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2016-03-09 10:50赵鸣刘增涛张建民
群众 2016年3期
关键词:江苏一带一带一路

赵鸣+刘增涛+张建民

江苏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十二五”期间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深化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谋划江苏旅游业“十三五”和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之际,如何积极谋大局、谋全局,抓重点、抓难点,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开发,做好民心联通的先行者,是保持江苏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举。

均衡江苏“一带一路”旅游产业新布局。江苏处于我国“一带一路”交汇点上,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和支点作用,要找准在“一带一路”中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把握先机,合理布局,精准发力。一是继续布局江苏沿海旅游带,推进江苏滨海旅游新格局建设。利用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东西双向物流、信息流传输重要战略节点的优势,继续积极推进连云港、盐城、南通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精心构建江苏沿海文化旅游带。二是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沿线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快捷、便利的沿江旅游经济带。借助高铁、高速等运输工具,提升游览便利化,开发休闲旅游、购物旅游、自驾游、房车游、自由行等旅游方式。借助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机,整合吴越、金陵文化中与海陆丝绸之路、大运河等有关的文化内容,设计契合“一带一路”主题的“畅游江苏”精品线路。三是积极推进江苏区域旅游的融合和提升,构建苏南、苏中、苏北互联互通的旅游网络。全面破除江苏传统旅游中依照区域划分旅游线路的状态,依据江苏旅游资源、交通状态和旅游市场的需要,从省级层面和省际之间布局江苏旅游线路,以文化为纽带,设计跨界、跨区“畅游江苏”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独特的江苏交汇点旅游业。四是重点推进江苏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布局江苏重点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全省力争新认定5家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每市至少创建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50个旅游重大项目力争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加快江苏旅游强省步伐。

探寻区域间旅游合作发展新模式。在对外发展方面,江苏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在旅游品牌、旅游标准、旅游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一是构建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的运营平台和主体;二是设立专门负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旅游协作办公室;三是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政策,简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到江苏的出入境手续,扩大江苏重点旅游城市的旅客落地签范围,为出入境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出入境服务,提高游客旅游效率,降低出入境费用。在对内发展方面,江苏需联动上海、安徽、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城市,打造“一带一路”旅游经济圈,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相互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共促发展”的旅游市场新格局。各地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通过资源共享的合作,在联盟内实现更加便捷和优惠的旅游系列产品,共享“一带一路”给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

创新江苏“一带一路”旅游游览新方式。江苏应针对自身旅游游览形态发展不健全,邮轮、房车、铁路旅游形态存在短板的情况,将“补短板”列入江苏旅游“十三五”期间发展重点。一是发挥东接日韩的地缘优势,优先发展海洋旅游与海上邮轮,抢占先机,建立邮轮母港基地,完善邮轮维护、后勤供给等保障体系建设;二是针对西出中亚的地域特点,勾连中国中部、西部,通过连霍高速、陇海铁路、新丝绸之路航空网络,在高铁、机场、航运、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统筹区域旅游通道建设,构建新丝绸之路旅游大通道。三是专门设计面向高铁、高速公路、航空、航运游客对接的旅游线路,以热点旅游区为核心,科学布局交通梯度旅游节点,使江苏成为旅游客源集散地、旅游目的地、交通汇集地“三地合一”的旅游桥头堡。

发掘江苏“一带一路”旅游文化资源新效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将会极大地拉近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和距离。江苏有大运河、苏州园林等物质文化遗产11项,2015年,文化部再次让江苏牵头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江苏还有雕版印刷术、苏绣、云锦、传统造园技艺等1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近500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一带一路”国家人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是开发江苏旅游业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江苏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用创意、科技驱动,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鼓励推出文化旅游融合性创新产品。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鼓励旅游投资集团创投针对“一带一路”旅游市场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为发展“一带一路”的跨境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探索新的路径,创造新的价值。依托我省丰富的世界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考古遗址公园、寺院道观、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开发高品位文化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普教育、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主题研学旅行基地,拉长旅游产业链,打造江苏休闲旅游新载体。

提供适应“一带一路”旅游供给侧改革新服务。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针对性,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需要从供给侧角度进一步创新和改革江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适应“一带一路”旅游市场变化,完善供给主体多元化。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允许和鼓励私人部门和其它社会组织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适应信息市场变化,推进供给信息化技术。要针对旅游方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自助游客和散客数量逐年递增的旅游产业发展特点,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手段的丰富化和现代化。精心打造江苏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整合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和旅游相关的各类资讯和服务于一体,利用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为公众、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类旅游公共服务。适应市场需求,注重旅游产品供给的优化。注重拓宽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途径,从多维度、多层次对江苏省的城市、景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打造。如将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与城市的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养生等结合起来,拓宽旅游产品领域,塑造江苏旅游新视点。

培养江苏“一带一路”旅游行业新人才。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建设,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提档升级。将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旅游业紧缺人才培养纳入省“333工程”和“双创计划”。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中有实力、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落户江苏,为江苏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邀请国际知名专家为江苏的旅游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授课,了解各国或地区与旅游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知名旅游院校、著名旅游集团的合作,每年在境内外组织旅游专题培训,培养一批江苏高端旅游人才。依托省内相关高校资源,加强旅游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一批校企合作、教学实习一体化的旅游培训基地。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和培训,动态推出江苏金牌导游和优秀导游名单,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王 婷

猜你喜欢
江苏一带一带一路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江苏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