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不信春风唤不回

2016-03-08 11:21罗杰
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鸿鹄残疾残疾人

罗杰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创业热潮,其中残疾人的创业行动尤为引人注目。

在战国名士毛遂故里鸡泽县,提起著名残疾企业家王永刚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他曲折坎坷的创业经历和热心助残的动人事迹感动了千万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和“椒乡爱心大使”并当选为县残联副主席、肢残协会主席,是河北省首批“农村拔尖青年人才”、河北省“自强模范”、市县“优秀共产党员”。

个人行为——从残疾人士到企业精英

王永刚年幼时患病留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此生永远失去了行走自如的可能。在艰难地读完中学后,他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自己创业,成就一番不同于常人的事业。

一无所有的王永刚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创业征程。从20岁起,在县城开服装店,到建筑工地干活,搬砖头、推灰车、筛沙子,他还开过出租车,到免烧砖厂打工,与人合伙办辣椒酱厂,十几年的时间里干了13种工作,被朋友们戏称为“全能选手”。

人生赛场上的选手是得不到金牌的,但倔犟的王永刚历尽磨难,却从未想到过“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支撑着他一路前行。他曾孤身一人远赴昆明送冷饮,一辆加重自行车带着200多斤重的冷饮往返县城与周边农村的崎岖山路,一年时间蹬坏了3个脚蹬子。他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干起活儿来不要命,曾经4个月保持全勤,一年下来比健康人挣钱还多。他到外地跑业务时从不住宾馆,不下高档饭店,经常一天只吃几个烧饼充饥,曾经创造过9天吃住花费76元的纪录。他乐观地自嘲是“周游列国的苦行僧”。

经过多年的闯荡和打拼,王永刚掌握了最流行的服装技术,并熟悉了市场行情。2008年,他回到家乡筹集起20余万元的资金,在自家的庭院里开办了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经过没黑夜没白天的努力,他用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全部外债,并节余50余万元。

王永刚摒弃了市场上部分人不讲信誉的不良习气,始终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石家庄一个客户说一批服装第二天要出口韩国,还差200件,请求救急。他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按时按要求完成了订单。从此之后,双方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

围绕打造“百年老厂”的目标,王永刚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他把所有规章制度都编成顺口溜,使之易于记忆和操作,逐步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法规”。

按照严格得近乎苛刻的工作流程,企业每一件成品服装都要经过“副领班看、领班查、质检员验”三关才能装箱,产品必须是百分之百合格,从而保证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多年来,鸿鹄公司产品被经销商称为“免检产品”。

仅仅7年的时间,服装厂面积扩大了68倍,员工增加了115倍,销售额增长了280倍,一座占地29000多平方米全省知名的大型服装企业巍然矗立在古都邯郸大地。公司下辖15个分厂,员工达500余人,年产值达1.6亿元,产品畅销30多个城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年产量达260余万件。

集体行为——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王永刚成功了,但身边众多残疾人生活无着,这让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通过吸纳残疾人就业解决生存问题,使他们“劳有所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农村出来的残疾企业家,王永刚非常清楚农村残疾人的生活困苦,单纯的救济解决不了残疾人根本问题,一时、一次的帮助只能缓解他们的暂时困难。如果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残疾人依靠自己双手通过劳动养家生存,那才是最好、最长久的办法。他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服装生产无论是劳动强度还是安全系数,都非常适合残疾人工作。于是,他就尽最大努力吸收农村残疾人到厂里从业,使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家。近几年,共安排残疾职工83人。

王永刚根据残疾人的身体情况,为他们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身体条件好点的从事一些重要工作,他们中有的收入比健康人还要高。东柳村残疾员工齐亚辉已经在鸿鹄公司上班6年,这个24岁的小伙子下肢重度残疾,但脸上洋溢着轻松自豪的神情,他的工作内容是为服装锁边,多年的锻炼使他的双手技术非常娴熟,不用眼看就可准确快速地为一件件衣服进行双针锁边,一天至少完成1200件。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安排到车间干零活、打扫卫生,对于智障和精神有问题的,由专人负责安排较简单的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

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对行动不便和离厂较远的残疾人,王永刚免费提供机器,助其实现居家就业,实行取料、交货、领款一条龙上门服务。风正乡的祁彦霞就是众多受惠者中的一员,“厂子派专人送料,还预付加工费。加工好了,一个电话,厂子就来人取货、发料。”祁彦霞的小作坊已有了6名残疾员工,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目前在家实现订单生产的残疾户达到240余户,每户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带动400余名残疾人就业。

积极为残疾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劳有所乐”。

鸿鹄企业的生产设施全部实现个性化设计,车间及工作流程都进行了重新改造,以保证所有残疾员工能够便捷、高效地工作;为了方便残疾人通行,企业将公司内楼道门前的台阶全部换成无障碍通道,对车间进出口进行了加宽改造;专门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配备了不同身体条件职工使用的健身和康复器材。对于家有残疾人的职工,在工作时间上合理安排,方便他们照顾家人。对于贫困残疾职工,工资可以根据需要提前发放。企业还专门建立了夫妻宿舍,双方或一方是残疾人的职工即可长期居住,吃住行都非常方便。为了让刚刚进入公司的残疾人尽快学会技术,企业还专门聘请老师,结合他们的身体条件,为其详细讲解缝纫技能。

为了更好地照顾广大残疾职工,企业对所有残疾人实行“八个免费”政策,即:食堂就餐免费,住宿免费,洗浴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康复训练免费,阅览报刊免费,电动车、手机充电免费,上下班接送免费。虽然企业为此每年增加开支20多万元,但王永刚觉得这钱花得值,此举也得到了广大残疾职工的热烈欢迎。一项项关心关爱措施的出台,使残疾职工在这里找到了劳动的尊严,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大家亲切地称鸿鹄公司是“梦想乐园”。

千方百计关心残疾职工的生活困难,使他们能够“劳有所养”。

为解决残疾职工的后顾之忧,鸿鹄公司在全县率先为残疾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工作。企业定期组织残疾职工到医院免费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患,及早治疗。王永刚逢年过节坚持到残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送去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对贫困家庭还送上双份慰问金。职工家里遇到红白喜事他都要登门赠送礼金,跑前跑后帮着处理。厂里所有残疾职工家他都去过,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社会行为——从身体力行到大声疾呼

王永刚说,关心残疾人生活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大课题,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真心帮助残疾人就业和生活,共同构建美丽和谐的强大中国。为此,他提出了几项建议:

一是制订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规划,分步实施,力争几年内使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都有一份合适的工作。

二是对残疾人就业制订特殊的更优惠政策,扩大对残疾人进行免费培训的范围和项目,对残疾人创业实行免税等措施,办证等一切手续从简,让社会产生更多的残疾人企业家。

三是对所有残疾学生实行免费上学,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上职教学习也要给予补助,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

四是企业要积极承担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他们从弱势群体变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王永刚的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让广大残疾人看到了人生的曙光。

猜你喜欢
鸿鹄残疾残疾人
鸿鹄展翅 鹏程万里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携孙逛街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