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研究进展*

2016-03-10 00:47薛晓红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疗效

柴 辰 薛晓红



【科研进展】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研究进展*

柴辰1薛晓红2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索还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使其对该病的治疗手段相对局限。而中医医家运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从湿、瘀、痰等方面进行辨证分析,运用单方或自拟方药加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成药制剂等各种手段与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中医药疗法;结节性红斑;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关于“结节性红斑”的明确记载,但是从其临床表现来看,类似于中医古籍中的“瓜缠藤”“三里发”“肾气游风”等疾病。《医宗金鉴·瓜藤缠》云:“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

许耀芳[8]认为结节性红斑因脾气虚弱,水湿运化无力,湿蕴化热,湿热下注,日久络阻血瘀而生。李霞[9]认为本病治疗重点在脾,结节性红斑常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郁化热而下注;或体虚之人,气血不足,寒湿易于外袭,客于腠理,终致脉络阻塞,气血壅滞而生结节。本病好发于下肢,因脾主肌肉四肢。唐定书等[10]认为, 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本病初期多实证,治以祛邪为主,日久多由实转虚,或虚中夹实。治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攻补兼施。结节性皮损多为热毒、血瘀、痰湿及风邪等实邪阻于经络所致,而下肢实邪之所以产生,除邪气本身之外,往往还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马延萍[11]认为, 病机总属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本病为血分蕴热,外感湿邪,湿热相结,阻塞脉络而致气血瘀滞,凝为结节;或由于脾虚,水湿内生,湿郁化热下注,阻滞脉络,瘀滞而生结节。

2 内治法

2.1辨证论治

2.1.1从湿论治王道豹[12]、庞学丰等[13]认为该病应从湿论治。王道豹根据不同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分该病为三型: ①湿热蕴结型: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治则,方剂为白茅根、瓜蒌根、茜草根、紫草根、板蓝根; ②寒湿蕴结型: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经为治则,方剂为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③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则,方剂为当归、防风、白芍、黄芪、党参、白芷、桔梗、紫苏、川芎、枳壳、乌药、厚朴、肉桂、槟榔、木通、甘草。庞学丰认为,本病的发生,大多归结于湿热为患,其病因病机需分虚实两端,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四型:①外感湿热型:治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兼以甘淡渗湿、凉血活血通络。组方:金银花、连翘、丹参、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茯苓、芦根、生甘草。②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组方:蒲公英、黄柏、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泽泻、通草、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生地黄、忍冬藤、甘草。③寒湿闭阻型:治宜温阳健脾、通络理湿。组方: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桑寄生、鸡血藤、大枣、甘草。④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通络、化瘀散结。组方:桃仁、红花、当归、熟地黄、赤芍、川芎、紫草、鸡血藤、地龙、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

2.1.2从瘀论治戴行赉[14]将 60 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分为四型,均用自拟祛瘀散结汤治疗:①血热夹瘀型:用祛瘀散结汤加栀子、黄柏、银花、连翘等;②寒凝血瘀型:上方加桂枝、麻黄、制附子、鹿角霜等;③气滞血瘀型:上方加香附、延胡索等;④气虚血瘀型:上方加黄芪、党参等。治疗结果:痊愈率 63.3%,显效率 21.7%,有效率 15.0%。

2.1.3从痰论治李学勇[15]则从痰瘀论治,以化痰散瘀为治疗大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和感邪之殊同,可分为以下3型:①痰热壅结型:治以涤痰散瘀、清热解毒,方用温胆汤加味,药用陈皮、茯苓、法半夏、枳壳、竹茹、浙贝母、金银花、土茯苓、威灵仙、玄参、当归等;②痰湿蕴结型:治以健脾化湿、消痰祛瘀,方用四君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药用茯苓、白术、党参、丹参、乳香、没药、当归、陈皮、法半夏、竹茹等;③寒痰瘀滞型:治以温脾化痰、祛瘀散结,方用阳和汤加减,药用鹿角胶、肉桂、干姜、熟地黄、麻黄、白芥子、白术、茯苓、甘草、当归、丹参等。

2.2单方论治近年来,许多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运用单个成方加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霞[9]运用实脾饮加减以温阳实脾,行气利水,基本方:茯苓、白术、炙甘草、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草果、木瓜;关节酸痛者加延胡索、鸡血藤;伴咽痛头痛加木蝴蝶、牛蒡子;皮肤灼热红肿、结节色红,加连翘、金银花;皮损在下肢加牛膝,上肢加桑枝。治疗56例结节性红斑的患者,其中痊愈 30 例,占 53.57%;显效 17 例,占 30.36%;有效 6 例,占10.71%;无效 3 例,占 5.36%(总有效率为 94.64%)。

