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高效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6-03-10 12:21崔秋英邱长玉林强张朝华朱光书石华月陈芳朱方容
广西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硬枝绿枝蚕业

崔秋英,邱长玉,林强,张朝华,朱光书,石华月,陈芳,朱方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 530007)

·专题与综述·

桑树高效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

崔秋英,邱长玉,林强,张朝华,朱光书,石华月,陈芳,朱方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 530007)

从影响扦插发根的环境条件、插穗内在品质、扦插基质、内源物质、生根剂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桑树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桑树扦插快繁育苗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桑树育苗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方向。

桑树;扦插育苗;高效;生根剂;研究进展

2000年以来,广西在“东桑西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人力资源,从2006年以来至今,蚕茧产量一直稳居全国之首,2015年全区桑园面积已达20.14万hm2[1]。近年来随着桑蚕产业科技创新力度的推进,桑园面积的扩大,桑产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由传统养蚕用桑逐渐向多元化、多用途桑(专用果桑、菜桑、药桑、生态饲料型用桑等)方向发展。要发展多用途桑树,良种桑苗的繁育供给是关键,快速、高效、低成本繁育良种桑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桑树属灌木或乔木的木本科植物,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型树种,采用无性繁殖中的扦插方式繁殖,优势明显,不但能保持母株优良性状,避免发生劣变,而且能较快较多地育成良种苗木,加速良种繁育进程,完全适应生产上对桑园快速建成发展的要求[2]。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桑树采用嫁接方式的弊端日渐呈现,嫁接育苗不但操作复杂繁琐、季节性强,人工多、效率低、且需要专门购置砧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无形中增加了育苗的成本;采用压条方式对土质又有较高的要求,实施起来较困难;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水平要求相当高,不利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而采用扦插育苗就避免了这些问题,其操作流程简单,使用设备少、用工少,效率高,育苗周期短,插条可利用夏伐、冬伐后的枝条,并且在广西四季都能进行育苗,极大地降低了苗木繁育的成本,运用扦插育苗是加快推进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桑树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扦插育苗的方式,中国早在公元6世纪前就有记载,桑树的扦插研究最早源于日本。公元20世纪之前,扦插繁殖多是用在易生根的植物上,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外源激素药物素对植物发根能力的影响,国外学者P.W.Zimmerman和F.Wilcoxon发现了诱使插穗生根的8种活性物质[3]。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扦插育苗的研究在科研手段和设备技术条件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多专家及技术人员加入了扦插技术的研发团队,扦插繁育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展,研究内容更具体,涉及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环境条件与扦插发根

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及光照。研究者认为常规的木本植物,适宜进行扦插的白天温度多为20~25℃,夜晚温度在15℃左右,扦插基质的含水量80%左右适宜,空气相对湿度80%~90%较好[4]。当然,不同的地域、品种、枝条类型也会有所不同,叶青雷等[5]在东北地区研究了龙椹1号的桑绿枝扦插技术,温度设置在28℃,扦插于拱棚内,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适宜。江苏地区放置桑绿枝育苗箱的空间温度保持在40℃以下,湿度90%以上,桑插穗基部设置在28℃左右,顶部10℃,是促根抑芽的最佳条件。陆小平、曹帮华等[6,7]对不同桑品种的枝条进行了扦插试验研究,得出桑不同品种间的发根效果有显著的差异性。不同类型插穗对水分要求不同,一般采用嫩枝扦插时对水分要求更高。聂浩、刘明鲁[8,9]对桑品种育71-1的绿枝和硬枝两类枝条进行了扦插试验,认为绿枝的温度设置为28~35℃,湿度在90%以上;硬枝28℃,相对湿度70%~80%合适。对于扦插的极限温度,有研究者认为,上限温度为30℃,超过30℃以上时,插穗会出现腐烂,下限温度为15℃,低于这个温度时根生长明显受到抑制[10]。

另外,在扦插育苗生根过程中,光照条件能提高光合速率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利于插穗的发根。陈传杰等[11]通过对14个桑品种扦插试验得出,日光温床法扦插成活率达到80%以上,要比常规法高出30%。

