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区域鱼鹰驯养捕鱼活动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16-03-09 21:31刘德军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禁渔期鱼鹰洱海

刘德军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00)

洱海区域鱼鹰驯养捕鱼活动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刘德军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00)

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方法,以洱海区域鱼鹰驯养捕鱼活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鱼鹰驯养捕鱼这一传统狩猎活动的现状,对制约这一传统狩猎活动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就鱼鹰驯养捕鱼活动的传承、保护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洱海区域;鱼鹰驯养;传承;保护

在云南大理白族聚居的洱海区域,人们驯养鱼鹰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从考古出土的大量历史文物中得到证实。洱海鱼鹰驯养捕鱼是白族狩猎文化的遗存,也是洱海白族先民游牧生活的见证,驯养鱼鹰捕鱼在洱海区域民众中得到广泛的流传,如今其狩猎功能却逐渐弱化〔1〕。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利用鱼鹰捕鱼这一古老的捕鱼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走向衰落,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开发这一古老的捕鱼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目前,大理洱海鱼鹰驯养捕鱼已被收录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审批中。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洱海区域的鱼鹰驯养提供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和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以便行之有效地保护传统的鱼鹰驯养技术,并为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

1 洱海鱼鹰驯养捕鱼活动的现状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是环洱海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同时以著名风景区而闻名于世。洱海孕育了悠久灿烂的白族文化,鱼鹰文化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鸬鹚又名鱼鹰,俗称水老鸦,鱼鹰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故渔民多驯养鱼鹰代为捕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鱼鹰捕鱼的国家,在国内以少数民族为最早。

在洱海区域驯养鱼鹰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祥云红土坡对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群进行发掘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两件鱼鹰铜杖首,考古发现表明在洱海区域从战国至西汉时期开始就已经把鱼鹰当作人们捕鱼狩猎的工具,也就是说从战国至西汉时期,洱海区域居民已开始驯养鱼鹰捕鱼,自此,鱼鹰驯养捕鱼成为洱海区域人们的重要狩猎方式。

鱼鹰捕鱼需要团队的协同作战,如果鱼鹰数量少于20只,就无法形成围捕的优势。到2008年,整个洱海区域驯养鱼鹰的只有8家,并且每家鱼鹰驯养量只有几只,已经不再靠鱼鹰捕鱼来维持生计。这也就意味着洱海鱼鹰捕鱼将绝迹。造成鱼鹰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导致这种古老的渔猎方式受到限制,加之打鱼现在逐渐成为洱海渔村的一种辅助生计方式,村民的生计方式已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2〕。二是,1995年当地政府为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制定的每年6个月的禁渔期政策,到2008年,当地政府把禁渔期延长到8个月,政府禁渔期政策的出台,造成鱼鹰饲养成本大幅提高,当地渔民养不起鱼鹰,导致鱼鹰数量的锐减。

2008年底,从小生活在洱海边的杨玉藩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沙村建立了自己的鱼鹰驯养基地,对鱼鹰进行繁殖驯化。沙村鱼鹰驯养基地通过发展旅游、结合鱼鹰捕鱼表演等方式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到2014年沙村鱼鹰驯养基地接待游客30多万人,年销售额3 000多万元,鱼鹰数量也从最初的不到50只,达到几百只,随着鱼鹰数量和捕鱼表演的增加,捕捞鱼类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这对洱海的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同时也与《洱海管理条例》的洱海实行年度封湖禁渔制度,保护渔业资源的“自然增值等规定相悖”〔3〕。

旅游开发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柄双刃剑〔4〕,沙村鱼鹰驯养基地对鱼鹰的繁殖、驯养、捕鱼表演等主要是以旅游经济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保护了鱼鹰驯养捕鱼这传统狩猎方式。一方面鱼鹰表演忽视了洱海区域的鱼鹰文化的本质,变成了取悦游客的表演,成为人们赚钱工具,失去了真实、鲜活而负载有丰富文化信息的鱼鹰文化;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带来的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日益增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动力,也为加大保护力度的呼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鱼鹰驯养捕鱼在洱海区域作为一种狩猎的方式辉煌登上历史舞台,曾一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鱼鹰驯养捕鱼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海鱼鹰驯养捕鱼是洱海渔民的重要的谋生手段,这一套极为珍贵的驯鹰技艺,至今仍留在驯鹰人世代相教的口语秘传中,没有形成任何文字记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以及当地政府对洱海禁渔期政策的制定实施,鱼鹰捕鱼这一古老的捕鱼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走向衰落。虽然洱海鱼鹰驯养捕鱼已被批准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面临着鱼鹰濒临灭绝的尴尬局面。

