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设施葡萄产业的建议

2016-03-09 08:50邵军辉
河北果树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台县葡萄设施

邵军辉

(甘肃省高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734300)

做大做强设施葡萄产业的建议

邵军辉

(甘肃省高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734300)

叙述高台县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全县设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大做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高台县;设施葡萄;现状;问题;建议

1 设施葡萄发展现状

甘肃省高台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经98° 57′32″~100°06′44″、北纬39°03′50″~39°59′40″。境内海拔为1260~3140m,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7.6℃,元月平均气温-9.7℃,7月平均气温为22.3℃,极端最高气温达38.7℃,极端最低气温-31℃,≥0℃积温3567.7℃,≥10℃积温3053℃,年日照时数3118.3h。全年无霜期157d,太阳辐射总量为148.2kc/cm2。年平均降水量105.8mm,年蒸发量1966.7mm,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是葡萄最佳地理种植带,发展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2007年以来,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栽培、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先后在全县8个乡镇的43个村进行了设施葡萄栽植。至2016年5月,全县共栽植设施葡萄达到147.07hm2,设施葡萄形成了3个产业带:一是以位于冷凉山区的新坝镇为主的冷凉山区产业带(海拔为1800~2400m);二是以位于312国道沿线的南华镇、骆驼城乡和位于宣罗公路、高贾公路沿线的宣化镇、黑泉镇、罗城乡镇、合黎镇及辖区内的农林场为主的主干道路沿线产业带;三是以位于城郊的巷道镇、合黎镇为主的城郊产业带。2015年,全县有147.07hm2设施葡萄结果,产果品230万kg,实现经济收入2760万元。果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四川、重庆、云南、新疆、福建、陕西、江西、辽宁等省市,分别于2010、2011年荣获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全国设施晚熟葡萄评比金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施葡萄温室建设前期一次性投资大,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一次性资金投入困难,加上贷款难度大,制约了农户发展设施葡萄的积极性,扩大发展规模还有一定难度。2)部分农户市场意识不强,缺少标准化、质量化意识,不能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导致果品品质差,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3)果品销售渠道不畅,没有建立稳定的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向省外销售的少,进入高端市场的少,仍存在果品销售难的问题。4)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5)葡萄协会管理、引导工作不到位,作用没有发挥,特别是在销售过程中,采购商无组织,无标准收购,造成农户对温室葡萄期望值过高,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发展。

3 做大做强设施葡萄产业的建议

在今后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上,从高台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和独特的光热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兴办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创新经营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积极探索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深入挖掘增收潜力,达到既节约耕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逐步形成产销一体的设施葡萄产业新格局,走出一条符合高台县情的设施葡萄产业化路子。

3.1 加快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3.1.1 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现有基地规模今后高台县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首要之举就是要立足资源优,遵循市场规律,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狠抓园区建设,构筑产业发展平台。把发展重点放在地处冷凉山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具有得天独厚的新坝镇。对已经建成的暖泉村、小泉村、东大村、下坝村4个设施葡萄基地,按照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同时,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逐步、逐年扩大现有4个基地的种植规模,使基地规模分别达到66.67、13.33、20.00、13.33hm2,冷凉山区设施葡萄基地总规模达到120hm2。

3.1.2 建立资源组合方式,加大基地建设规模一是可以通过村委会出面,租来农户土地,再租给投资者进行规模化生产。二是由公司、企业直接参与土地租赁,再将建好的温室倒包给农户,产品以市场价由公司全部收购,农民在企业打工挣钱,学习技术,分享利润。三是由专业合作组织牵线搭桥,组织会员(农户)与大户、技术能手进行“土地租赁”,采用劳务土地合作型模式,通过土地置换,使农户在取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获得可观的劳动报酬和收益,使农民与企业(协会)结成利益共同体,双方得利。