1.2 插穗内在品质与扦插发根

扦插时插穗的直径、长度、枝条类型及母树树龄都对发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12,13]。有资料显示桑不同直径插穗对发根效果有很大影响,龙桑硬枝扦插研究中,插穗直径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数量影响显著,插穗直径以0.5~1.0cm为宜[14]。宋庆林等[15]通过桑树硬枝的温床土团扦插研究得出,发根效果为直径1.5 cm以上>1.1 cm~1.5 cm>1.1 cm以下。在实践中,为了充分利用枝条,插穗一般选择直径0.5 cm以上、无病、无虫、充实的健壮枝条。植物种类不同,生物特性差别较大,有人通过白杨的扦插试验,表明扦插效果是随着插穗直径的加大而下降,而国外的Carola Elster[16]对红树扦插试验发现,直径大利于发根成苗。对于插穗长度的要求,众多研究报告指出木本植物的插穗长度控制在10~25 cm适宜。杜伟等[17]通过对桑树的绿枝扦插研究认为插穗长度在15 cm左右发根能力为最好,过长过短都不宜。针对制作插穗枝段的选择,有研究指出桑树的主枝发根效果要高于侧枝,桑树硬枝扦插时一般以基部、中部枝段为好;马积彪、潘启寿等[18,19]研究桑树硬枝扦插认为基部枝条的扦插效果好于顶部;王琳等[20]研究新疆沙棘不同部位枝条的扦插效果,同为基部枝条好,上部差。枝条木质化程度不同扦插效果也不一样,陆小平[6]通过桑树绿枝不同部位的发根效果研究,得出下部发根不及上部。

扦插穗条树龄不仅包括母株的年龄还包括插条本身的生长年限。从植物细胞分裂能力分析,金国庆等[21]认为,树龄大不适宜进行扦插育苗,桑树扦插研究中,当年生枝条的成苗率要明显高于隔年生的枝条,采用桑树当年的新生枝做插穗更利于发根成活。Nyirenda[22]对不同树龄茶树进行了扦插研究,认为幼龄茶树的新枝适宜做扦插繁殖。另外,多数研究认为木本植物嫩枝扦插的成活率多高于硬枝扦插。

1.3 扦插基质与扦插发根

扦插基质是插穗最直接触及的发根环境,其物理特性的优劣极大地影响着扦插育苗效果,有研究表明果桑扦插时,基质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作用高于品种因素,对新梢生长的影响高于外用激素[24-26]。张亚军[14]通过桑树的硬枝扦插研究得出扦插基质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数量影响显著。一般常用的扦插基质组分是珍珠岩、蛭石、泥炭、沙子与大田土。实践中进行桑的简易硬枝扦插试验大多选用河沙、苗圃土作为基质。基质种类及混合配比不同,对扦插效果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李康和等[23]通过对云果1号、2号的硬枝扦插试验得出,“炭化谷壳+珍珠岩”基质的生根成活率均高于珍珠岩。龙桑扦插试验中通过对6种扦插基质(黄绵土、细河沙、泥炭土、细河沙+泥炭土=1∶1、泥炭土+细河沙=2∶1、泥炭土+细河沙=1∶2)的筛选,得出“泥炭土+细河沙=2∶1”为最佳。使用双层双基质进行桑绿枝扦插时使用以4∶1体积混合的草炭土与珍珠岩做基质适宜[5]。针对温度对“促根抑芽”的作用原理,近几年很多扦插试验开展了对插穗下部加温的研究,如覆盖地膜、加温插床、日光温床及水浴加温的方式,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以,对于扦插基质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其保水性、通气性与酸碱度,保温性也是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

1.4 生根剂的研究

采用外用药物处理插穗后,可以直接改变插条内酶的活性、含量及抑制物质的影响,降低细胞内原生质的粘性,提高渗透能力,从而促进生根。现在生产上常用的生根剂主要是ABT系列、萘乙酸、吲哚乙酸、丁酸及其混合剂等。朱方容[27]通过对杂交桑的扦插试验得出用吲哚丁酸l00 mg/L浸泡12 h,总发根率得到明显提高。果桑使用NAA处理后,发根率、发根条数与成活率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龙桑分别使用浓度0.10%~0.13%的吲哚丁酸、6号ABT生根粉处理后,成活率均达到81%以上[14,28]。邱凤英等[29]以桑树硬枝和绿枝为材料,通过对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的三个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研究,得出桑树使用浓度0.01%的ABT生根粉浸药0.5 h是最适宜的。不同扦插方法,使用激素处理方式也有差别,立体育苗法进行绿枝扦插时,插穗于50%吲哚丁酸与乙醇混合液中浸药6 s适宜。生长激素混合使用效果要优于单一使用一种激素,林强等[30,31]的研究表明桑树使用NAA+IAA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NAA,邓桂香等[32]通过单独使用吲哚-3-乙酸106.6 mg/L、20.3 mg/LABT1号生根粉与两则混合药剂103.6 mg/L(吲哚-3-乙酸)+8.1 mg/L(ABT1号生根粉)效果对比试验,得出混合药剂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同药物针对不同植物都有一个最佳的处理时间,沙2×伦109插条使用三十烷醇处理,以12 h发根效果较好,浸药24 h的,发根率明显降低。红皮云杉插条使用IAA处理,以1~4 h发根效果较好,超过4 h后,发根率开始降低[33]。此外,有资料显示维生素、蔗糖、高锰酸钾和稀土溶液也对一些树种具有促进发根作用。

