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现状分析

2016-03-09 13:24
古今农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农业系统

张 萌

(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 100026)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现状分析

张 萌

(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 100026)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我国2013年第一批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于一体,是藏族畜牧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天地人合思想理念的真实写照。通过调研发现该系统有农林牧比例逐渐失调的趋势,存在遗产保护与三农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有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支撑的困惑。建议统筹并加大国家资金支持,强化对村民及游客的教育、宣传和引导,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使该系统成为藏区农业遗产传承、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农业循环发展以及汉藏一家亲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扎尕那;文化遗产;农林牧复合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扶持政策研究课题组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村,对2013年第一批评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进行了实地考察。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三者之间的循环复合的生态系统和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充分发挥农耕、游牧、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能得到良好运用。由于长期的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在扎尕那还形成了亦农亦牧,农牧结合的特色农业文化。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有效保护意义重大,有利于藏区农业遗产的传承,有利于高原地区农业循环发展的永续,有利于谱写汉藏一家亲的美丽乡村新篇章。对广大的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如何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融的美丽乡村有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一、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内涵

农林牧复合系统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半灌木等)与其他栽培植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及动物在空间上或按一定的时序有机地排列在一起,形成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产品、多效益特点的人工生态系统[1]。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包含了上述定义的所有元素,是目前我国评出的62项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中唯一的一个农林牧复合系统项目。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的农业生产形态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以前,迭部县白龙江流域已经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公元227年,蜀相诸葛亮伐魏,迭部遂归蜀汉益州阴平郡所辖。蜀汉名将姜维在境东沓中屯兵种麦储粮,把内地先进的汉民族农业文明引进到迭部。自公元312年至公元663年吐谷浑时期是早期农林牧复合的形成时期。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至新中国建立,是杨土司连续500年统治时期,由于主动吸收内地的先进农业文化,使迭部林区、农区和游牧区的相对独立和稳定发展,对于迭部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延续与传承起到了保护作用[2]。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古老的历史遗产,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森林文化之间长期互补、融合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包含农林复合、农牧复合以及林牧复合多种技术体系。一是农林复合。受地形、气候、土质以及灌溉等影响,扎尕那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3000米的阴坡中下部和河川沿岸阶地,林地主要位于其外围海拔较高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于农田之间。外围森林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旱涝风灾的生态作用;田间树木可以提供薪柴燃料,建筑、农具制作的材料,以及防风固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民对外围天然林的破坏。而农田作物的轮作、间作套种、秸秆沤肥等生产技术增加了土壤中养分含量,对林木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农牧复合。扎尕那部分开垦的农田与天然草地相间分布,种植业与畜牧业混合。一般在草地上开垦农田,农田之间留着与农田面积相等或略大于农田的草地,农田与天然草地并列存在。草地可以很好地保持水土还可以放牧适量家畜,这些家畜既是农业耕作的主要畜力,又是运输的主要工具,还为村民补充肉奶。而农作物秸秆是本地区畜禽饲料主要来源,对畜禽生长育肥起到重要作用。晾晒青稞的排架在冬季起到圈养牛羊等畜禽的作用,夏季在空当种植饲料或者蔬菜。三是林牧复合。林业与畜牧业作是扎尕那村民重要经济来源。林下养殖的代表性品种为蕨麻猪。蕨麻猪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在几乎无补饲的放牧条件下也能维持生长。而畜禽粪便可作为很好的肥料为林木的生长提供养分。实行林牧结合,进行林下养殖,对增加畜禽产量,加强林业建设,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呈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扎尕那海拔4200m以上的山体顶部,基岩裸露山坡陡峭,其基部形成了松散而凌乱的高山流石滩地,在流石滩中疏散地生长着著名藏药水母雪莲和红景天。在海拔3600-4200米之间,有广茂辽阔的高寒灌从和高山草甸草原,这里是藏族同胞放牧绵羊和牦牛等牲畜的天然牧场,也是采挖冬虫夏草的自然养殖基地。在海拔2400-3600米之间,有峰峦重叠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其生物类群繁多。白龙江两岸的开阔地及各沟河沿岸的山坡阶地,土壤发育较好、土层较厚,为种植农作物、果树和蔬菜等提供了良好的农田[3]。

