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王子迈多拉克·莱蒙

2016-03-09 12:03
当代体育·扣篮 2016年2期
关键词:哈林篮球队黑人

83岁的迈多拉克·莱蒙离开了人世,又一位名人堂成员撒手人寰。

他不属于NBA,却是世界篮球的一笔巨大财富。在跟随哈林篮球队巡游世界的24年里,他征服了数百万球迷。因为对篮球的特殊贡献,他在2000年获得了由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颁发的约翰·邦恩终身成就奖,并在三年后正式入驻篮球名人堂。

他为竞技篮球注入了另一层含义:快乐,由此被誉为“篮球界的小丑王子”。他超越了时代,理应被人铭记。

小丑人生的真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多年前,莱蒙曾建议他的墓志铭应这样书写:如果一个人能让身边人微笑,他就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是的,迈多拉克·莱蒙留给世人一个繁荣的篮球世界,那是他最初的美国梦。

时代先锋

2015年12月27日,哈林篮球队的一代巨星迈多拉克·莱蒙在亚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尔市去世,享年83岁。死因未明。

自从莱蒙的噩耗传出后,很多非裔美国人都直白地说出莱蒙与哈林篮球队对他们的巨大影响。这里的“发言人”包括伊塞亚·托马斯、奥尼尔、勒布朗·詹姆斯和贾马尔·克劳福德,这让人想起张伯伦去世前在接受《纽约时报》电话采访时所说的:“莱蒙是我所见过的最受关注、最出色篮球运动员。提起这个话题,人们总会说那个人是‘J博士或者乔丹,但在我看来,莱蒙才是最杰出的。”即使莱蒙一生从未为NBA打过一场球,也不能消减这些人心中的敬意。有很多人推测,如果莱蒙加盟NBA,在那个联盟对精英级黑人球员求贤若渴的年代,他无疑会成为一代巨星——莱蒙不是没有能力在NBA立足,他只是更愿意为哈林打娱乐篮球。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黑人才俊而言,只有充分考虑到莱蒙生活的环境,才能正确评估他的生命价值和影响力。一路走来,莱蒙完全可以和华盛顿纪念馆和自由女神像齐名。按照美国《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吉姆·穆雷的说法,“莱蒙的球衣迟早有一天会放在史密森尼美国博物馆里,和林德伯格的飞机并排陈列。”莱蒙在美国南方长大,由于历史原因,那里一度是种族隔离文化的重灾区。职业体育的大门对黑人层层设卡,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封闭。当然,你现在可能会听到某个天才黑人篮球运动员打破种族歧视的藩篱,进而征服世界的励志故事,但这样的范例好像也不是很多。

1978年,莱蒙打过的比赛超过了10000场。在那个民权主义高涨的年代,浮现出一种不友好的声音,认为莱蒙和哈林篮球队的喜剧比赛风格已经过时,他们的全球巡演就像是江湖卖唱秀,而且有损黑人的形象,实在太糟糕了。但是,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一次他公开说“莱蒙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证明了黑人球员并不笨拙。相反,他的球技非常出众。”莱蒙对这样的批评也毫不在意。“我们当时是美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莱蒙在2010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美国需要乔·路易斯,美国需要阿诺德·帕尔默,美国需要小萨米·戴维斯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美国和全世界更需要哈林篮球队和迈多拉克·莱蒙。”

就在五年前,莱蒙参加了一次全球性的冰上表演,并保持了一贯的搞笑风格,他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滑冰特技替身演员”。就像那些世界顶级的花样滑冰和体操好手那样,莱蒙向人们证明,哈林篮球队那些魔法表演,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想学成非常不容易。在体育规范标准逐渐被人们认可的时代,莱蒙从没有掩饰过自己的表演欲,他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反种族歧视的急先锋,就像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发生的那次“黑权”事件(当时,200米金牌和铜牌得主、美国黑人运动员托米·史密斯和约翰·卡洛斯,在颁奖仪式上举起带着黑色手套的拳头并低下头,以此来抗议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

“他改变了人们对种族的观感,改变了外国人对美洲人的看法,他使得数百万人喜欢上了篮球这项运动。”莱蒙的队友、前哈林篮球队CEO曼尼·杰克逊说。莱蒙记得有一次他和曼尼·杰克逊利用年假的机会驱车旅行,特意到那些曾经不欢迎他的地方,并留下自己的名字。“感觉非常好。”莱蒙笑着说。“其实那里的人都知道我的篮球打得相当不赖。

哈林飓风

2015年12月23日,哈林篮球队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敲钟,并积极为球队成立90周年做准备。而随着莱蒙和马奎斯·海恩斯的离世,他们将进行一次规模浩大的巡回演出。今天,当我们沉醉于勇士无休止连胜的狂野节奏时,请不要忘记真正的连胜之师其实是哈林篮球队。他们至今仍保持着3589场的连胜纪录,上一次输球还是在2006年,这就意味着勇士队要想超越这一记录,必须至少43个常规赛季一场不输,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NBA热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他们也许亏欠了无数的球员、球队,和那么多难忘的经典时刻,哈林篮球队就是其中重要的成员。要知道,在迈克尔·乔丹成为迈克尔·乔丹之前,在斯蒂芬·库里的跳投时代到来之前,篮球世界是由迈多拉克·莱蒙和哈林篮球队统治着的。