查阅文献,较多医家在运用单方论治时都从“瘀”论治。张艳丽等[16]认为运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咽痛者加板蓝根、金银花, 发热者加石膏、芦根, 关节痛者加独活、威灵仙; 下肢浮肿加防己、冬瓜皮,较单用西药吲哚美辛片能取得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张淑梅[17]认为该病应运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化瘀散结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陈文阁等[18]认为该病归根到底为“瘀”所致,因此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党参,局部灼热者加栀子、黄芩;下肢肿甚者,加茵陈蒿、防己,酸重明显者加川牛膝、木瓜,痛甚者加延胡索。该方联合西药抗生素加激素,较单用西药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赵诚[19]、陈萍[20]、王会英等[21]认为本病应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因此王会英运用赤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丹参、党参、甘草等治疗该病,临床发现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丙种球蛋白、血沉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复发率低。

根据临床表现与症状,许多医家在从湿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单方治疗该病。孙治安[22]认为该病是由肝郁化火,湿热下注引起,因此,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结节高出皮面,疼痛较甚者,加莪术、三七、地鳖虫; 月经量少且夹有血块者,加桃仁、益母草、漏芦; 白带量多者,加苍术、山药、薏苡仁; 白带黄且臭秽者,可加土茯苓、败酱草; 外阴瘙痒者,可加白鲜皮、苦参、蛇床子; 乳房小腹胀痛者加青皮、乌药; 如气郁化火,烦躁易怒,舌赤苔黄者,加郁金、天花粉等。徐进杰等[23]入组了湿热瘀阻型结节性红斑患者36例,运用活血清热汤进行治疗,方药为:川贝母、赤芍、当归、土茯苓、生薏苡仁、川牛膝、川芎、黄柏、鸡血藤、砂仁、夏枯草、金银花、连翘、生甘草,结果:治愈13例,好转16例,未愈7例,有效率为80.55%。宋喜英[24]认为该病是运用加味三妙汤以清热除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方药为:苍术、黄柏、牛膝、夏枯草、生地黄、土贝母、赤芍、茜草、白茅根、丹参、甘草。如咽痛,发热加牛蒡子;关节痛甚加秦艽、威灵仙; 下肢肿甚加赤小豆、冬瓜皮; 如病情迁延,伴有伤阴则佐以养阴,将方中苍术改为白术,另加玄参、麦冬。

3 外治法

各位医家在重视内治的同时,对于外治法治疗该疾病也有一定进展。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外治法需建立在内治的基础上,辅以外治,疗效更为满意。吴爱萍[25]认为,青鹏软膏为外用的中成药,具有消炎、消肿、行气活血、止痛止痒的功效,用来治疗结节性红斑,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更佳。孙治安[22]认为,在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同时,应外敷金黄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祈建湖[26]运用益黄膏(益母草、黄柏、大黄、苍术、厚朴、陈皮等)与止痛消炎膏(独活、芒硝、生天南星、生草乌、冰片等) 外敷对比,发现益黄膏总有效率为97.30%,止痛消炎膏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显著,益黄膏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更满意。宋喜英[24]认为在服用加味三妙汤的基础上,佐以二味拔毒散合如意金黄散茶汁同蜜混合外敷,对比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的患者。内外相结合的中药可起到清热除湿,活血散瘀,止痛消肿的功效,其结果总有效率为97.14%,而单用克拉霉素缓释片的总有效率为80.0%。综上所述,中医学的内外相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 中成药制剂

近些年来,中成药制剂治疗结节性红斑,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赵诚等[27]以验方清络通脉片和通塞脉片对比,清络通脉片总有效率为92.5%,通塞脉片总有效率为87.5%。服用清络通脉片较服用通塞脉片的患者在丘疹、紫癜、风团、小水疱(血疱)、多形性红斑、结节、疼痛等方面缓解显著。张建波[28]认为,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可清利湿热、解毒、化瘀通络,较予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结节性红斑,作用迅速,疗效较好。吴敬云等[29]纳入了35例结节性红斑患者,运用雷公藤多甙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治愈2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0例。且使用方法简单,药物价格低廉, 能降低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有较好的依从性。相对于中药汤药来说,中成药制剂有其使用便捷的优势。对于那些服用汤药有困难的患者来说,中成药制剂似乎更好接受。但中成药也有不足的地方,因其成分固定,不能根据患者病情的时时变化来随时调整用药,有可能会延长病程。