1.5 内源物质与扦插发根

插条本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含量与其扦插生根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植株内氮化物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的影响显著,有资料显示梅硬枝扦插试验中,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对扦插成苗有重要的作用[34];刘明鲁等[9]通过对桑扦插发根过程中插穗生理性状的动态研究,得出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天竺葵属植物的扦插试验结果得出,插穗生根效果受初氮含量制约[35];曹帮华[7]通过对鲁桑、大鲁桑与农桑14号的硬枝扦插实验研究,得出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三种酶与发根密切相关,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会造成枝条的难生根和易生根现象;陆小平、陈传杰等[6,11]认为,春季是桑树硬枝扦插的理想季节,因为春季树液开始流动,枝条储备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气温也较为理想,利于植物生长;全国不同地区桑树适宜扦插的季节也不同,气温、光照、水分是决定扦插成活的重要因子[36]。林强和邱凤英等[29,30]认为夏季枝条生长旺盛,养分积累多,枝条充实,桑树扦插更适宜;在江苏地区绿枝扦插多在5月下旬进行,生产实践中进行桑的绿枝扦插多是在5~7月进行,剪取插条的季节体现了插条发育程度,对插条的生根有一定影响,一般都是在其生命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扦插成活率最高。

有研究者进行了毛白杨的硬枝与绿枝扦插试验,表明插穗皮层的C/N比值高时,利于生根[37]。另外,插条的发根好坏还与其内源物质IAA、ABA有关,SKoog和Miller的“激素平衡”概念指出,烟草组织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比率,是决定生根与生芽的关键[38]。有人通过植物的扦插试验证实,无论是硬枝还是嫩枝中IAA/ABA的值会随着母本树龄的增加而降低,比值越小越不利于生根。

另外,影响插穗生根的还有一些本身的抑制物质,如很早前就有研究者认为植物的发根强弱与体内淀粉、单宁的含量有关,淀粉>单宁含量时利于生根,否则不易生根。也有人通过试验指出树脂也是一种抑制植物生根的物质,要想提升插穗的发根能力,需要保持促根激素高于抑制激素的水平[39],对于难生根植物中含有较高抑制激素的情况,要采用流水冲洗、浸泡或其它化学药品来清除。

2 桑树扦插快繁育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桑树扦插技术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促进扦插生根的化学药品筛选、扦插苗床环境因素(控温苗床、地膜覆盖、日光温床、立体育苗)与不同生长期枝条育苗技术等问题上。因为实践中涉及到桑树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桑树高效率、低成本、现代化、规模化的快速扦插育苗,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桑树品种间差异大,扦插方法要因种而异

不同的桑树品种资源,叶片所含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也不同,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对于营养元素的利用、转化与积累也不同[40]。杨贵明等[41]经过试验得出不同桑品种吸收利用氮、磷的效率存在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造成不同品种内源物质含量与抗逆性的不同,而植株体内氮化物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到扦插发根能力,这就出现了品种间扦插效果差异显著的现象。解决的途径是首先要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掌握不同地域桑树品种的扦插特性,对一些稀有的、珍贵的、经济价值高的品种需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寻找到适宜的扦插繁育技术。

2.2 扦插快繁的基质古老传统,新基质应用较少

基质是插穗直接触及的生存环境,对于能否发根成苗有直接的影响,扦插基质既要求通气、排水性好、无病菌,又要保湿性好,这就形成了对基质选择的局限性。桑树硬质扦插生产上常使用的基质是河沙、黄心土或两者混合。河沙有粗细之分,细的保水性好但是通透性差,粗的则相反,满足了透气性,却又保水性差,资料显示也有将两者混合使用的。有研究以水为基质,采用水培进行扦插育苗,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后期会出现有烂根现象。总之,桑树扦插基质还未达理想要求。解决途径可以将现在智能的高科技育苗设施运用到扦插育苗中,同时大胆、创新地将一些新型保水、透气、保温材料应用到扦插基质的试验研究内,如采用纳米技术的保水剂。通过实验表明,酚醛花泥就是一种比较理想扦插基质的选择。

