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精神对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作用

2016-03-10 16:12刘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医疗质量技术理性实用主义

刘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卫生管理·

人文医学精神对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作用

刘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

【摘要】医疗质量是现代医学十分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医院经营发展的工作重心,影响医疗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患者、医生和医院是至关重要的。医学从一开始就存在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性格,在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了“求真”的技术理性,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不断鞭策着医生突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技术理性的限制,在医学之树上绽放人文精神之花,使医学真正成为人学。

【关键词】医患共同体;医疗质量;人文;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技术理性

医院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医疗质量。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医院始终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提供特殊的社会服务。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international quality indicators project,IQIP)认为,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利用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在现有条件下医疗服务在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和减少患者非期望结果方面所达到的程度。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医疗质量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质量[1]。

1医学和人文精神

医学的历史与人类一样古老,最初是从巫术中产生的,而巫术是人与自然的最初沟通方式[2]。医学虽然很大程度上与其他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的自然科学一样有着相似的研究模式和发展规律,但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实践活动都以人的身体和心理为基础和目的,而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更为重要的是生命只有一次,不具备科学研究的可逆性,这就要求医学不但要追求真理,更要追求善和美。医学既有科学属性,也有人文属性,既以科学的态度探究人类生命健康的奥秘,也以人文的态度关心人、爱护人,但它显然既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也不属于人文的范畴,而是在“科学—人文”之间存在着。所以医学既不是技术理性的产物,也不是价值理性的结晶,而是“技术—医学—价值”的共存体,时刻在技术和价值的天平上保持着平衡。

无论是医学还是人文,都是历史性的存在。科学本身也是一个历史事件,凝聚着世界观、技术水平、研究目的、方法等一系列为当时文化所决定的因素。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古代医学,再到近代医学,再到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既有技术的进步,也有价值的演变,各个阶段的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特点,历史积淀下来的医学精神就包含着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医学的人文精神就是要突破技术对人的限制与束缚,以人为目的,以人的生理性存在和心理性诉求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的人道主义精神[3]。

现代化的进程、医学技术的进步显然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但是也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拉大,医生甚至都不再与患者直接接触,而是以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面对着仪器和数据分析患者的生理性特征,往往缺乏人文精神的关怀,忽视患者的心理性诉求。患者要面对着医务工作者群体,诉求可能被误解,加之不理解医学技术本身,担忧和恐惧心理占据了上风的同时不理解医务人员的情况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考量医疗质量与人文医学显然不是一个命题能做的工作。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很多,人文医学也涵盖了诸多内容,显然不是很容易讨论清楚的。但是,从医学发展史的技术和价值来看,患者、医生和医院是最直接的因素。故而,以“医患共同体”展开医学人文精神,将会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2以“医患共同体”为核心的人文医学精神

2.1“共同体”的概念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认为,“共同体”的成员拥有共同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技术,并坚持一定的信念、价值标准和操作规范,即共同体的“范式”。“医疗”构成部分中的医生都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医疗过程也有着一定的信念、价值标准和操作规范,这都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然而,作为医疗对象的患者和提供一整套医疗服务的医院也是医疗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探讨“医疗”这个话题,就必须将患者、医生和医院统一纳入“共同体”中讨论,以“共同体”的生存范式来探讨各个组成部分的责任,达成一定的信念和价值标准,否则只有医生的尽职尽责,而没有患者的理解、配合,或者没有医院提供的良好设备、完善设施,想必医疗质量也不会好。

2.2“疾病”和“患者”“疾病”的概念在纯粹生物学的基础上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患者”的概念却要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综合情况下考虑。“患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患者也许不能说话,也听不见、看不见,但他仍然是社会性的存在,会通过其他方式或者其他人来表达需求和情绪。因此,医生的“治病救人”就不能只看到“病”而忽略“人”。这是“医患共同体”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医疗过程以人为目的,而不是以“病”为目的,治病是为了救人,若是治了病并却没救得了人,便是无意义的。

患者是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患者的病是否被准确诊断?能否正确医治?病情控制得怎样?患者的感觉如何?一系列问题其实都是医疗质量需要考量的。但是,现行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患者诊疗过程维度的评估指标不足,也不注重患者的满意度[4]。这其中固然关乎到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的医疗条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患者对人文关怀的渴望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都是比较焦虑和恐惧的,出于对医学的不完全认识,对医生和医院可能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要求,倘若这时遇到的不是医生人文精神的关怀和安抚,而是不近人情的冷漠甚至敷衍、指责等,便会产生失落、不满、抱怨、担忧和对抗的心理,即使医生给治了病,或许患者还不领情。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和职业医闹的存在,显然是有着这样的社会基础。