(四)扎尕那独特的田园人文景观。扎尕那村农田、河流、民居、寺庙与周围山体相映衬,形成别具韵味的田园生活空间。整个空间序列依线性递进,随自然山水而曲转,形成动静相剂、疏密相融、聚散相宜、意境相合的景象,使得扎尕那田园景观在自然空间中得到全面的释放与展现。藏族传统土著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汉地农耕文化相互融合,适应于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殊环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藏传佛教具有无处不在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扎尕那的节庆文化和祭祀文化体现了农林牧复合系统的文化特征,既吸收了藏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又吸收了汉族传统农耕文化的因素,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生态信仰的情感。当地的洛萨节和汉族的春节相同,是一年最隆重的节日。插箭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四至十五,村民在自己的神山插箭台煨桑、撒“龙达”和插箭。喇嘛们念诵《煨桑祭词》[4],赞颂山神的功德,具有很好的生态教育意义。

二、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取得的成绩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南州的东南部。全县辖12个乡,52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是藏民族聚居区。迭部县西北34公里的扎尕那行政村由4个自然村落和1个相对独立的寺院组成,全村有209户、1621人。扎尕那海拔3970米,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属于100%的藏族村寨,村民过着藏区农林牧复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村子在四面群山的环抱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扎尕那森林茂密,动植物丰富,中草药种类众多;更难得的是,一条小河从山脚下流过,使扎尕那水资源丰沛,即适合放牧又适合农耕。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精华。在保护方面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成绩。

(一)农林牧复合系统总体保护良好。此次考察正值春季,扎尕那山上林区广阔,林木繁茂;半山坡牧场开阔,绿草如茵,牛羊数量适度;山下青稞嫩苗茁壮成长,土地润泽肥沃。遗产地核心区共有54.75万亩,农林牧分区清晰,比例比较合理,呈现出优美的复合生态景象。村中居民居住的绝大多数是藏式建筑,70%是原生态的木质结构藏族榻板房,村中街道干净整洁,村民大多穿着藏族服饰宁静生活,给人以特有的藏民族村容古朴,村貌洁净,生活安康,民风醇厚的良好氛围。

(二)政府对遗产地政策扶持力度强。国家及省县各级政府都有较好的政策扶持。2013年甘肃省出台了《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管理办法》。县级林业部门出台了县级保护林业的政策,旅游部门为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发展农家乐藏家乐的农户进行了基础设施补助(每年补助7户,每户补助2万元);发改委和住建部对遗产地村容村貌建设进行了补贴;双联贴息贷款也向扎尕那村农民进行了倾斜。

(三)遗产地基础设施得到良好改善。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看出,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基础设施较好,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几年来,四个自然村已硬化村道4.3公里;在林区和草场布置铁丝围栏,保护了森林草原资源;修建人畜饮水设施4处,自来水进户;修建环保型公共厕所2座;垃圾处理池1处;电话电视覆盖全村;修建牲畜棚圈37座,改善牲畜养殖方式。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遗产地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三、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存在的问题

自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迭部县更加注重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及时成立了以迭部县县长为组长,县农牧局、林业局等八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但是,社会飞速发展必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挑战,也必然存在发展中的问题,扎尕那也同样。通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归纳提炼出四个主要问题。

(一)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中的农业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的问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扎尕那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林牧业复合系统总体保护良好,但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当地干部反映,林牧业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较好。而农业由于不能大规模集约化种植,面积小收入低,村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再加上村庄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种植面积近几年来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农林牧复合系统有面临比例失调的危险。