1926年,哈林篮球队在芝加哥成立,他们的老板是个白人:亚伯·扎佩尔斯泰因。在种族隔离时代,黑人打球的机会很少,但哈林篮球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而当时,NBA还是一个幼稚的篮球联盟,球员都是白人,比赛风格古板保守,毫无感染力。而哈林篮球队拥有一批精英级的非裔美国球员,比如绰号“大鹅”的瑞斯·塔特姆和控球出神入化的马奎斯·海恩斯。他们的比赛风格就像是今天的NBA——到处充斥着特技扣篮、背后传球、华丽运球和杂耍般的表演。事实上,哈林篮球队不只以滑稽表演见长,他们同时也是一支非常有竞争力的球队。1948年和1949年,他们两次击败了大名鼎鼎的明尼阿波利湖人队,加速了NBA延揽篮球精英球员的脚步。在1950年的NBA选秀会上,他们选择了联盟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员:查克·库珀;1959年,NBA又从亚伯·扎佩尔斯泰因手中挖走了伟大的张伯伦。一旦NBA开启接纳黑人球员的闸门,哈林篮球队的人才蓄水池开始变浅,他们不得不依靠喜剧表演来吸引眼球。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哈林篮球队开始巡回表演以来,他们至今已访问过115个国家,观众超过1亿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哈林篮球队的比赛场地无所不包,既有宽敞明亮的大球馆,也有非洲村庄充满污垢的简易篮球场。他们曾到罗马在教皇面前打过球,也在冷战时期来到莫斯科,在赫鲁晓夫面前展示过球技。在美国,小城镇和大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无论纽约麦迪逊花园球场,高中篮球馆,甚至是刚刚被放完水的游泳池。这样无差别的表演,让哈林篮球队了不起的街球风格深植人心,把大批球迷拉到球馆内。“我记得当时父亲经常带着我去芝加哥体育馆看莱蒙、尼尔和哈林篮球队的比赛。”快船主教练道格·里弗斯回忆说。“回到家里,我就会跑到后院苦练手指转球绝技。”

有趣的是,哈林篮球队对一代代美国白人孩子也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如果你身处偏远的美国中西部乡村,不去在意肤色的差别,更会无比羡慕那些能搞到球票的小伙伴。对他们而言,哈林篮球队代表着一个他们不熟悉的黑人世界,迈多拉克·莱蒙则是他们中的“小丑王子”。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NBA已经完全对黑人球员敞开了大门,并且逐步迎来了全面繁荣。人们沉迷于一代代巨星带给他们的快乐,甚至已经很难在电视上再找到哈林篮球队的影像了。但是,哈林篮球队对一代代球迷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可磨灭,那是他们篮球之爱的根源,特别是迈多拉克·莱蒙。

快乐篮球

很久以前,在人们还不知推特是为何物的年代,莱蒙和他的哈林队友们就向数百万球迷展示了那些不符传统的扣篮和控球绝技,他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名人。但就像很多天才表演艺术家一样,莱蒙也不喜欢别人拿自己的年龄做文章。人们至今仍困惑于莱蒙到底是在北卡罗莱纳州还是南卡罗莱纳州长大。但无需质疑的是,篮球改变了莱蒙的一生。——起初,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

1943年,莱蒙迎来了他和哈林篮球队的初次邂逅。在2003年的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演讲中,莱蒙说他是11岁第一次看哈林篮球队表演的。当时,莱蒙经常去北卡罗莱纳州威明顿市的一家被隔离的电影院,那里每周六从早晨开始就整天播放电影。一次,当他看到一部有关哈林篮球队的新闻影片时,马上就不能自拔。“那部影片让我见识到一支完全不同的篮球队:哈林。”莱蒙在2010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信任你的下一投:快乐指引你一生》这样写道。“当他们走进篮球场,感觉像是在和篮球亲密交谈。他们伴随着音乐边笑边跳,并用小花招戏弄对手。我想‘好吧,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是我梦想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黑人,和我是同样的肤色。”

但那时莱蒙家境贫穷,完全没有能力购置基本的篮球器材,他只能用晾衣架和装着洋葱的麻布袋做成简易的篮筐,并用一个粉红色的空奶瓶当成篮球来练习。之后,莱蒙家附近开办了一个少年篮球俱乐部,他得到了一个真正的篮球,每天苦练投篮18个小时以上。

1952年,莱蒙考取了佛罗里达农工大学,那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黑人大学。在上大学之前,莱蒙就给哈林篮球队写了一封自荐信,希望能得到一个选拔的机会,只可惜那封信石沉大海。莱蒙大学没毕业就去服兵役,在驻扎奥地利时,正赶上哈林篮球队在欧洲巡演,他有幸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了比赛。最终,亚伯·扎佩尔斯泰因给了他一个机会。莱蒙在1954年正式加盟哈林篮球队。

在代表哈林篮球队完成首演后,一直到1978年为止,莱蒙共为球队出战16000余场,其中连续出赛7500场。据说,如果不是莱蒙在匈牙利喝了一碗变质的菜炖牛肉,他的这一数据冲破万场大关,绝对不是梦。即便如此,莱蒙的这一记录足以令卡尔·里普肯和路·格里克感到汗颜(这两人都是MLB著名的铁人,曾连续出赛2632场和2130场)。NBA球员和他相比更是相形见绌——罗伯特·帕里什是NBA历史出场王,职业生涯共打了1611场比赛,这只相当于莱蒙的1/10!而NBA的连续出场纪录是由A.C.格林保持的(1028场),莱蒙要比他多出了七倍!

