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2016-03-08 23:56乔仁洁祝庆利栾京滨
大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学生

乔仁洁++祝庆利++栾京滨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是长期困扰高校教学管理者的难题。转换视角、改变思路,探索建立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失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28-0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为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的众多高校相继建立起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并将其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从制度层面到操作层面,都做出了系统化的设计与安排。

一、国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回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但评价水平和层次较低,难以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尝试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创了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先河。到1990年,国内已有近500所高等学校开展了以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的校内教学评估试点,约占当年高等学校总数的一半。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最早设计出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并开始试行。在此大背景下,国内高校通过学习、借鉴、模仿、改造等不同形式,先后建立了校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逐步走向系列化、规范化、公开化、常规化,乃至专业化、系统化。

二、国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反思

当前,国内众多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是按照不同权重对教师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评价形式进行组合,区别在于评价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权重的不同。组合评价的模式虽能弥补单一评价的缺陷,但仍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评价主体的选择主次不清

评价主体(即评价者)的选择以及所占权重的确定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至关重要。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解决的是“谁评”问题。教师自我评价往往当局者迷、同行评价容易感情用事流于形式、专家评价不够全面缺乏公平、领导评价不够专业缺乏说服力、学生评价难以确保对事不对人,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多的是转移评价矛盾,而真正的受益主体(学生自身)则容易被弱化或形式化。而评价权重的分配,能够直接反映评价的指导思想,由此,权重的分配差异较大。

(二)评价标准的统一忽视差异

评价标准是开展科学评价的基础。目前许多高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已搜集到的相关评价指标,结合各学校实际,经过综合类比后产生。同时,为了使评价标准达到所谓的“操作方便、规范一致”,许多高校对于课程类型和专业属性不加区分,使用大同小异的同一评价标准,导致课课一个标准,人人一个模式。标准统一的指标体系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课程的教学背景,难以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特色化,导致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

(三)评价结果的使用违背初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本意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课题教学质量评价演化为以奖励或惩罚为目的,评价结果被过多地用在各类评优评先或工作业绩考核等方面。这种奖惩性的评价,虽然对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能为各级管理者在教师的聘任、提升、增薪等决策方面提供一定依据,但它孤立地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忽视授课内容的独特性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基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与探索

存在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承载者,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具有较为成熟的心智,能够较为理智客观地评价教师是否具有很强的学术人格魅力,是否具有很宽阔的学科眼界,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否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地获得收益。同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直接“消费者”,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理应对教师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效果应通过学生的感受或变化加以体现。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评教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一是由于课程教学的学术性以及教学质量的滞后性、潜在性等特点,决定了仅靠学生评价并不能完全如实反映教学实际;二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偏向性、情感性、差异性、随意性等问题,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三是由学生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于强化了单方面的评价权,容易成为部分学生泄愤的途径,诱发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四是由于师生人格地位的不对称,教师刻意讨好学生、放松学业评价标准等现象时有发生。上述现象的大量出现致使评价活动背离初衷,甚至适得其反。

基于此,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运而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如下特点:

1.由学生直接评价教师课堂授课质量改为学生评价自身的学习收获,弱化师生的对立情绪。

2.由课程结束后的终期评价改为课程结束前的节点评价,减少师生的利益冲突。

3.由系统化的定量评价改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模糊评价,维护教师的尊严。

4.由学生任意评价改为限定性正态分布评价,避免学生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由以学生评价为主改为以学生评价为基础,同行专家实施终评,力求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实施环节包括:

1.开展调查。在学期期中时,所有学生依据当学期所学课程的个人感受,逐一做出“收获很大”(A)、“收获较大”(B)与“收获不大”(C)三种判断,要求当学期所学所有课程不能使用同一判断,且“收获很大”与“收获不大”之和小于或等于“收获较大”。

2.统计数据。教学管理人员对单门课程原则上按照收获很大、收获较大、收获不大三种结果分别对应3分、2分、1分进行统计。教师单门课程教学质量s×100,其中M为参与调查大学生的得分之和;N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人数×3。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中因个人认知水平差异和个人感性主导等不利因素的干扰,需要对课程评价结果提前进行预防性纠偏,例如:(1)难度大的课程,学生收获调查结果中的A级选项值按3.3分计;(2)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收获调查结果中的A级选项值按3.3分计、C级选项值按0.8分计。

3.终评校正。初步统计结果出来以后,针对可能出现的数据失真问题,进行二次校验,此时需要发挥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引入同行专家校正机制。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应重点考虑新开课、开新课、一人多课、对学生要求严格、班级规模小、课时少等影响评价结果真实性的诸多现实问题,视情况酌情调整教师所授课程的评定等级,从学生收获调查前40%的课程中,确定30%的A级课程;从学生收获调查后15%的课程中,确定10%C级课程,其他课程为B级课程。

4.分级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最终确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为“优质课程”(学生收获很大,专家评价高),C级为“不合格课程”(学生收获不大,专家也认为应该大力提高),A级与C级之间的“普通课程”为B级。

5.结果公示。将A级课程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同时将学生收获调查后15%的课程与C级课程以信息封闭方式通知教师本人,所有课程均不公布具体分数。公示期间,对课程认定结果有异议的教师可提出申请复议,学校调查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本人。

6.奖优助劣。学校定期总结A级课程在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和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对相应课程大力推广,对相关教师宣传表彰;对C级课程进行整顿提高;对于学生收获调查后15%的其他课程进行分析,帮助其查找原因,确实有问题的课程需指派专人予以帮扶指导。

从实施效果看,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尊重学生的评价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评价结果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能够极大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并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与剖析。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在数据统计的智能化、课程等级系数的合理化、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评价的真实性,以期实现评价的应有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光耀,肖红,刘承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2009(1):44-48.

[2] 杨玲.试论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109-112.

[3] 杨丽萍,张彦通.是什么影响了高校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3):72-74.

[4] 何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改善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0(4):58-6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如何让自我评价真实有效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学生”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探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