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如何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016-03-08 14:15楠孙
河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信息化农业

赵 楠孙 飞

浅谈政府如何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赵 楠1孙 飞2

农村信息化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改变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背景下,推动农业信息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6年河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已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2015年度河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河北省农村基站9300余个,农村地区单个基站覆盖范围扩大,基本实现全省市区和县城连片覆盖与重点农村的热点覆盖。互联网宽带示范城市和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信息消费能力。

截至2015年12月底,河北省城镇网民占比为66.5%,农村网民规模达1250万人,新增86万人,农村网民占比由2014年的32.3%提升至33.5%,城乡网民占比差距进一步缩小。我省是农业大省,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农业信息化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有一定差距,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难题。

由于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复杂性,现状决定了政府势必要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主要引导者身份,起主导作用,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用信息化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体地说,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

一、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服务和应用水平

要充分认识信息、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是同等重要的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长远、重大与全局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形式与速度,而且决定着微观经济活动的成败和宏观经济的兴衰。要充分认识信息化是有效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传播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快速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最快捷、最方便、最节约、最有效的形式。

要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农业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能力。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和接受主体,要配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织志愿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各级农业部门要通过宣传、引导、培训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增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力度,增强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市场信息、信息技术,让他们尝到信息化的甜头。

二、加大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信息基础设施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信息手段的现代化,是信息工作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的系统工程,应积极争取政府立项扶持,以政府为主导,创造多元投入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业信息化领域。完善现在的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同时加大力度建设省、市、县三级综合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并积极探索该服务体系延伸到乡(镇)、村的服务模式。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成功经验也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如韩国在1994年推出《农渔业振兴计划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不断加强科技包括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投入提升力度,利用信息化推动和改造传统农业,韩国虽然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成功创立了农业信息化的“追赶型”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素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只有通过信息的接受者消化吸收接受的信息并合理利用才能创造巨大的财富。所以,最终制约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因素不仅仅是简单的基础设施的普及问题,而是农村居民对信息化产品消化吸收和合理利用的问题,是农村居民对信息化产品的搜集、分类、加工和转化能力提高的问题。只有农村居民的信息素质得到相应提高,才能调动他们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真正得到实惠。从某种角度来说,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实质是信息化知识在农村居民的传播过程,也是农村社会学习环境改善、农村居民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对农村居民进行信息化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素质。

四、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必须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摆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农村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就是农村相关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只有以农村居民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农村居民真正喜欢的内容才能解决农业农村信息化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农业农村信息化在农村社会扎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农业系统现有信息采集渠道、采集点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实现涉农信息共享。要通过制度化建设,改变信息重复采集、分割拥有、垄断使用和低效开发的局面,推动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开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价值的信息资源要靠政府和涉农部门支撑,而农业信息服务的提供,则需要专业公司通过商业手段来运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

五、强化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农业信息质量和网络安全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电子交易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推动农业信息工作有序发展。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农业信息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切实保障网络和信息内容安全。

总体上看,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省农村信息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全面推进我省农村信息化,需要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积极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注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优先发展农业信息网,逐步推进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让农村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1.河北佳普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2.河北省委省政府机关图书馆)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