在哈林篮球队,身高1.91米的莱蒙并不是身材最高的,马库斯·海恩斯才是;尽管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也不是队里最具魔力的运球好手,弗雷德·尼尔才是;他甚至不是队里最知名的球员,那个人无疑是在哈林篮球队只打了一年球的张伯伦。但莱蒙绝对是哈林历史上最富超凡魅力的球员。只要皮球落到他的指尖,莱蒙随时都戏弄对手。那个时代,可怜的华盛顿将军队屡屡成为他表演的背景墙。在莱蒙取代塔特姆成为哈林篮球队首席表演家之后,他不断将自己的表演推向极致,并自创了很多滑稽设计。莱蒙最有名的绝技是半场勾手投篮,他总能把球投入篮筐,最终引来全场纸屑飞舞般的狂欢。有时莱蒙在运球时,会偷偷地栓上一个橡皮筋。当他传球时,篮球会突然弹回,引起全场爆笑。莱蒙在场上经常用一大桶水来“威胁”裁判或者球迷。实际上,桶里装的并不是水,而是纸屑和彩带。他运球时经常把球高举过头顶,并且迈着夸张的步伐,有时也会模仿一个拳击手,并和队友在场边打哑语,这往往令对手们深受其扰。他不住地身边的人交谈,裁判、对手甚至是观众,这样他就抓住了每个人的心,无论你在现场还是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他比任何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都能给你带来快乐。最难得的是,在莱蒙的全盛期,他每年平均要打上325场比赛,这相当于一名NBA球员打满四个常规赛季。但如此高频率的比赛,他脸上的笑容从未消减过。无论比赛是否直播,莱蒙总能给球迷送去快乐。“我的风格就是让所有人开心。”莱蒙在2003年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演讲时说。莱蒙曾有一次向CBS电台透露了自己取悦观众的秘诀:一旦我和队友产生互动,好戏就开始了。

小丑人生

真正的小丑人生应该是这样的:他每天带着微笑的面具,把欢乐带给舞台下的观众,但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模样——莱蒙也是如此。

作为哈林篮球队的核心球员,莱蒙的薪水是全队最高的。1971年,全体哈林球员因薪水问题闹罢工,但莱蒙已经私下和球队达成一致,所以他没有参加那次行动。1965年,随着哈林老板扎佩尔斯泰因的离世,球队也几经转手。1978年,《环球报》记者本·格林发表了一篇名为《伟大的哈林篮球队的起伏和重生》的文章,透露了哈林篮球队爆发了一次薪资大辩论,最终莱蒙被球队清洗掉。随后,莱蒙成立了一支自己的篮球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继续表演,但始终无法达到哈林篮球队的高度。

莱蒙呈现给世人的永远是他光鲜的一面。莱蒙曾涉足电影,包括有“J博士”参演的那部著名的喜剧篮球电影《匹兹堡的救世鱼》,并录制了几档电视综艺节目,诸如“ABC世界体育秀”、“埃德·沙利文秀”和“哈林篮球队爆谷机”。此外,莱蒙还在哈林篮球队的系列卡通片和《史酷比》中露脸。但是,莱蒙的个人生活远没有那般炫目。他有十个孩子,由于长期环游全世界,他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就在今年,莱蒙还吃到了一场官司,他的前妻维莉尔(两人在1977年离婚)和48岁的儿子向法院起诉,要求他偿付一直没有兑现的25万美元抚养费。提起莱蒙的第一段婚姻,完全是个悲剧。他在1978年曾承认自己曾用一把切肉排的刀刺中了维利尔,最终他被控犯有人身伤害罪。很快,他们就协议离婚。

也许是这些坎坷的人生际遇,让莱蒙得到了重生。1986年,他成为一名基督教牧师;1988年,他成为加州拉蒙纳国际大学的神学博士。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莱蒙又变身为一名饱含激情的演说家,他甚至来到少年监狱传播福音。“我感觉如果我能和他们接触,这些人就不会继续犯罪。”莱蒙说。

莱蒙从来没有和他心爱的体育失去联系。他每天清晨四点就起床,来到体育馆进行冲刺跑和投篮练习。“我现在仍能投中那些超远距离的勾手投篮。”他说。现在,莱蒙终于可以在上帝面前上演他那手投篮绝技了。

猜你喜欢
哈林篮球队黑人
黑人谈河流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健康饮食
伊能静再婚“重生”
对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攻防技术的统计分析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
郑成功的黑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