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获诺奖与中医复兴(下)

2016-03-10 00:47尹亚东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西医科学体系

尹亚东



青蒿素获诺奖与中医复兴(下)

尹亚东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当然可喜可贺,也会对中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仅肇始中医复兴。因为青蒿素是“科学”体系西医研究方法的产物,诺贝尔奖也是“科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奖项,所以此次获奖其实与“非科学”体系的中医没有多大关系。另外,中医尤其不能因此项诺奖就受到错误研究方向牵引而在不适合中医发展传承的歧途上继续行走。中医目前的管理、教育、传承、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中医队伍虽逐年增大解决了中医活着的问题但因真正的中医人才逐年减少而很难解决中医发展问题。所以,唯有中医具备了与西医完全不同的顶层设计的管理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奖励评价体系,中医高等教育能够成批培养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疗效优越的真正中医后继人才,中医教育及中医职称考试不必强制引入大量西医内容,全世界中医都要在中国制定的中医特有评价体系里评定世界级奖项,才能说明中医已具备了和西医站在一起的不同体系需要的能力与自信,中医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而复兴了。

诺贝尔奖;中医;西医;科学;非科学

3 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基础大变易制约着中医复兴

毋庸讳言,中国社会百多年来已形成了事实上的文化基础大变易。目前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以“科学”体系为代表西方文化占统领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一直在持续弱化。这种社会文化基础的大变易在方方面面客观上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传承。在没有充分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中国古典哲学方法论养成的前提下,对于进入中医高等院校学习中医的初学者来说,基本不可能在没有能力分辨文化形态差别的情况下,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自然接受。在面对不同于西医体系的中医陌生语言、陌生知识、陌生思维模式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陷入迷茫;而面对祛病延年这样的同一目的,中医理论认识和他们中学学习的科学认识及大学学习的西医知识相互矛盾,则必定会认为相互矛盾的知识只有一方是正确的[6]。中医理论因为注重“形而上”的实用而非“形而下”的实体、实证,很难目见、实测,而西医学则刚好相反,所以初学者会自然而然接受西医而必然会认为中医是唯心的、虚构的、不可靠的,就一定会对中医理论深疑不信。笔者接受过中医高等教育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所以以上并非妄语臆测而是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庆幸家学渊源使笔者有一定的学术定力而未迷失。中医本科教育大量设置西医课程,本科毕业还弄不清阴阳意义的大有人在。而研究生教育又继续学习灌输西医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所以这样的中医高等教育必然会让初学者“迷糊”,所以培育出的真正中医人才占比一定很低!培育出大批弱化的中医甚至中医内部的反对派也是必然之理!所以中医高等教育真的是在“培养自己掘墓人”!此方面更为详细的讨论参见拙文《从文化基础看中医教育传承之困(上、下)》,此处不赘述。而如果作为中医人才培养主渠道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中医人才只能满足中医存在延续的目的而不能承担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中医想复兴无疑非常艰难!

因为中医教育在传承方向、方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及大学毕业后就业和收入导向的问题,目前真正的中医队伍是急剧萎缩的。而即便耐得住寂寞、通过个人长期努力归属到了真正中医群体,整体的疗效水平也是在下降的。因为文化的根脉断了!牵涉八卦、六卦、运气的典籍都读不懂了!在1929年南京政府通过余云岫“关于废止旧医以扫清医事发展之障碍案”议案前后,西医当时的从业人员不超千人,中医药从业人员保守估计也超一百万人[7]。而目前的中国,西医院与中医院比例6∶1;教育机构西医与中医比例3∶1;从业人员,西医与中医比例5∶1。即便在所谓的中医院,有能力用中医方法用汤药开方治病的真正的中医师,也仅占10%左右[8]。

