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医学术之特色*

2016-03-10 00:47熊延熙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喉科骨伤科灸法

熊延熙 丁 舸



【硕博论坛】

试述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医学术之特色*

熊延熙1丁舸2△

总结文献资料,阐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的学术特色。元代旴江医家危亦林实践经验丰富,临床辨证精准,诊治技术全面。危氏承前继后,勇于创新,既奉献家传秘方,又结合临床用方,著成《世医得效方》一书,书中对骨伤科治疗和预后上卓有贡献;组方用药配伍精当;在眼科、喉科等疾病的治疗及灸法、敷药等方面也颇具特色。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学术特色

危亦林(1277年—1347年),字达斋,元代医家,江西南丰人,师古不泥古,在各科辨证论治上既能传承,也善于创新,其编撰的《世医得效方》总结了他近40年的临床经验,现根椐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疏理,并阐述如下。

1 危亦林的学术精神

传承家学,博采众方:危亦林的高祖危云山精于大方脉,其家医风经五世不衰。危氏不仅传承家学,也虚心求教,先后师从江东山、范淑清等当地医家,还向他人借阅各种医籍,并仔细研读[1],从中获取治病救人之术。

胸怀博大,体恤黎民疾苦:危氏将祖传私藏之秘方验药,主动贡献于世,并善于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撰成《世医得效方》20卷,为后世医家留下了宝贵的临证经验,以救治广大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

注重实践,敢于创新:危亦林不拘泥于前人之术,临证时勇于实践,在骨伤科、眼科、喉科等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2 中医骨伤方面的特色

危亦林在骨伤科上的技术创新,主要是脊椎骨折和近关节部位骨折的治疗,以及创新麻醉方药等[2]。他还在骨折与关节脱位的部位诊断及分型诊断上独具匠心,扩充了中医骨伤科的诊断学内容[3]。

2.1正骨特色《世医得效方》立“正骨兼金镞科”,将正骨科成立为独立学科,故此卷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正骨学专著”,危亦林也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正骨科学家”[4]。危氏首次提到脊柱屈曲型骨折,并用悬吊过伸法复位及固定,比英国医生达维斯使用这一同样方法早600年[5、6]。危氏发明二种方法整复肩关节脱位,即“柞撑法”和“架梯法”[7]。危氏所采用的架梯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比现代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巴累氏采用的类似方法早200多年[6]。他指出髋关节是杵臼关节,依此提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治疗方法。对于髌骨骨折的后关节内血肿,提出“需用针刀去血”,贴药后用“竹箍箍住”,这成为后来“锁膝器”的前身。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危氏提出内翻和外翻两型,发明“牵引反向复位法”进行治疗。危氏详细描述了肘关节的解剖结构、脱位机制,记录了肘部骨折的复位固定方法。危氏认识到桡骨远端骨折是“其骨交互相锁”,他采用端提挤按的反向复位法及注意事项,并提出“只用手拽,断难入窠,十有八九成痼疾也”[5,8]。危氏拓宽了清创疗法,并创制曲针缝合,提出由内向外逐层缝合的方法,堪为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9]。《世医得效方》传到日本后就成为构筑日本古代正骨术的重要基石之一,可谓影响国际伤科教育第一人[4]。

2.2创新麻醉方药危氏依据前人经验,制麻药“草乌散”。危氏还记录了3个止痛方,即“寻痛丸、应痛丸和乳香散”。这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文献记载[4~6,10]。此外,危亦林提出按照年龄、体力及出血情况制定麻醉方法及剂量,再根据麻醉程度逐渐地增加或减少药量,与现代的外科麻醉原则相似[11]。

2.3骨伤科用药特色危亦林精于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并筛选出25味治伤药[12]。他还善于运用养血舒筋法疗伤,如活血丹“治患者血脉不和,筋急,行步不可,服之宽筋”,这也为后世的“平补派”用药提供了实践经验。对于瘀血尽清,气血已虚的骨折后期“筋骨未合,肌肉未生”者,危氏注重培元补肾法[5]。危氏的一些外用药方和治法,弥补了骨伤科内服药的不足,更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借鉴[12]。

2.4骨伤康复及预后《世医得效方》提出了内服药物康复、外用药物康复和功能康复,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和综合观[13]。危亦林认为膝关节脱位复位后,要经常活动,不加固定,但必须防止再脱位,这与现代GeorgtPerkins氏的主张相似[7]。

对于骨伤疾病的预后推断,危亦林首倡“十不治症”,开创骨科创伤预后诊断之先河[14]。危氏所说的“十不治症”并非不治之症,只作为一种预后诊断,对当今的骨科临床仍具有启发作用。”