3.1.3 严格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操作上,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以绿色食品标准为起点的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果品质量。第1年结果的葡萄株留果穗4~5穗,每穗留果60粒左右,每座产量控制在300~500kg,2年以上结果的葡萄株留果穗5~6穗,每穗留果60~80粒,每座产量控制在1000~1500kg,一级果率达到85%以上,大幅度提高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

3.2 创新合作发展方式,增加资金投入和科技含量

3.2.1 探索发展方式,走多元化投入的新路子一是通过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采取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方式,优先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安排架设灌溉设施、电力设施、农机具补贴等扶持措施,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注入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后进。二是进一步调动能人大户、广大群众发展温室葡萄产业的积极性,吸引民间闲散资金投入温室葡萄产业发展领域,带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专业大户有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带动农民致富的条件和潜力。通过专业大户,促进扩大规模,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建设,共同致富。三是引入公司、企业建立基地。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公司、企业落户高台,建立有规模的示范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帮助农户解决建设资金和销售问题,使葡萄生产无后顾之忧,增强发展后劲,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3.2.2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聘请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的专家、教授来基地授课培训,解决管理技术难题,发挥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指导员及乡土技术人才的作用,按季培训,分阶段进行棚内指导,要特别加强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规范管理要求,定产量,保质量。通过不断强化培训,使种植户开阔视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设施葡萄种植水平。

3.2.3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聘请专家学者常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制定葡萄延后栽培标准化生产等技术规程,选派技术人员采取进村包棚的办法,制定奖罚措施,签订目标责任书,长期在所包的温室葡萄示范点蹲点,对整个生产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形成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林等业务单位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温室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3.3 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3.3.1 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发展以示范基地为龙头、种植大户为骨干、种植农户为成员、相关部门参与的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加强信息、技术、融资等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并将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技术信息等要素导入生产销售领域,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合作组织,认真搞好市场调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

3.3.2 拓宽销售渠道,健全营销网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和举办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举办葡萄采摘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高台设施葡萄的质量和特色,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培育打造高台设施葡萄品牌,努力扩大高台设施葡萄知名度。积极开拓外地市场,在全国果品销量大的地区,建立窗口市场和直销柜台,扩大葡萄外销量。在312国道沿线、巷道蔬菜批发市场、县城蔬菜批发市场等地建立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同时,积极培育壮大产品销售队伍,广泛开展产品销售。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国内外主要专业市场网络相连,发布产品市场信息,推动产品网上销售。发展一批以葡萄协会为龙头的设施葡萄生产经营链条,逐步形成“企业龙头+基地+市场”的生产模式,走出一条“创出一个品牌,培育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路子。

3.3.3 建立“支部+协会”组织,提供生产资料服务通过协会组织广大农民掌握配套栽培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实现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目标。葡萄协会可以统一组织,从生产厂家购进塑料、专用肥、生物药剂等生产资料,农户享受出厂价,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方便群众和生产。

3.4 建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3.4.1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葡萄生产效益生产中,通过大力推广建造新一代高标准日光温室,广泛普及应用管灌、滴灌、机械卷帘等设施,增强温室调控能力,改善葡萄生长条件;积极推广生态有机质栽培、疏花疏果、果粒增大、着色调控、风味调控、果实套袋、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微肥、膜下灌溉施肥、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贮藏保鲜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葡萄品质。3.4.2实行标准化生产,打造产业特色品牌坚持“三统一”“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即产前统一供苗和培训,产中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产后统一销售和拓展市场,制定生产、管理、运输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坚持走特色路,打绿色、有机牌,积极培育市场精品,确保产品优质、稳产;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措施,有效提升葡萄品质,注册特色品牌商标,申报葡萄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资格,使其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得到广大消费者公认,逐步走向高端市场。

S663.1

B

1006-9402(2016)04-0001-02

2016-06-02

作者邮箱:gtsjh888@126.com

猜你喜欢
高台县葡萄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当葡萄成熟时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