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6-03-08 11:40谭晓军
湖北植保 2016年4期
关键词:巴东县主粮种薯

谭晓军

(湖北省巴东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444300)

巴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谭晓军

(湖北省巴东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444300)

根据巴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从生产情况、种薯繁殖、技术储备、产品加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巴东县位于鄂西南山区,现有耕地面积4.33hm2。马铃薯是主要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夏粮的70%以上,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0%。2008年,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巴东县的马铃薯作为优势农产品列入其中。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和主粮化,有利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有利于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增强身体健康。

1 马铃薯产业现状

1.1马铃薯生产情况

马铃薯1949年播种面积为5187hm2,2015年播种面积为1.69万hm2,马铃薯总产量由1949年的7 000t上升到2015年的5.05万t(按5kg马铃薯折算成1kg主粮计算)。1976年~1981年播种面积都稳定在2万hm2以上,当时粮食紧缺,为解决饥荒问题起了关键性作用。全县在狠抓冬马铃薯生产的同时,积极示范推广秋马铃薯,全县秋播马铃薯面积达到了1000万hm2,667m2最高产量达到2008kg。开展了低山河谷地区特早熟鲜食马铃薯的示范种植,推广早熟种深沟高垄地膜全覆盖技术,取得良好效益。2013年在官渡口陈相坪村开始试验示范4hm2,2014年,陈相坪全村发展种植早熟品种“费乌瑞它”40.2hm2,全部采用深沟高垄地膜全覆盖技术。三组农户徐章魁,现年67岁,全家两口人,抓住机遇,除种植自己的0.13hm2责任田外,还向周边农户租种了0.73hm2,全部用于种植“费乌瑞它”。2014年4月徐章魁的0.86hm2马铃薯采挖上市,每667m2均产1 400kg,薯贩们上门收购均价3.6元/kg,总收入达到6万多元。

1.2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情况

巴东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开始调进脱毒良种到自己组织繁殖,2015年全县共繁殖马铃薯脱毒种薯891.67hm2,其中一级微型种薯原原种16.33hm2,原种52hm2,良种繁育800hm2,分品种面积,费乌瑞它为主的早熟品种40hm2,鄂马铃薯5号771.6hm2,加工型品种华恩一号80hm2。特别是早熟品种加工型品种的繁殖成功,填补了巴东县马铃薯品种的空白,对巴东县马铃薯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巴东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高山种薯储藏的问题。

1.3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取得较大突破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我县马铃薯生产常常因晚疫病的暴发,损失惨重,轻的减产20%~40%,发生严重时,导致部分田块绝收。为了切实控制晚疫病的危害,2011年引进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安装田间自动气象观测站2套,应用该系统做到了预测准确、及时、指导性强,2014年在全县利用该系统指导防治示范80hm2,平均667m2产量达到1 438kg,比对照(不防治)和农民自发防治的分别增产413kg和380kg,增产幅度达到40%和35%。

1.4马铃薯生产技术有较多的储备

包括脱毒种薯繁殖技术、特早熟栽培技术、秋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等有了新的储备,能够适应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已大面积推广,如马铃薯套作玉米,全县年推广面积达到1.33hm2,马铃薯—玉米—红薯—秋马铃薯技术已经成熟。

1.5马铃薯主粮化已经起步

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巴东县的台资企业三峡现代农业公司已于2013年在野三关建成投产,总投资4 800万元,年可加工鲜薯10万t左右,将是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由俞记粮油公司生产的马铃薯面条(马铃薯全粉的含量20%),已开始投放市场。湖北野之源食品公司尝试把土家族传统的洋芋粑粑商品化,初步获得成功。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利用博士后创新岗位项目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由博士后田静主持研发的“奶式马铃薯糊”课题,可望于2016年通过鉴定。

1.6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不多,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只有3家以马铃薯种薯繁殖为主的公司和专业合作社。75%以上耕地由一家一户的农户进行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而降低成本,不利于集约化育种、统防统治和产后处理。

二是营销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营销队伍及支撑营销体系的主体硬件较弱。马铃薯的销售,由于没有专业的营销队伍、场地,导致渠道不畅,影响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三是加工潜力尚未发展出来。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个体加工企业和小型企业占马铃薯加工企业80%以上,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家庭小作坊式马铃薯加工厂是常见的加工形式。马铃薯加工产品大多为粗制淀粉、粉丝、粉条等中低端产品,导致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四是品牌培育尚未起步。作为全国优势富硒区和马铃薯优势种植区,目前还没有培育出品牌,“三品一标”申请认证等工作缺失,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五是品种问题。繁殖数量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特别是早熟品种,全县可种植的早熟、特早熟马铃薯的面积达到6667hm2,目前早熟品种数量尚不能满足10%的面积。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我县高山地区以繁殖种薯为主,低山地区种植早熟、特早熟鲜食马铃薯,而二高山地区是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目前主要是粮食型的品种,缺乏工业和饲料用品种,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我县马铃薯的发展。

六是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滞后,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马铃薯产业既能富民也能富县。要抓住当前烟叶压缩面积的机会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稳步扩大面积,把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大幅度的调减低产小麦面积,扩大马铃薯面积。

2.2优化品种结构

用2年~3年的时间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大力发展早熟、特早熟菜用品种,使种植面积达到6667hm2,高山地区以生产繁殖种薯为主,在二高山逐步引进推广饲料和工业用品种,形成品种多样、种类齐全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2.3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竞争,马铃薯生产流通必须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大力开展脱毒薯繁殖和推广,大力推广间作套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行无公害、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全面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

2.4建立、健全生产服务体系

完善两个体系: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促进加工企业的发展,培育经纪人队伍。建立马铃薯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的作用,畅通流通渠道,提高效益。在现有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巩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为提高种薯繁殖进度,扩大使用脱毒种薯面积,可以实行一户一地繁种模式,实行自繁自用。

2.5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化经营

从长远看,靠单一出售原产品是以后发展的障碍,必须走深加工和恒温冷藏之路,以提高马铃薯就地转化率和延后供应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益,要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投入,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我县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6加快马铃薯主粮化推进和副食品的开发

巴东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也是消费大县,但消费的主要类型是鲜食和副食品,按照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或者主食化的要求,还要加倍努力。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重点支持马铃薯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由生产马铃薯淀粉为主向生产全粉转变,满足主食化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支持有关主食化生产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支持加工企业的发展,倒逼商品薯和种薯的生产,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企业收入,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S-9]

A

1005-6114(2016)04-001-003

2016-04-15

谭晓军(1971-),女,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巴东县主粮种薯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托起人民的“健康梦”——巴东县卫生计生工作“十二五”回眸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产业链上党旗红——巴东县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扫描
山区贫困县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对策——以巴东县为例
对“十三五”现代农业规划的思考——以巴东县为例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
西北高寒地区马铃薯种薯的收获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