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思日记的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临床导师制见习成效初探

2016-03-09 11:39蕾,涂
护理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

程 蕾,涂 英

基于反思日记的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临床导师制见习成效初探

程蕾,涂英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导师带教下护理临床见习的效果,发现教学中薄弱环节,为修订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教学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8名大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2名学生设置1名临床导师,在导师带教下实践基础护理学见习计划。见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刺激其评判性思维,分析见习体会。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以内容分析法对反思日记进行归类。[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医院临床操作与学校课堂理论及实验室模拟存在差异、增加了对临床护理的认识、对职业认同感有所感悟、发现自身不足及临床问题、对临床导师制见习持肯定态度。[结论]临床导师制见习给学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从对医院的熟悉,到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再内化为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了后继学习的动力。可以通过实践课程设置的优化,加强临床与课堂教学的融会贯通,巩固专业技能并升华职业素养。

关键词:临床导师制;护理见习;反思日记;质性研究

护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一直是护理学科教学体系改革思考的问题。目前各大本科院校主要通过课堂-实验室-医院的模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对于低年级本科生而言,在医院进行的见习是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初步结合的主要方式,但是长久以来见习效果却不好,学生消极见习,浪费学生时间也浪费医院资源。本学院将护理专业学生大学二年级学期末一周的基础护理见习调整为临床导师制见习,并使用反思日记法让学生充分调动评判与思维能力。反思日记是让学生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获经验进行的反思[1],目前在教学与科研中均有使用。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见习后书写的反思日记评价临床导师制基础护理见习的效果,发现教学中薄弱环节,为修订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二年级学生,共58名。学生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基础护理学理论及实验课程学习,还未接触专业课学习。且学生已经修完护理教育学课程,内涵反思日记的基本理论学习及方法实践。

1.2方法临床见习计划由教研室主任与附属医院护理部依据教学大纲共同讨论决定。将58名护生安排在内科片区12个科室,每2名学生同学安排1名临床导师负责见习期间的带教。所选择的临床导师均具有带教资格,在见习前由护理部对临床导师进行一天的统一培训,发放学生见习计划及要求。见习前发放见习手册给学生,要求学生在1周的临床见习结束后完成见习反思日记。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58名护生的反思日记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由2名研究者参与以保证分析质量。

2结果

共提炼出5个关于临床导师制见习后护生体会的主题。

2.1医院临床操作与学校课堂理论及实验室模拟存在差异护生见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见习计划,参与或观察了基础护理学所涉及的几乎所有操作,包括问诊、晨间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血氧的测量、静脉输液、深静脉穿刺、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敷料更换、导尿、吸氧、吸痰、鼻饲、雾化吸入、会阴擦洗、洗头等。临床操作关注细节,遵循无菌原则,但具体操作流程与学校学习的有所出入,而且还会依据不同情境进行调整。不过学生也认为大致的原则依然是一致的,对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表示:“操作与课本有出入,但更符合临床。” “同一操作每个病人实施时有所不同,每次操作不能慢慢吞吞,我觉得我要学习的有很多。”“没接触过临床,操作时会紧张。”学生总结在操作中必须遵从操作原则,灵活变通,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感染。

2.2增加了对临床护理的认识,尤其是对护理工作内容有所感悟学生大多表示临床工作非常忙,护士的动作必须速度快,但是也发现了临床工作非常有条理,分工明确。在体会到临床工作累的同时,也体会到工作中夹杂着快乐和充实。表示“每天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会很累,但是这样才会让我们比别人更懂得人生的意义,更懂得敬畏生命。”学生提出“医院需要增加护士的人数,加强对护士的关怀,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

学生在临床中除了接触了基础护理学相关操作外,还对护理专业知识如瞳孔观察、意识判断、并发症预测等方面有所感悟。反思日记中甚至以案例的形式记录了护理工作需要关注细节,体现专业。如“头晕头痛易发生跌倒,所以对于这样的病人预防跌倒非常重要,临床的老师们在床头挂了防跌倒的床头告示牌,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措施。”

2.3对职业认同感有所感悟学生对护理职业认同感有所感悟,不后悔选择这个行业,也不再迷茫,而是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坚定了做护士的决心。学生表示“需要奉献精神,并且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面对病人的责骂,也要微笑面对。”“病人开心地出院,我们除了开心之外,还对医护工作人员充满敬佩之情…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来护理病人,但是那种走在病房里期待病人在自己的照料护理下身体慢慢好转的心情还是有的。”反思日记充满了帮助病人使其在疾病中稍感好受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学生体会到护士能及时发现病人的潜在问题或提前显现的病症是护士的价值所在,明白职业的使命和意义。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临床工作对护士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细心、耐心与谨慎”“临危不变、沉着冷静”“大胆心细”“…还有迅速”。“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饱含工作热情和耐心,以敬业、乐业和敬畏生命的态度微笑服务。”

2.4发现自身不足与临床的问题第一次进入临床面对病人,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发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沟通上的欠缺,学生表示“需要自身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需要随机应变。”在临床中需要说明来意、说明目的,取得病人配合。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礼貌用语。自身不足的地方还在于医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操作技巧掌握不好,人文关怀素质还待加强。还有学生提到,“临床工作很繁忙,我们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给更多的病人带来健康。”