西医在中国兴盛的标志,是赴日学习西医的大量留学生归国。以这一部分时代精英映衬那个时代文盲遍地,加上当时浩浩荡荡的“民主、科学”社会变革洪流,所以这些精英归国之后,很快就能进入国家政权顶端而影响政策制定。其实新中国成立至今仍如此。因为时代认识的限制及急于国家发展的操切,他们不免会从“科学”为代表西方优势文化出发,只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浅陋不堪的部分,不顾及传统文化中大量精华的东西,甚至全面否定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中医,自然首当其冲。建国后虽不能再像余云岫那样明目张胆消灭中医,但管理制度、高等教育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奖励评定制度等一系列按照西医学科特点制定的政策,客观上对中医的限制、改造其实一直在进行。本质上仍然是挖中国文化根脉、强制中医往西医“科学”体系上靠近,中医想真正走自己的道路其实仍然艰难。几十年延续下来,当前即便中医业界内部,一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精英人才甚至中医高层管理人才,经过如此孜孜不懈被洗脑,自觉不自觉间已成为这种行为的代理人。很少或基本不考虑中西医体系差异的问题,也不反思全面西化的中医教育问题,只是把中医疗效水平不高归咎于中医的“不科学”,自觉的搞进一步的“中医西化”,实质上成为了灭绝中医的帮凶。一直很不解,同为愉悦身心目的,世界上可以歌剧、舞剧、话剧、中国传统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存,那么同样以祛病延年为目的的医学体系,既然不能互相替代、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既然西医也没有独立解决所有疾病预防治疗的绝对能力而具有唯一存在的合理性,那么为什么就必须是西医一统天下呢?多一种途径、多一种方法、多一种选择不好吗?中医界真的再也不能刻意逢迎而不惜把自己整残废以求别人认可了!文化压榨、文化自卑太可怕了[5],已经快把中医置于死地了!中医同仁们,警醒吧!

文化的作用就如土壤,中医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土壤里生发就在这个土壤里成长延续恐怕是最好的。否则,正所谓“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是会变种的。橘变为枳尚堪一用,而如果中医飞蛾投火般盲目往西医体系上靠,即便诺贝尔奖得了许多,也是“废医存药”,中医就真的会死在我们手里!

4 从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出发增强文化自信则中医仍有复兴希望

仔细观察思考目前中国中医队伍的诊疗水平、教育传承和研究现状,中医的存续发展真的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了。

虽然短时期中医复兴仍不乐观,但正所谓“物极必反”,“一阳来复”之下,笔者已约略感觉到中医发展的一丝暖意了。中央高层的文化自觉要求发展中医,社会大众的文化醒悟要求中医发展,甚至包括国外中医快速发展且相对于国内发展条件更宽松更适合的倒逼,对中医的传承发展,都是利好消息。

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变化是缓慢的,经百年演变而至今日,所以中医不可能再坐等社会文化基础变易。近现代以来,在持续的恶意灭绝、戕害以及盲目西化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过程中,中医的学科基础已被严重扭曲,甚至可说是挖根基、掘祖坟式的灾难性破坏。所以挽救中医真的需要有“将中医从根救起的决心和毅力”(李致重语)。如果国家高层,包括中医管理高层对中医有清醒的认识,想发展中医,想中医复兴,则必须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基抓起。否则所有的努力,要么是盲人瞎马,要么是南辕北辙,对中医恐怕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做法。此方面具体的论述参见笔者《从文化基础看中医教育传承之困(上、下)》。

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也必然以中医复兴为重要特征之一。而中医的复兴,则必然从中医自成体系始,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中医的管理部门必须完全独立于西医且由真正懂中医爱中医者主持;中医高等教育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古典哲学奠基、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于西医;中医的考试考核必须完全脱离目前西医制定的标准;国家必须建立中医独有的评奖体系、各国中医从业者需来中国获得中医世界级奖项!所以,什么时候中医院校能够成批培养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熟读历代中医经典,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处方用药且疗效优越的真正中医了;什么时候中医职称考试不必强制引入大量西医内容,什么时候中医不追求SCI论文、不追求“诺贝尔奖”而可以在自己的评价体系里评定国际大奖了,中医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而复兴了!