2 洱海鱼鹰捕鱼活动面临的危机

“在洱海生活了两千多年的鱼鹰如果灭绝,洱海将失去一道靓丽的风景,而这种优良物种一旦消失,它承载的文化也将完全丧失。保护鱼鹰文化实在是刻不容缓”〔5〕。很多人都对抢救和传承保护洱海的鱼鹰文化发出了呼吁。大理鱼鹰捕鱼表演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苍洱风光等资源于一体,成为大理一项旅游产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6-11〕。

2.1鱼鹰驯养捕鱼的技术逐渐消失鱼鹰驯养捕鱼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活动,除了优生优育保持其本能外,还需要鱼鹰驯养人凭借经验和驯化技术对鱼鹰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驯养人在驯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给鹰喂食、脖子拴线、判断鱼鹰情绪等,由于这些经验全凭渔民的口语相传,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加之1995年开始,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制定了禁渔期,鱼鹰长期不下水,无法适应生存环境,又无法获取所需的食物导致鱼鹰繁殖率下降,鱼鹰死亡率较高。而要做好鱼鹰的驯养需要驯养人的大量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这使得鱼鹰驯养捕鱼的技术大多掌握在老年人的手里,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学习鱼鹰驯养技术的时间、精力有限,加之禁渔期政策的出台他们向老年人学习驯养鱼鹰技术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优秀的鱼鹰驯养技术不能在年轻人中得到很好的传承,是鱼鹰驯养捕鱼技术传承面临的主要困境。

2.2禁渔期政策和非法捕猎加剧了鱼鹰的死亡大理州博物馆副研究员杨伟林曾统计,20世纪80年代洱海区域共有鱼鹰2 500余只,以沙村最多有72户渔民靠鱼鹰捕鱼,共有1 574只;到90年代末,只有沙村一地有540只;到2003年鱼鹰户降为10户,鱼鹰数量降为180只;到2008年只有8户渔民驯养鱼鹰,成年鱼鹰也只剩下80只。造成鱼鹰驯养户和鱼鹰数量锐减。

综合分析造成鱼鹰数量锐减主要原因有:首先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更新,有效的生产方式替代了鱼鹰捕鱼这一传统生产方式;其次政策法规的制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长达半年到8个月的禁渔期,使得鱼鹰无法适应生存环境,长期不能下水捕鱼,无法保证食物,导致驯养人饲养成本加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鱼鹰无法适应生存环境,造成鱼鹰的大量死亡;再次,非法捕猎给鱼鹰带来的威胁,尤其是毒鸟行为和乱撒网捕鱼现象的发生,少数居民以此为生,造成了鱼鹰被毒死或被网缠住而淹死。这也是鱼鹰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2.3鱼鹰驯养用途将加剧鱼鹰的稀缺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滇南多山河,人蓄鸬鹚以捕之,虽不至‘家家养鸟鬼’,亦到处有之。养鹰以捕雉、兔,养鸬鹚以捕鱼,此禽之听命于人,而效所有用也。一名水老鸭,能合众以擒大鱼,或啄眼,或啄其翅,或啄其尾与鳍,鱼为所困,而并舁以出水,主人取之,可谓智矣。”通过研究考证,鱼鹰驯养最主要的用途是服务于人类,通过鱼鹰驯养捕鱼是最主要的目的。

然而,在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鱼鹰驯养捕鱼已经逐渐淡化了其渔猎的功能,进而转变成为旅游者观看的表演项目。如1995年大理市鱼鹰表演团在日本岐阜参加的鱼鹰表演;沙村鱼鹰驯养基地每年接待几十万的游客,通过大量的鱼鹰捕鱼表演,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造成很多人的模仿,为了追求高效益,纷纷驯养鱼鹰开展鱼鹰捕鱼活动供游客观赏,造成洱海区域的生态破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旦出现经济的下滑,功过于求,将出现鱼鹰的大量淘汰死亡。