(二)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相互矛盾的问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牧民收入或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村民通过经营藏家乐、农家乐等途径富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乱搭乱建的现象,甚至有以钢筋水泥为建筑材料又毫无藏族装饰元素的小楼代替原生态的藏族民居的情况,各种品牌各式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凌乱地散落在村中深灰色的屋顶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古朴的村容村貌。

(三)人才缺乏问题。扎尕那村的年轻人像大多数农村一样也到外地打工去了,留在村中的年纪偏大的藏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维护保护好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农林牧复合系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四)资金整合问题。扎尕那是少数民族村寨,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更是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地,近年来国家通过投资补贴补助等不同形式给予了不少的资金投入,也取得很显著成效,但还应进一步整体谋划,如修缮道路,建设公厕,改善环境,进一步加强种植业发展,高质量开发休闲农业等。遗产地要做好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等方面的资源整合高效利用。

四、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建议

扎尕那所在的甘南州地处高寒贫瘠的生态脆弱地区,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还是长江与黄河分水岭的上游地带,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区。扎尕那独特的生态区位促进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造就了独特的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又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并赋予农业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涵。对保护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整合资金,创新发展,保护扎尕那文化遗产。

农林牧复合系统可发挥其生态优势,林木系统的林冠可以截留降水,枯枝落叶层及地被层可使降水渗入土层,减少表面径流和土壤冲刷,增加土壤湿度。一般认为,农林牧复合系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破坏性掠夺自然资源。保护好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不仅为人类留下一块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同时也为青藏高原广大边缘地区保护生态和发展循环农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扎尕那是个四面环山的优美的山村,又是100%的藏族村落,还有农林牧复合发展的特殊景观。国家非常重视扎尕那的发展,但美中不足的是还缺乏资金的整合和统一规划运用。比如,新建的两个公共厕所,每个有12个蹲位,男女各6个(还含1个残疾人蹲位),投资及时,功能齐全。遗憾的是在外观上缺乏与古朴的藏区村容村貌相协调的设计考量。并建议再增加建设3座公共厕所,保证每个自然村及寺庙都能满足游客的公共卫生需要。再如,资金整合时应加大对种植业的优农惠农扶持力度,多种措施办法并举,确保种植作物播种面积,使农林牧比例持续协调发展。

省县各级政府如果能有效地将文化部、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和住建部等各渠道下拨的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等方面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就能更有效地保护香格里拉般的扎尕那文化遗产。

(二)精准扶持,协调发展,保护扎尕那藏区文化风格。通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当地领导及考察组都认为还应对这个藏区的农林牧复合系统设计精准的扶持政策,使遗产保护得以持续并取得更好效果。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快车道,稍不留神,一些难以再现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就被摧毁面目全非或荡然无存。保护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和古农业系统就是保护书写在大地上的中华灿烂农耕文化历史。扎尕那的山村、藏族文化风情和农林牧复合系统是浑然天成不可分割的,因此要本着协调发展的理念,有些项目要精准扶持。比如村民们反映强烈的太阳能热水器问题。如果强硬不让装,不合人情,毫无道理;如果任意随便装,又确实破坏古朴自然的藏族风格。能否请专家进行外形设计,生产一批定制的太阳能热水器,村民们自己出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价钱,政府给补助剩余的差价,或寻找慈善资金进行补贴。

(三)合理规划,绿色发展,保护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中国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以前就产生了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并在政策措施上予以体现。《礼记·月令》中明确规定,春天禁止伐木和捕捉飞鸟小兽。《吕氏春秋》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以时禁发”的措施。“禁”是保护,“发”是利用。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保护才能更好地利用,适度的利用又能促进更好的保护。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就是这样,农林牧并重,合理适度发展是其最大的特色。如果哪一天因为农业种植缺乏致富的经济价值吸引而在扎尕那消失,扎尕那的农业文化价值和自然景观破坏引起的旅游观光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充分重视扎尕那农业、林业、牧业适度协调发展,使扎尕那山绿、田绿、水绿、牧场绿,层次分明,优美如画,就必须合理规划,绿色发展,保护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当地政府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入搞好遗产地保护开发中长期规划,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

