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浅议*

2016-03-09 22:31陈思馨王全年
光明中医 2016年14期
关键词:瘿瘤软坚散结瘿病

陈思馨 王全年



【薪火传承】

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浅议*

陈思馨1王全年2△

通过对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的梳理,浅述王全年教授对瘿瘤的病机认识,即气滞、血瘀、痰凝为瘿瘤的主要病机,甲状腺肿大为重要病机。针对以上四种病机,组方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海藻玉壶汤,再佐以软坚散结之生龙骨、生牡蛎、橘核、荔枝核。此经验临床运用灵活,疗效显著,对瘿瘤诸症及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疾病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王全年;瘿瘤;甲状腺;软坚散结

王全年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2007年支边来宁夏工作,现为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王教授在中医界第一个开创了从数学模型准确定位疾病的层次所属以及准确的疾病数学模型定位。认为透视器官疾病的背后共同模型层次演化奥妙,准确的辨模、辨证、辨态求元而治,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王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收益良多,对其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进行如下总结。

1 王全年教授对瘿瘤的病机认识

我国关于瘿病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历代医家对瘿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在古代文献中主要体现了以理气活血、解毒化痰为主的治疗方法[1]。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数十个治疗瘿病的方剂。再如《圣济总录·瘿瘤门》云:“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从病因病机上对瘿瘤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认识。而《外科正宗·瘿瘤论》指出瘿瘤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主要采用“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散坚”的治疗方法,沿用至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

但在此基础上王教授认为,古代医家对人体的解剖学知识了解不够完善,对甲状腺的重要作用有所忽略。甲状腺大多以肿大、结节、肿块为主要特征,中医多称之为瘿病[2]。一味的认为瘿瘤的颈部肿大是气滞、痰凝、血瘀所致是不够的,还应意识到颈部的肿大与甲状腺肿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现代检测手段为中医辨证服务,是实现中医辨证现代化的重要方向[3]。

2 治疗经验

2.1重视理气化痰祛瘀王全年教授认为,患者患病与其体质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多食用加碘盐,但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此是因为患者疏于锻炼,体质较弱,工作压力较大,从而导致此病的盛行。甲状腺结节与患者的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多反映发怒时病情会加重,颈部壅滞不舒,气消则有所缓解。思虑恼怒忧愁日久,则肝气失于调达,气机郁滞,所以在治疗时应强调理气。而气能载血,推动血液的运行,气滞日久则多有血瘀,此时应判断患者是否有瘀血,及时活血化瘀,津液在脉道中运行,随着气的推动濡养全身。而气推动无力又会导致津液凝结为痰,所以气滞、血瘀、痰凝多同时存在。辨病时应面面俱到,不能只看到患者表面上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忽视了内部其他病症。

2.2重视软坚散结我国古代医家多将瘿瘤与病理产物的瘀滞划上等号,将瘿瘤主要分为气郁痰阻证、痰结血瘀证、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四类[4],治疗上强调理气、活血、化痰、清肝泻火、滋阴降火来消瘿。从现代解剖学看,颈部有一重要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王全年教授将多年的临床经验很好的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现古代医家对甲状腺的认识不够完善与全面,忽略了瘿瘤中甲状腺肿大是一大病机。因此在对此病治疗时,只强调顺气、化痰、活血化瘀是不够的,应当同样注重甲状腺的肿大,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加生龙骨、生牡蛎、橘核、荔枝核四味软坚散结之药。使之消肿,可有事半功倍之疗效。

2.3重视用药期间体质调理在服用中药治疗病症期间,同时要注重患者自身体质调节,更利于药剂发挥作用。王全年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健康设计法,患者在用药期间严格遵守此法,对疾病的康复会有很大帮助。此套方法主要有四点:①饮食宜清淡,少盐少辣。辛辣的食物对甲状腺有刺激的作用,且不利于中药的吸收,而瘿瘤患者多有气滞,气郁化火,此时再吃刺激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使病症加重。②多食素,瘿瘤患者多有新陈代谢亢奋的表现,烦热,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等,而动物蛋白质有刺激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加重潮热,多汗等症状。③每餐吃半饱,可少食多餐。吃半饱有两层含义:第一,瘿瘤患者虽食欲亢进,但消化功能差,吃过饱容易导致食物壅滞,从而使气滞症状更为严重。第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经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得以将水谷精微供养全身[5]。如若胃里已被食物填满,那么胃对药物的受纳腐熟必将减弱,不利于药物的吸收。④情志调节,瘿病多由情绪不畅而致。治疗期间,患者应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闭眼静坐,双手置于两膝之上,全身放松,脑中放空,将舌头顶于上颚,待口中唾液分泌到一口时,吞下。此法能使患者气机调畅,而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酶可以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