2.3“医生”医生,不仅仅是“掌握医学技术者”,而且是生活在从古代医学范式演变为现代医学范式的历史存在者,就是说对“医生”的定义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历史的。对“医生”的定义应当是“医者仁也”这一古老而深刻的描述,“仁心”是医生基本的道德操守,没有仁心的人是做不得医生的,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古往今来的大医学家无论是希波克拉底、爱德华·琴纳,还是华佗、李时珍皆具有仁爱之心,皆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圣贤大德。那什么是“仁”呢?《论语》中有两句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一句是说,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想推想他人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时刻做到这一点就是仁;后一句是说,我不愿他人如何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二者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实现了忠恕之道也就实现了对他人的爱。当患者求助于医生时,便是将身家性命交付之,岂能不以仁爱之心对待之?

医生是医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医学本身存在的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导致医生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冲突时该怎么办?通俗地讲,是该坚持真理,还是追求和谐?或许这还是不太好理解,不过换一种说法就比较简单了,是要治病还是要救人?

2.4医生的对象是不是疾病医生的对象从来只是患者而非疾病,也就是说,医生直接面对的是生命。医生必须掌握医学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否则就是“庸医”,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害命。但与其他掌握技术的职业不同,医生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修理工”,他面对的是人,是世间最高贵的仅有一次的生命,有时甚至要考虑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一个好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他应该拥有的品质,正如希波克拉底所描述的,“利他主义,热心,谦虚,有高贵的外表,严肃、冷静的判断,生活遇事沉着勇敢,日常生活纯洁简朴”,这就要求在掌握医学技术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增强人文精神意识,珍爱生命,关心患者,培养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尽己所能为患者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以仁慈、平和之心待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少了,除了资本推进的医学事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过度实用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等负面效应之外,医生面对患者的要求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为避免纠纷而拒绝接诊危重患者。然而透过现象的表层却发现,医生群体被寄予了某些超越人力范围的过分期望,不但要求医生能治“病”,还要求他们能治“命”,而“病”和“命”显然不是一个范畴。医疗纠纷和职业医闹的产生和扩大,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反映。事实是,至今仍有许多病是不能被医治的,也许需要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也许就永远不可能被医治,但这个问题似乎不太容易被患者理解,更别说科学研究本身是允许有失误的。虽然任何人都不能拿生命当儿戏,但是医学确实也是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在探索未知领域。一个吊诡的现象是,地震局几乎很难预测到地震,但是人们大概也不责怪地震这项科技工作。加之维护医生与患者的合法权利的法律和制度尚不健全,医生往往就是“技术优势的弱势群体”。

3医院承载的人文医学精神

医院是医学和医疗质量的载体,应该着力加强服务过程管理,培养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落实规章制度,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减少医疗差错,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1]。除此之外,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内外环境、设备仪器、便利设施如果都能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处处为患者着想,完善残疾人设施,提供饮食、生活用品和陪护用品的供应,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和家属,便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很多患者都惧怕白色,医院的墙壁也没必要全搞成白色,淡粉色、淡蓝色其实都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现代医院多是科技感强烈的钢筋、水泥、玻璃建筑,金属质感,坚硬雄伟,但缺少温馨的氛围,若能多一些树木、花草,开辟一些小花园是十分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当然还有很多,举出一些例子只是在说明医院也能体现医学的人文精神,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之,医疗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患者始终是被放到首位的,然而医学的实践需要掌握医学技术的医生来进行,好医生在技术之外还要有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提供医疗环境的医院设施也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环。“医患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就是医学的人文精神。这个共同体的生存范式需要患者、医生和医院的共同认可,相互配合,才能使医学真正地服务于人,实现从技术理性向价值理性跨越,真正使医学成为人学。

参考文献

[1]余红星,冯友梅,周尚成,等.医疗质量模糊性特征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11):73-74,84.

[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

[3]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4):20-24.

[4]孔桂兰,马谢民,赵乐平,等.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估现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24-26.

【中图分类号】R 197.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27

(收稿日期:2016-01-17)

猜你喜欢
医疗质量技术理性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现实与虚拟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We Know Someone
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
运用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综合评价广西市某医院2011—2015医疗质量
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
基于医疗信息化的医疗质量评价现状与建议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实行绩效考核,奖金一级分配确保医院提质降耗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