3 方药特色

3.1“十九畏”药物的临床使用《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的十九畏药并用的有十余首方剂,说明危亦林认为十九畏药并非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书中记载了官桂与石脂,巴豆与牵牛,人参和五灵脂,乌头与犀角等配伍经验,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畏药合用,多是丸、散之剂,和今天常用的汤剂并不相同[15]。

3.2方剂配伍及分类《世医得效方》载方3300首左右,既有前人的名方,又有许多自制方剂,如苍术散(即二妙散)、五仁丸、十味温胆汤等,这些方剂配伍合理,效如桴鼓。如苍术散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一寒一热,清热燥湿,标本兼顾。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令步履艰苦,及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躄,一切脚气。五仁丸由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等6味药组成,方中杏仁润肠通便,肃降肺气,方中多为仁类药,以助杏仁润燥滑肠,且润肠不伤津液, 陈皮理气行滞,全方配伍润行相合,肠肺同调,用于治疗大便干燥,艰涩难下,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十味温胆汤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枳实、陈皮理气行滞,气顺痰消,白茯苓渗湿健脾,加益气养血、补心安神之条参、熟地黄、酸枣仁、大远志和北五味子,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补泻合济,补而不滞,共奏化痰宁心、益气养血之效,以治痰浊内扰、心胆虚怯之证。与严用和《济生方》之归脾汤相比,《世医得效方》所载之归脾汤“治思虑伤脾,心多健忘”,还增补了“为脾不能统摄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

此外,危亦林在方药分类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他的《世医得效方》以元代所定的医学十三科目进行分类,为后世方书提供了许多考证资料,对方剂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

4 中医喉科的特色

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是我国最早的喉科专卷[16]。特色有以下几点。

4.1重视气血流通,用药精当危氏喉科临证,重视气血流通。如治牙宣,用郁金散、槐花散、揩嗽方等,方中常配伍枳壳、当归、陈皮等调畅气血之品,体现他善于调血理气之风格。危氏运用理肺利窍法治疗伤寒咽喉不利,常用药如麻黄、陈皮、半夏等品宣邪理肺利窍。同时危氏还提倡运用《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方法,配以木香、枳实等品散寒行气,使化痰之效更显[16]。

4.2首创新论“喉风十八症”他首创了喉风的分类,明晰阐述了单蛾风、双蛾风等喉科18种喉风症的辨识,这对当时喉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16]。

4.3重治患部,倡导喉科针灸疗法危氏创导咽喉口腔患部进行喉针、喉药、喉枪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反映了其针药结合、内外兼治的临证风格。《世医得效方》记载了56个病症可采用针灸疗法,取穴精简,针刺灸疗方法亦均随文阐述,病证和用法均直白明了,疗效显著且便于掌握运用[16]。同时危亦林针药并重,提倡“对病而知证,因证而得药”,这也成为喉科辨证论治的临证指南。

5 中医眼科的特色

危亦林出身中医世家,其伯父熙载精于眼科,亦林得其真传[18]。《世医得效方》在眼科的特色有以下几点。

5.1完善五轮学说和八廓学说五轮学说源于《黄帝内经》,直到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才将眼部划为五轮,分属五脏,借此说明眼部的解剖、生理和病理,指导辨证。八廓学说最早见于《三因方》,危亦林赋予它新的名义,用自然界八种物质来命名。危氏不仅将八廓对应到脏腑,而且用绘图的方法描述了每一廓的主病和病因[17]。

5.2补充眼科辨证的从内论治,注重调理脏腑《世医得效方·眼科》中列举了七十二症方,使论治契合临床实践。在眼病的分类论治上他又提出了新的见解,尤其从内论治外障眼病更具特色。他将眼部的病变归属五脏,再以方药治疗脏腑失衡,从而根治疾病。危氏在书中立虚、热、风、气诸证,最终与脏腑相关,这是对后世治疗眼病的启发。尽管危氏在治疗上重内轻外,存在偏颇,但是他为推动眼科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17]。

6 中医灸法的特色

6.1广泛运用灸法《世医得效方》中的灸法以《千金要方》为宗,治症广泛,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对阴证伤寒、病冷、阴毒、阴癫等虚寒属阴之证,多用灸法[18]。

6.2选穴精准,灸有先后《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了运用针灸治疗的56种病症,灸法治疗十占有八,用穴达104个。每一病症多选用一至两穴,选穴配伍精当,在穴名后详细说明了取穴的方法,便于临床运用推广。对于不同病症,危氏对穴位施灸的先后顺序也有强调[18,19]。