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笔者是在白日做梦说胡话。但中医要想复兴唯有如此、必须如此、也有可能如此。唯有是指中医的传承学习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自己特有的教育传承之路;说必须则是因为中医作为与西医完全不同的学科体系却要完全依附于西医设计的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奖励评价制度,覆巢之下仰人鼻息,那么有意无意之中、主动被动之间,中医必不能保持自身个性。没有了个性的四不像中医,称中医都勉强,谈复兴是妄想;说可能如此是因为,中国要想领袖全球、华族要想卓然世界,全然丢弃自己传统文化精神而仅凭偷师学艺而来的些许西方文化衣冠,在西方文化专制者看来恐怕就是沐猴而冠,根本不可能得到认可。说不好听点,就是没有了自己文化精神的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而已!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巨大包容性正是其最主要特征。如果我们能够把以“科学”体系为代表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变化而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抛弃本土文化自卑,把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充分挖掘、提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好精神文化储备,无疑是谋国之道,而且也是必经之途。那么作为国人,即便你是西医,即便你不理解中医甚至反感中医,但中医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系。是不是应该以“和而不同”的胸怀,给中医一点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回归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系统、最具代表意义的中医,总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

综合而论,无论哪一种医学模式,祛病延年都是其根本宗旨和终极追求。所以毋庸置疑,临床疗效才是批判所有医学体系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标准。而从临床实践出发,即便主流医学强势如斯的西医,当然也包括式微百数年、目前难止颓势的中医,其实都不具备解决所有生命健康问题而唯一存在的合理性。中西医学,其实就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祛病延年这个大目标之下,具有现实的互补性,所以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文化的生命力细密绵长,中医的疗效安全可靠,所以不管是文化知识浅薄而仅凭意气为“科学”卫道者,或者收受国外资助而屁股坐歪、数典忘祖妄图消灭中医的不肖子孙,百年来都没有达成的目标,现在基本很难实现了!目前逐步昌盛的基层百姓文化觉醒带来的“中医热”,中医人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逐步回归而更多的思考中医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方法,国家最高领导层的文化自觉而努力推动全国甚至全球的中国文化传播,这些必然会促进中医的全面复兴。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在贵州团谈起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时,笔者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懂中国文化才有可能理解中医、支持中医!理解支持多了中医才能有发展的土壤!虽然目前中国社会经百年文化变易洗礼已是科学体系为代表西方文化盛行的整体氛围下,中医想恢复百年前疗效水平和队伍规模及社会地位,很艰难!很艰难!很艰难!但中医人仍然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也只有偿还了百多年来中医发展内外交困的历史欠账,中医才能自强自立,才能逐步有能力和西医站在一起,担当好人类健康长寿这个终极目标的另一轮、第二翼,才能为全人类做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类似文章的结尾,总会说几句题外话。笔者世家出身,自幼耳染目濡,知道中医真正的疗效没有现在这么不堪!中医真的不能再主动看齐西医实质求死而恰恰需要保持自身个性涅槃而生!正因为对中医的喜好发自内心,所以非常痛心于中医几十年来内外交困下盲目的自我改造、自我阉割而终至沦落!所以虽然人微言轻、认识浅陋,也要不遗余力为中医呼吁!用心操切不免言词刻薄,希望同道老师们体谅!衷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中医的发展奔走呼吁!

姑妄言之!姑妄读之!欢迎探讨!

[1]尹亚东.试论中医的科学属性与发展方向(上)[J].光明中医,2016,31(3):309-311.

[2]尹亚东.试论中医的科学属性与发展方向(下)[J].光明中医,2016,31(4):463-465.

[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10.

[4]邵启峰,尹亚东,刘书红.过敏性紫癜对应中医病名辨析—《中医外科学》“葡萄疫”命名商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2):89-90,92.

[5]刘书红,尹亚东.从近现代存续看中医发展忧患及希望[J].光明中医,2015,30(12):2510-2513.

[6]张瑞,王庆宪.中医教育事业的困惑、症结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4):57-58.

[7]DACHE ELLIarr.Towards a postmodem integral medieine[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1996,2(4):531-537.

[8]梁秉中.从中医存废的辩论看医疗界该如何取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21-25.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舞阳 4624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60

1003-8914(2016)-20-3036-03

�书红

2016-01-17)

猜你喜欢
西医科学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科学拔牙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