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工”、“互联网+”给力中国智造

2016-03-10 10:27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机器人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机器换工”、“互联网+”给力中国智造

■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北京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

《中国制造2025》战略拉开了中国奔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大幕。继2015年3月28日《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首落泉州,《中国制造2025》地方版的序幕就此拉开。截至目前,已有江苏、福建、湖北、北京等省市相关行动计划陆续出台,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推进“机器换人”“互联网+”已达成共识。以福建为例,提出实施“机器换工”专项行动,推动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各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广东作为中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出台《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充分体现了其“制造”转向“智造”的决心,未来十年将完成智能制造六大主要任务。同年12月9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则明确,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将成为推动北京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

江苏17项指标8大工程让制造强省可感可知

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研制并示范应用一批高端智能化装备,建立首台(套)重大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促进示范应用单位与研制单位技术合作,提升自主创新重大装备的质量可靠性,满足江苏省产业高端发展需求

到2025年,研制并应用1000个首台(套)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装备比例达到50%;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装置自主化配套率达到80%以上;培育20个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

军民融合工程

建立健全军民技术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船舶及配套、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领域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以企业为主导,整合科研院所、重点客户等资源,采取政府支持、股权合作、成果分享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新模式,建设跨地区、跨领域、面向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的战略支撑平台。开展试点,制定完善规范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在智能制造等领域,选择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产业基础和科研力量的产业前沿领域作为培育重点,加快形成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体系

智能制造工程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构建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关键设计工具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中介服务机构。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组织创建示范智能车间。支持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上下游延伸,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

工业强基工程

围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工厂、绿色数据中心;推动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以内燃机、电机、工程机械及办公设备等为重点,实施再制造产业化项目,形成约10家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产品再制造企业;完善工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一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质量品牌建设工程每年选择若干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产业板块和品牌企业,形成核心技术配套能力、构建全产业链市场竞争优势为目标,组织重大质量攻关;推广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质量品牌高管培训和TQM普及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完善工业品牌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机制

制造业国际化工程以“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为重点,推动江苏省优势企业走出去、富裕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促进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构建江苏省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开展国际化企业示范试点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江苏2020年和2025年制造强省建设主要指标

类别指标2015年2020年2025年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021.31.7企业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人)8090100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件)5287120质量效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58890制造业增加值率(%)21.822.523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6.5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949810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77585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355270产供销财管理集成覆盖率(%)203040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29333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56.25860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企业数量(家)495560绿色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193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035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1020

●到2020年,力争建成5-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建成15家左右,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到2025年,制造业领域每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江苏省著名商标100件以上,江苏名牌120个左右,形成50个左右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福建2020年实施“机器换工”超10000台(套)

发展智能制造

●推动智能化改造。实施“机器换工”专项行动,推动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各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发智能终端产品。鼓励企业加快产品智能化转型,促进制造业产品与传感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和跨界融合创新

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到2025年,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大中型企业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实施制造业创新重大工程。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创新专项,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探索新模式,打造先进制造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鼓励有基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面向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机构,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物联网集成应用实施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支持创业苗圃、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载体发展。●培育制造业众创空间。积极探索创业孵化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创业基地、企业和创投机构发展众创空间,开展“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的“大企”带“小企”孵化、“产业基金+专业技术平台”的全产业链孵化、“交流社区+开放性办公”等孵化模式创新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

●组织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通过龙头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引入和工业电商转型,引导企业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的集成创新等新型模式创新,带动行业关联企业向新型网络化生产模式转变。●发展云制造。开展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制造业云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服务的开放共享,打造制造资源“池”,实现制造能力的优化配置。●促进工业物联网应用。深入实施工业物联网专项行动,引导企业通过传感器、嵌入式终端、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和产品的集成应用,形成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新型能力,实现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互联互通

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100家;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300家

广东2025年制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

构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

●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针对高端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等领域当前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部件、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速高精制造工艺与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体系和核心部件系统创新能力。●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着力建设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产业分工合作、创新资源开放合作、要素有序流动,发挥高新区“二次创业”、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对智能制造发展的促进作用。面向全省制造业需求,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建设珠三角智能制造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广州和深圳两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智能制造研发创新轴,重点建设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广东(东莞)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德工业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等新型创新平台。通过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开放型、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区域创新平台,推动珠三角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与创新体系一体化发展

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的工业机器人,加快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加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高端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建设10个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

●推动“互联网+生产制造”发展。推动制造企业开展O2O(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促进由基于产品的传统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新模式转变。●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跨领域、跨平台应用。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智能排产、过程控制优化、能耗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支持企业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开展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提升精准营销、精细服务水平。重点在汽车、石化、家电、电子信息等传统行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一代商业智能应用试点,挖掘利用产品、运营和价值链等大数据,实现产业重构和流程再造,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实现精准决策、管理与服务。推动企业产品、市场等有关数据的交换、交易和流通,建立经济运行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实施分类指导,针对部分行业的劳动力密集、作业环境恶劣、流程和产能瓶颈、高安全风险等环节,采取“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形式,分类组织实施“机器人应用”专项计划。开展行业示范推广,以项目推进、工程示范、行业推广为主要手段,择优确定“机器人应用”百项示范工程项目

安徽“十三五”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

安徽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体系

类别指 标 2014年2020年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8 1 1.2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0.7 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14.5 40 50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8.6 9 9.5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5.6 6(“十三五”期间)6.5(“十四五”期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77 90 10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0 75 90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30 55 70两化融合(%)—比2015年下降18%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2%绿色发展比2015年下降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5%比2015年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 85以上88

甘肃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甘肃制造业2020年和2025年预期指标

类别指标2015年2020年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6 1 1.5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0.2 0.4 0.8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80.3 82.5 85质量效益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两化融合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3(%)30 70 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45 65 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30 50 64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5%比2015年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5%绿色发展比2015年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23% 2015年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 75 79

湖南7大专项行动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机器人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