2.3 只强调剪取插穗后的处理,忽略了剪取插条前母树的处理

为了促进插穗发根,提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很多实验研究了对取回插穗的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扦插条发根能力,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插条本身营养物质的含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扦插育苗的效果[42]。所以,为了提高扦插繁育苗木的成活率,促使插穗内的营养物质增加、更集中,要加强采穗圃桑树的管理,重视养树培枝,不能过度采叶,后期采取打顶处理,促进穗条养分积累。

2.4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插穗腐烂

插穗的腐烂也是影响生根成活的重要原因。造成插穗腐烂的病原菌,研究不多。穗条扦插前与扦插后两个环节均可产生腐烂变质。关于插穗防腐防病处理,研究资料中多停留在使用单一的杀菌剂进行消毒,如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效果不稳定。插穗腐烂霉变的原因,除病原菌外,与插穗体质抗性、扦插基质、水分、光照等外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需研究当地引起穗条腐烂的病原菌,筛选对病原菌杀菌力强、对防治插穗腐烂病有效的药剂。研究病原菌侵染的规律,可选择病原菌休眠期进行扦插,达到有效防控目的。在南宁,白绢病是制约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成活的主要病害,秋冬季节白绢病的病原菌核处于休眠期,故秋冬季节扦插可有效防控白绢病。

2.5 避免扦插苗的假活现象

“假活”顾名思义就是插穗依靠自身的养分发芽抽叶,外观现象看似育苗成活,实际上插穗并未生根,待营养成分耗尽就会萎焉死亡。出现假活的原因主要有:(1) 剪取插条时节不宜,自身携带抑制发根的内源物质多;(2) 插穗上部生存环境因素优于下部。针对这些原因,解决方法首先要通过不同季节枝条生长期的连续试验研究,找到抑制物质干扰的最低期;其次,要从插穗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出发,优化插穗下部的生存环境,给发根创造更优越的生根条件来抑制地上部分的早长。

2.6 深入研究影响桑树扦插发根能力的内部因素

桑树扦插发根能力与穗条所含的相关活性物质有直接关系。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外部因素促使插穗发根的试验研究,关于其内源物质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者认为碳水化合物和氮化物的含量与发根率成正比。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开展了扦插发根过程中插条皮层的差异性蛋白组与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它一些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43,44],虽然得出了发根过程中个别酶的活性变化及变化规律,但要想真正实现根据不同桑品种所含内源物质的特点来针对性的进行体外补充,达到理想扦插成苗率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影响发根的关键物质的成分、含量,促进发根的内源物质水平,体外补充(促进发根)化学药剂浓度及处理方法。

3 桑树扦插育苗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工资的提高,传统嫁接繁育方式繁育桑树良种苗木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节本高效的扦插繁殖技术受到更多的关注。现代农业的自动化控制光照、温湿度的设备已应用到农林育苗中,极大地改善了育苗条件,提高了扦插快繁育苗的成苗率,为实现工厂化快速繁育桑树良种苗木提供示范样板。要更好地实现扦插育苗的节本高效,需要研究剪截穗条的机械,适合工厂化育苗的防腐促发根的基质,自动化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及水肥一体化的设备及免移苗、育苗、炼苗设施及工艺技术。

[1] 乐波灵,虞崇江,于永霞,等.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J].广西蚕业,2016,53(1):1-5.

[2] 祝岩.林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概述[J].福建林业技,2007,34(4):270-274.

[3] 孙时轩.林木育苗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3.

[4] 贾志远,葛晓敏,唐罗忠,等.木本植物扦插繁殖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林业研究,2015,28(2):36-41.

[5] 叶青雷,李志,张静,等.双层双基质扦插营养钵桑树绿枝扦插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87-89.

[6] 陆小平.激素对桑树扦插生根的影响[J].江苏蚕业,1997,11(3):7-11.

[7] 曹帮华,扈红军,张大鹏,等.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能力及其生根关联酶活性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8,34(1):96-100.

[8] 聂浩,焦锋,张晓峰,等.桑树绿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o和sams的表达分析[J].蚕业科学,2013,39(4):0633-0637.

[9] 刘明鲁,孙磊,张晓峰,等.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分析[J].中国蚕业,2011(4):9-14.

[10] Luciano Da Rocha Correa,Arthur Germano Fett-Neto.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dventitious root development in microcuttings of Eucalyptus saligna Smith and 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J].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2004,29(6):315-324.

[11] 陈传杰,杜建勋,王照红,等.14个桑树品种扦插成活率及光合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61-62.

[12] 韩国勇.南方红豆杉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87-88.

[13] 庞晓慧.翅果油树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2.