(四)加强培训,吸引人才,提高新时期扎尕那村行政管理水平。

中国未来的三农工作正朝着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前行,培养“热爱祖国、勤劳协作、科学守信、崇仁厚德”的新型农民是大势所趋。新型农民就要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基本素质。近年来,在农民培训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迭部县就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如何开办农家乐、藏家乐组织了多次培训。两年来,扎尕那村民有110人次参加了培训。

但是,由于扎尕那地处偏僻的大山之中,又是典型的藏区村庄,村民文化水平、农技知识、经营理念都还有较大的培训空间。要加大培训力度,使村民具有保护古村落、保护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美丽家园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共同建设扎尕那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大学生村官、农业环境设计专业高效毕业生等人才引入。

(五)加大宣传,开放发展,形成保护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共识。

扎尕那遗产地的开发利用,目前主要是以户为单位的农家乐、藏家乐、林家乐等休闲旅游为主,采取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模式运作。这就难免产生快速富裕起来的思想和各自为政的行动。要加强宣传,要让村民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只有协心协力保护好家园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观光客,才能靠休闲旅游永续发展。

要遵守村规民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完善监督奖罚办法。近年来,迭部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出台了《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保护与发展的管理政策措施。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扎尕那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把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森林草原防火、保护现有耕地等列入村规民约,并完善监督奖罚机制,要常抓不懈,坚决杜绝占用耕地乱修乱建等现象。

要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当地民族传统节日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这个农业文化遗产,增强影响力,提高全社会对该农林牧复合系统的认识,形成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依托,把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融入扎尕那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使观光客也能和村民一起像保护珍品一样保护扎尕那的一草一木。

这次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考察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我们中午到达迭部,下午就召开座谈调研会,第二天上午就赶到扎尕那村实地考察,看到听到了解到很多情况。深切感受到国家至县乡村各级领导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扎尕那农牧民的殷切期盼,更加深刻感到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加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深远意义。由于考察组行程匆忙,执笔者思想深度有限,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最后,诚挚感谢甘肃省农业厅、迭部县、乡、村各级领导对此次考察工作的大力支持。

[1]王子琪.迭部县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N].北京:中国妇女报.2013.11-25.

[2]闫国庆.迭部县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报告[R].甘肃:甘肃迭部.2015.05-10.

[3]何惠民.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R].甘肃:甘肃迭部.2013.02-20.

[4]斗太加.藏族民间煨桑习俗及其桑文的文化内涵研究[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12.

《中国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研究》出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陶德臣教授的新著《中国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研究》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该书37. 6万字,定价65元,市场无售,仅印300本。它以时间为顺序,以“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为主线,研究了西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相关历史。全书共分5章,各章分别是:南北朝前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的起源;唐五代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的发展;宋代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的严密;元明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的趋紧;清代民国茶叶流通与市场管理的嬗变。

有意购买者请联系: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后标营路100号戎泰山庄16幢1104室,邮编:210007,电话025-80823672,13951823895,邮箱:tdctea@sina.com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griculture,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Compound System Protection in Gansu Diebuzhagana

Zhang Meng

(China Agricultural Museum, Beijing 100026)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compound system in Gansu Diebuzhagana was firstly recognized as China's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in 2013. Combining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into one, the system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ibetan livestock culture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farming culture 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ideas of unity of man and univer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system has been found to have the trend of gradual imbalance o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ack of the talent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rural. This paper proposes to have an overall plan to increase state financial support, strengthen education, publicity activities and guidance for the villagers and tourists, and intensify the train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alent so as to make the system be the model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of Tibetan area, agriculture cyclic development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Qingzang Plateau and Sino-Tibetan fami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

Diebuzhagana,Agricultural Heritage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Compound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

张萌(1963—),女,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农业文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农业系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WJ-700无人机系统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