6.3灸量随证,以意酌量危氏虽宗前人之法却不拘泥其数,在灸量方面既有传承,亦根据实践经验进行了加减调整,如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年纪、施灸部位等,进行综合辨证,选用不同的灸量施灸[18]。

6.4注重灸式,隔物增效《世医得效方》提到的灸法除了有艾炷直接灸以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药灸等,对施灸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各种民间验方,如熨法、涂脐法、掩脐法、火灸法等进行了收载[18]。

6.5灸后调护,助其向愈对于灸后的护理调治,危氏也比较重视。尤其体现在他采用灸法治疗各种疑难病证时,以施灸的调护、穴位配伍等方面的论述[18]。

7 中医敷药的特色

《世医得效方》记载外敷药有30余种,主要为植物及矿物类。在外敷用药上,危氏常用生姜、生地黄、绿豆等取材方便,易于实用之药;在外敷用方上,危氏使用的敷药多用单方,复方配伍精当,用药不过5味。在敷药用法上,危氏根据敷药的药性,在制作过程中以不同的方法来最大地发挥疗效[20]。

8 结语

危亦林[21]不仅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全科临床医师,而且是一位敢于创新的医学家。他公开秘方,贡献所学,实事求是,编撰的《世医得效方》立论精当,证治详明,方药严谨,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是一本值得医家认真研读的中医著作。

[1]罗尧岳,刘锐.浅论危亦林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1-2.

[2]夏铂.中医骨伤科技术发展史论[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3]王宇恒.中医骨伤科整复固定技术史论[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4]徐春娟,何晓晖,王河宝.试析旴江医学中的医学独创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744-2747.

[5]齐秀娟,陈建国,沈霖.《世医得效方》的骨伤科成就[J].中国中医骨伤科,2005,13(5):66-68.

[6]刘晓庄,杨卓寅.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骨伤科学术内容探讨[J].江西中医药,1993,24(2):15-17.

[7]黄俊卿,韦贵康,李桂文.《世医得效方》对骨伤科正骨手法的贡献[J].广西中医药,1990,13(5):33-35.

[8]崔秀仁,赵勇,关继超,等.学习古代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文献的体会[J].北京中医药,2009,28(4):271-273.

[9]叶明花.朱权刊刻《神应经》考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2(6):22-24.

[10]南东求.从《黄帝内经》到《世医得效方》看骨伤科的发展[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4):47-48.

[11]孙卫东,温建民.中医骨伤科手术发展史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1):63-65.

[12]邹来勇,涂国卿,汤群珍.《世医得效方》伤科证治特色[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3):56-57.

[13]梁润英.《世医得效方》中骨折的康复特色[J].中医研究,2005,18(2):49-50.

[14]胡立敏.危亦林创伤“十不治症”刍议[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7(4):8.

[15]常敏毅.《世医得效方》中十九畏药物并用的探讨[J].药学通报,1988,23(9):560-562.

[16]卢嫏环,谢强.旴江名医危亦林喉科学术特点初探[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2):8-11.

[17]肖家翔.《世医得效方》眼科学术成就举要[J].黑龙江中医药,1991(3):50-51.

[18]张佳丽,刘密,刘金芝,等.《世医得效方》灸法浅议[J].福建中医药,2013,44(3):48-49.

[19]吴海霞,杨宗保,魏稼.危亦林针灸学术思想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4(5):3-5.

[20]邹来勇,何忠锅.浅析旴江医家危亦林之《世医得效方》敷药特色[J].中医文献杂志,2012,30(4):30-31.

[21]长青.危亦林[J].江西中医药,1993,9(2):37.

Discussion on the TCM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EffectiveFormulaHandeddownforGenerationsWritten by Wei Yilin

XIONG Yanxi1DING Ge2

(1. Grade 2015 Graduate, Basic Medical School,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Nanchang 330004, China; 2. Basic Medical School,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Nanchang 330004, China)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EffectiveFormulaHandeddownforGenerationswritten by Wei Yilin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literatures. Wei Yilin, a Xujiang doctor of Yuan Dynasty, has a wealth of medical experience. He has accurate clin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Through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he finished writingEffectiveFormulaHandeddowndownforGeneration, which contains his secret recipe and clinical prescription. In particular, his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His matching is precise. He has many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in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throat, moxibustion therapy, topical application of drug and so on.

Wei Yilin;EffectiveFormulaHandeddownforGeneratio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No.2014ZR009)

1.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5级(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17

1003-8914(2016)-20-2944-03

�有智

2016-03-05)

猜你喜欢
喉科骨伤科灸法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更正: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更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