5 伴发疾病

临床上,会有多种疾病的发生伴发结节性红斑。王泽芳纳入了283例结节性红斑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伴有结核杆菌感染94例,链球菌感染25例;白塞病5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淋巴瘤2例;病因不明66例,因此,认为本病与感染性疾病最为密切,多见于结核杆菌及链球菌感染[4]。程涓等[30]报道,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4例。彭朝权纳入102例结节性红斑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发现风湿性疾病既可以是结节性红斑的首发,也可以是继发,且皮疹分布多较广泛[31]。姚志刚等报道发热伴双下肢肿痛与结节性红斑1例,发现该患者为结核感染诱发的 Poncet 综合征[32]。据文献所述,结缔组织病也有可能引起结节性红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血管炎性损伤有关[33]。综述文献,在许多不同的疾病发生时可伴发结节性红斑,西医并未完全明确该病的病因病机,因此这些疾病到底其发生与结节性红斑有没有联系,以及有着怎样的联系,需要不同医家进行不断的探索。

6 讨论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反复发作、病因复杂的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还未明确,因此病因学治疗就相对困难。在这方面,中医学就发挥了优势,各位医家大多从湿、瘀、痰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运用不同的理法方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病上面有其独有的长处,但其自身亦存在一定缺陷:不同的医家对其理解较为繁杂,目前并未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这也是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困惑;各个临床实验所纳入的病例数量较少,需要大型的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方药的有效性,才能更有力地得到广泛认可;中成药制剂治疗该病,使用方法较为便利,较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处理与治疗,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会伴发结节性红斑的出现,这其中的联系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60.

[2]Richard B Odom,Willian D James,Timothy G Berger.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9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0.

[3]陈丽莉,吴景良.结节性红斑24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2,18(3):406.

[4]王泽芳.283例结节性红斑临床分析[J]. 华西医学,2010,25(6):1089-1090.

[5]Requena L, Requena C. Erythema nodosum [J]. Dermatol Onlin,2002,8(1):4.

[6]徐舰,朱惠军.结节性红斑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8(4):512-513.

[7]陈圣安,骆肖群.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与结核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8]许耀芳.益气扶正祛邪法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6):382.

[9]李霞.实脾饮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56例[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89-90.

[10]唐定书,杜茂涛,龙淼.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结节性红斑32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11):92.

[11]马延萍.中医辨证治疗结节性红斑10例[J]. 新疆中医药,2001,19(3):85.

[12]王道豹.中医辨证方剂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2015,58(4):427-428.

[13]龙朝阳,王乾,潘燕,等.庞学丰教授治疗结节性红斑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49-150.

[14]戴行赉,范利,孔昭遐,等.祛瘀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60 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0):462.

[15]李学勇. 结节性红斑从痰瘀论治[J].江西中医药,2010,41(7):10.

[16]张艳丽,黄显峰,梁爱芳.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3,28(3):433-434.

[17]张淑梅. 化淤散结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结节性红斑45例临床疗效分析[J]. 贵州医药,2015,39(12):1100-1101.

[18]陈文阁,王茜.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3,41(4):106.

[19]赵诚,曹烨民.清络通脉片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5):49-51.

[20]陈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38例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61

[21]王会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丙种球蛋白和血沉的影响[J].2015,33(8): 72-73.

[22]孙治安,李相中. 龙胆泻肝汤合金黄膏治疗结节性红斑8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3(6):56.

[23]徐进杰,陈绍斐. 活血清热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结节性红斑36例[J].中医研究,2014,27(4):29-30.

[24]宋喜英. 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1):45-46.

[25]吴爱萍,边芳. 青鹏软膏外用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5,34(8):607-608.

[26]祁建湖.益黄膏外敷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60-861.

[27]赵诚,曹烨民.清络通脉片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5):49-51.

[28]张建波,栾宏伟,魏秀梅.茵栀黄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299.

[29]吴敬云,明清平,潘海涛. 雷公藤多甙与丹参注射液联合运用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154-155.

[30]程涓,丁华野,杜玉堂,等.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4例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8):488-490.

[31]彭朝权,朱国兴,余步云,等.102例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J].岭南皮肤病科杂志,1999,6(4):8-9.

[32]姚志刚,乔飞,袁征,等. 发热伴双下肢肿痛与结节性红斑一例[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3):427-430.

[33]李园园,李恒进,赵华. 结节性红斑117例临床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3):170-172.

上海市教委预算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30304113305)。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61

1003-8914(2016)-20-3039-04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上海 200437)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反复发作、病因复杂的炎症性皮肤病。组织病理检查为间隔性脂膜炎,主要表现为小腿伸侧突发对称性、疼痛性鲜红色结节,有压痛,无溃破,可自然消退[1]。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2],有文献报道,其可呈慢性病程,病程从数天至数年不等[3,4],西医对其病因病机还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可能是机体对某些病原微生物抗原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也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5]。诱发本病最常见的抗原可能是β溶血性链球菌与结核杆菌[6,7]。而中医药在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在治疗该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宏莉

2016-03-15)

猜你喜欢
结节性红斑疗效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木星的小红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