2.4组方应用海藻玉壶汤合柴胡疏肝散合软坚散结之药加减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为柴胡、陈皮、川芎、枳壳、芍药、香附、甘草,全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等功效。瘿病病人多有气滞,柴胡疏肝散可理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海藻玉壶汤药物组成为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海带,全方具有化痰软坚、散结消瘿之效。甲状腺肿大者,再佐以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橘核、荔枝核加减运用。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6岁。自觉颈部壅滞不舒,颈部肿大,经医院检查T3,T4均升高,颈部有甲状腺结节,确诊为甲亢。持续服用西药中药一年余未见好转,经人介绍转至王教授门诊。患者首诊症见颈部肿大,表面柔软,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活动,眼部轻微突出,自觉颈部壅滞不舒,头晕,胸闷,生气时症状加重,伴有心情烦躁,潮热,盗汗,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舌下有轻度静脉曲张。辨证分析,患者为中年女性,因情志不调,导致气机不畅,得知患病后四处求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导致气滞更甚,以致头晕胸闷,潮热,盗汗,舌红苔薄脉弦,为阴虚火旺之象。患者久病,肝肾不足,耗伤肾阴。舌下轻度静脉曲张为瘀血之征,气不行则推动血液无力。西医诊断:甲亢。中医诊断:瘿病。证型为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型。治法:消瘿散结,理气舒郁,活血化瘀,滋阴降火。方药:昆布12 g,海藻12 g,山慈菇12 g,白芷12 g,白蔹12 g,白附子8 g,白芥子1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清半夏12 g,夏枯草12 g,熟地黄20 g,茯苓12 g,炒白芍12 g,盐黄柏18 g,知母20 g,黄芩12 g,黄连12 g,瓜蒌皮12 g,蒲公英12 g,栀子12 g,川芎12 g,枳壳12 g,柴胡12 g,陈皮12 g,丹参15 g,桃仁12 g,红花12 g,赤芍12 g。水煎服,一日2次,连服14剂。二诊:服后胸闷头晕、潮热盗汗皆有所好转,仍有颈部肿大,瘀血症。嘱再用原方14剂。三诊:胸闷头晕、潮热盗汗好转,颈部肿块明显减小,睡眠差,上方加郁金12 g,合欢花12 g,连服7剂。四诊:诸症皆明显好转,颈部肿块肉眼已不可见,仍有轻微心烦,夜间手足心热,上方去熟地黄,加生地黄30 g,龙骨、牡蛎减半,连服7剂,症状解除。

4 小结

王全年教授治疗瘿病,坚持辨证治疗,继承古人经验的同时又勇于创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传统的理气、活血、化痰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软坚散结疗法,重视甲状腺肿大这一病因,重用软坚散结药。不拘泥于古方,随症加减用药,并提出养生与治病同重之理念,为病人进行健康设计,使患者疾病痊愈时,体质也有所提升。

[1]尹宝亮.关于瘿瘤类疾病共性诊疗理论的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2]钱彦方.甲状腺病中医论治体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20-2023.

[3]朱德增.重视中医辨证的现代化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6):6-7.

[4]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98-299.

[5]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o.14XZX027)

1.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4.012

1003-8914(2016)-14-2015-02

(本文校对:刘敬霞2015-12-07)

猜你喜欢
瘿瘤软坚散结瘿病
浅谈中医“五辨”思维在瘿病诊治中的运用
Intra-set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of thyroid cancer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ZHOU Zhongying
瘿瘤的启示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Ruanjian Sanjie Capsules(软坚散结胶囊) Inducing Renal Cancer Cell Apoptosis by Blocking NOTCH Signal Pathway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樱桃瘿瘤头蚜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初步研究
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有关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张娟教授治疗瘿病验案一则
刘华宝主任中医师治疗肝硬化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