[14] 张亚军,张晓娟,张广忠,等.龙桑硬枝扦插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27(4):27-29.

[15] 宋庆林,何猛,李仕亚,等.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的应用与生根情况调查[J].中国蚕业,2007,28(4):29-31.

[16] N.Stenvall,T.Haapala,P.Pulkkinen.The role of a root cutting's diameter and location on the regeneration ability of hybrid aspen[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6,237(1-3):150-155.

[17] 杜伟,程嘉翎.不同插穗对桑树绿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J].中国蚕业,2014,35(1):11-14.

[18] 马积彪,刘限,郭培磊,等.沈阳地区桑树硬枝扦插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27-1328.

[19] 潘启寿,宾荣佩,罗坚,等.4个桑树品种的大田实用扦插育苗技术初探[J]广西蚕业,2015,52(4):34-39.

[20] 王琳,于军.不同因子对新疆野生沙棘硬枝扦插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方园艺,2006(5):43-44.

[21] 金国庆,秦国峰,储德裕,等.杂种马褂木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70-375.

[22] Nyirenda H E.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tea using immature(Apical shoots)and overmature(Brownstem)cuttings[J]. TRF QNL,1995(119):12-13.

[23] 李康和,王仕玉,张朴刚,等.果桑硬枝扦插试验[J].云南农业,2006(3):29-30.

[24] 杨秋,唐岱,苏腾伟,等.基质及生长调节剂对切花小菊扦插生根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16-418.

[25] Loreto Prat,Claudia Botti,David Palzkill.Rooting of jojoba cuttings:the effect of clone,substrate composition and temperature [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1998,9(1);47-52.

[26] 王其东,赵永军.腐植酸钠对毛白杨硬枝扦插育苗影响的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01(5):20.

[27] 朱方容.杂交桑枝条扦插试验[J].广西蚕业通讯,1989,26(2):21-25.

[28] 刘永光,杜伟,周春涛,等.不同浓度萘乙酸对云桑2号和云果1号桑树绿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81-285.

[29] 邱凤英,肖复明,江香梅,等.桑树扦插繁育试验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2):32-34.

[30] 林强,陈小青,莫现会,等.几种植物激素处理对桑树硬枝扦插成活率的比较试验[J].广西蚕业,2002,39(4):5-7.

[31] 杜伟,程嘉翎.桑树绿枝扦插皮部生根过程的形态解剖学观察[J].蚕业科学,2014,40(1):0013-0017.

[32] 邓桂香,雷玮,李江,等.ABT1号生根粉和吲哚-3-乙酸对思茅松扦插育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73-77.

[33] 周显昌,张含国,潘本立,等.红皮云杉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20(5):1-4.

[34] 武术杰,周安佩,周秀华,等.榆叶梅硬枝扦插生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67-8590.

[35] 顾美萍.不同介质对天竺葵扦插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4):187-188.

[36] 赵健根,黄献洪,蔡丹桂,等.影响桑树扦插成活率相关因子试验[J].江苏蚕业,2010(1):61-62.

[37] 邹吉祥,金华,郭鹏,等.芽变毛白杨嫩枝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96-198.

[38] 詹祥灿.植物体细胞胚状体与器官发生的激素调节[J].植物生理学报,1983,9(3):317-325.

[39] 杨今后,杨新华.影响桑树扦插发根的若干内在因子及发根促进剂处理的效果[J].蚕业科学,1983,9(3):127-133.

[40] 倪国孚,陈爱玉.关于湖桑扦插繁殖的研究[J].蚕业科学,1984,10(2):63-66.

[41] 杨贵明,张夫道,薛秋生,等.桑树体内氮、磷分布及品种间营养效率差异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1):106-111.

[42] 肖冬妮,丘洪凯.IAA等对桑树扦插生根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3(4):5-6.

[43] 沈增学,杨惠莲.湖桑扦插皮孔根的形成及其诱导研究[J].江苏蚕业,1994,6(1):7-9.

[44] 杜伟,班月圆,唐壮,等.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过程基部皮层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J].蚕业科学,2015,41(4):0593-0602.

S888.4;

A;

1006-1657(2016)03-0036-6

2016-07-15;

2016-08-1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No.2011104-16);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项目(No.201501)。

信息]崔秋英(1979—),女,硕士,农艺师,从事桑树遗传育种研究。E-mail:380403915@qq.com

信息]朱方容(1962—),男,本科,研究员。E-mail:gxzfr@126.com。

猜你喜欢
硬枝绿枝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夏日
叶桑硬枝扦插一步建园丰产技术
四川攀西地区突尼斯软籽石榴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青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枇杷硬枝插扦插育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