3 对策及建议

3.1亟需政府指导和立法管理为了有效的保护好洱海区域的鱼鹰驯养捕鱼活动,如何更好地组织人们积极参与鱼鹰的保护,如何做到适度缩短对鱼鹰捕鱼的禁渔期,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因此急需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方案来进行严格管控。这一过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文化厅、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法律法规,力求在市和区县多级政府统筹下,构建一种“多级联动、合理分工、协调配合、荣辱与共”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鱼鹰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加以引导和制约,在保护鱼鹰文化的同时,也应做到鱼鹰活动的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鱼鹰文化始终离不开人的传承和参与,本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是要靠本土居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在鱼鹰文化的保护管理工作,也应力求为养鹰人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2成立鱼鹰驯养培训机构和组织团体一是由政府部门主导成立鱼鹰驯养捕鱼技术培训机构,聘请具有丰富鱼鹰驯养经验的人向培训者传授驯养技术,同时安排专人对教授的内容进行整理存档,并对受训者进行综合评定。给予鱼鹰驯养技术的保护者一定的资金奖励或按其驯养鱼鹰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补贴等。这样通过众人传承鱼鹰驯养技术的同时,也能对鱼鹰的数量、鱼鹰文化进行很好的保护。二是积极引导民间社会力量,成立起民间鱼鹰文化社团或开展民间鱼鹰文化活动。民间文化的生存土壤始终离不开老百姓日常生活这一空间,通过组织各种有利于鱼鹰文化传承保护的活动,有利于保护这一文化的完整根基。例如在大理各民族节日活动期间进行组织表演赛,不失为洱海鱼鹰文化和濒危的民俗仪式等活动得以保持和传承的一种方式,有必要扶持一批鱼鹰文化传人来专门从事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力求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地方旅游文化经济发展。

3.3搭建起“四统一”的鱼鹰捕鱼旅游平台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和云南旅游品质的不断提升,近两年到大理旅游的客人不断增多,人们对洱海鱼鹰捕鱼表演的需要也日益增长,因此洱海区域鱼鹰捕鱼表演应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的水平。建议搭建起“四统一”的鱼鹰捕鱼表演平台:由政府部门设立管理机构,就洱海区域参与鱼鹰表演项目的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资质进行审核认证,实行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票据、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在当下大理鱼鹰表演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渔民的利益,也不利于该旅游项目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相应的鱼鹰表演服务质量管理办法、标准,通过组织全员培训,服务质量竞争,并设立投诉稽查制度,从而实现良性的竞争循环机制,有利于整合洱海区域的鱼鹰捕鱼表演,同时促使鱼鹰捕鱼表演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质量水平将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各有关部门对洱海鱼鹰驯养技术高度重视,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传承、保护和开发,正确处理人与鱼鹰、人与自然关系,才能更好地做好洱海鱼鹰驯养捕鱼技术的传承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洱海鱼鹰驯养捕鱼技术才能得到健康、长远的传承与发展。

〔1〕康厚良,杨玉婷.云南丽江纳西族放鹰活动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6):48-51.

〔2〕李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5):13-16.

〔3〕周慧琼.大理听证洱海鱼鹰表演布点方案〔N〕.云南法制报,2013-05-20(2).

〔4〕刘兵.试论云南大理洱海渔村生计方式的变迁对白族文化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9):17-21.

〔5〕石鸣.守望洱海鱼鹰〔J〕.中国西部,2012(14):90-101.

〔6〕陈天祥.洱海鱼鹰异国献技独领风骚:云南大理鱼鹰捕鱼表演在日本〔J〕.今日民族,1996(2):45.

〔7〕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8〕铁栗.洱海·老黑·鱼鹰〔J〕.大理文化,2009(4):34-35.

〔9〕李雁芬,杨伟林.云南祥云红土坡14号墓清理简报〔J〕.文物,2011(1):4-14.

〔10〕白云.驯养鸬鹚捕鱼〔J〕.中国民族,1993(11):45.

〔11〕刘自兵.中国历史时期鸬鹚渔业史的几个问题〔J〕.古今农业,2012(4):41-47.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Osprey Domestication for Fishing in Erhai Area

Liu Deju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ture of Yunnan University,Lijiang,Yunnan 674100,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with the osprey domestication for fishing in Erhai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shing domestication of osprey which is a traditional hunting activity,discusses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hunting activity,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fishing domestication of osprey.

Erhai area;osprey domestication;inheritance;protection

G80-054

A

2096-2266(2016)12-0082-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6.12.018

(责任编辑 袁 霞)

2016-06-08

2016-09-05

刘德军,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禁渔期鱼鹰洱海
鱼鹰:超自我人生
千舟竞发
洱海月下
长江十年禁渔影响你今年吃鱼吗
洱海,好美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我国七大流域将全面实行禁渔期制度
勇敢的小鱼鹰
洱海太湖石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