在临床见习的4 d中,学生也发现了临床上一些护士不当的行为,比如由于注重效率而有时会无意间违反无菌原则;工作繁忙难免叫床号,未能体现人文关怀;不同的护士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不同。偶尔出现了当很多重病人转入时,导师心情不好的状态下,对学生带教工作不太尽心。

2.5对临床导师制见习持肯定态度学生反映带教导师都非常友善与温暖。导师在带教过程中能够讲解每个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能够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现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见习安排,导师带教“能明确我应该做什么,能明确我的目标”。但是,也有多名学生认为“不同科室对不同护理的需求不同,有些护理操作在科室没有看见,希望以后能多安排几个科室见习”。学生见习结束时都表示舍不得“可爱的老师,可爱的病人”。

学生在实习中态度端正,甚至“虽然脚很酸痛,但还是坚持多在病房走动,和病人聊天。”还有学生洗头操作第一遍不满意,又主动要求做一遍。对本次见习持肯定态度,表示“见习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无论是在学习态度上,还是在积累经验和学习巩固理论知识上”“临床见习让我们复习了知识,补充了临床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让人很有积极性,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感觉。”

本次临床导师制的指导下也有个别学生对见习并不满意。特别反映“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没有技术性,做一次之后就不想做了。发药也挺无聊的,觉得做有技术性的比较好”。

3讨论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结束后开展见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2]。但是理想见习效果的达成需要临床带教人员与学生均付出努力。临床导师制的实行能够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的教学计划顺利达成。在导师有计划的专业指导及有效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才能够深层体会专业内涵,理解专业意义,能更有动力地学好以后的课程。本次见习采用的临床导师制,保证学生在见习时始终由一名临床导师安排并引导整个见习过程,能够避免学生见习时的茫然困惑的感觉,从对医院的熟悉,到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再内化为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了后继学习的动力。见习过程导师发挥着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临床、认识护理专业的作用。学生反馈见习的感受以正面感受为主,避免了其他学者曾报道的“见习时学生对护士角色产生困惑、缺少实践锻炼机会、缺少人员带教”[3]等问题。仅有个别带教老师指导偏离教学计划,学生反映不良。总结反思日记的研究结果,依据学生的经验教训提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3.1护理教学中应注重与临床的结合,教学内容实时更新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理论,在实训室操作课中也学会了基本技能,但是理论及技能均应与临床接轨。临床导师在带教中完全按照临床实际工作的流程,与课堂教学存在差距。学校老师在教学时,应结合临床真实场景,使用临床设备开展技能模拟教学。考虑设计综合案例,以无菌原则、病人安全、“三查八对”等原则为基础,灵活运用基础护理学知识。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让学生掌握好进入临床所必备的相关知识。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操作流程与临床一致,为学生临床见习甚至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并融入临床。

3.2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将人文关怀融入课堂教学临床实践和课堂实训模拟最大不同在于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病人。面对病人,就需要与病人沟通,就需要将护士的关爱传递给病人,就需要满足病人的包括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学生在见习时常常首先面临的就是沟通及人文关怀的问题,如果仅从临床导师带教的见习开始让学生思考该问题,会造成学生 “走不进病人心中”。因此,应在学校教学中提前重视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将人文关怀融入基础课的课堂,以案例模拟、标准化病人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另一方面专门设置人际沟通课程,且将该课程提高到应用层次,尝试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剧表演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将人文教育贯穿整个护理学课堂教育。

3.3以护生职业认同为契机,展开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导师制临床见习提高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了对护理服务成效的自豪感,体会了护士工作的价值,这对职业情感及态度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展开后继内外妇儿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科课程的学习中,继续刺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开展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同时将专业课的实践地点放在医院,即课程教学中穿插临床见习。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见习中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首次接触到护理个案,接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讲过或者还没有学到的专科知识,发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领悟到了护理的专业性。这种知识需求的刺激,能够帮助学生在见习后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去解决病人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开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

3.5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完善临床导师制见习制度临床见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临床导师的付出,见习效果也与导师的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院与护理部沟通,对临床导师进行一天的见习前培训,明确带教内容与带教方法,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但是完善的临床导师制见习制度需要对导师的带教行为进行评价与反馈,也需对导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进行持续性培养。我院已成立专门的护理临床实践教研室跟进后继的培训事宜,将附属医院的实践基地带教水平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松梅,胡育菡.反思日记反馈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0,7(2):54-55.

[2]丁玲,张晓燕.浅谈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8):168.

[3]王涛,郭洪花,张瑞莲.144名高职生的临床见习反思日记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262-263.

(本文编辑孙玉梅)

Probe into probation effec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asic nursing clinical tutorial system based on reflection diary

Cheng Lei,Tu Ying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180 China)

作者简介程蕾,讲师,博士研究生,单位:510180,广州医科大学;涂英单位:510180,广州医科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3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A-2024-03

(收稿日期:2015-08-30;修回日期:2016-05-06)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质性研究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女性视角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对农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质性研究
青年女性对军人形象认知的质性研究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效果评估构想
关于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课程改革的若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