猜你喜欢
环境卫生环境污染污染物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环境卫生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