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2016-03-10 17:04温金英焦亮瑜汪行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温金英,焦亮瑜,汪行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温金英,焦亮瑜,汪行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他们的价值观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进而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作了分析,然后提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大量涌入,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目前,高校也在大力贯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工作,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积极组织专题学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系统性;紧抓社会热点时事,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性;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学以致用等。高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人民经过多年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最新的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社会层面上最为凝练的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评判我国公民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储备人才,在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积极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但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产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实际问题。

2.1 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高校依旧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缺乏创新思想,如没有细化安排和定量考核,使学生没有系统的量化传承教育。近年来,“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高等教育更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进来,充分突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主体地位[3]。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考虑学生实际需求不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特点,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极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

2.2 教育目标定位不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培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定位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成长为思想素质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高校普遍强调其理想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理想化、虚空化,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过于共性化,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目标与实际情况不匹配,脱离了现实社会,违背了学生的可实现性[4]。这些问题会直接造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出现“假、空、大”的现象,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3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人民经过多年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与现实社会联系密切,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5]。但目前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只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对其丰富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识,更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这充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政课上不能够认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心。

2.4 大学生缺乏较强的国家和集体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精力除了用在学习上之外,越来越关注个性与时尚,但在追求个性、时尚,满足自身精神物质需求过程中由于自律意识较差,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丧失了集体意识。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鲜事物和思想观念传递到了大学生群体之中,大学生虽然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但是这些复杂的“事物”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途径对我国青年的文化渗透,使他们逐渐抛离了国家、民族和集体观念。

2.5 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多样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在社会层面上大肆盛行,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追求,这种大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严重影响[6]。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而且还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例如大学生积极竞选学生会、入党等,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和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是为了走向社会后能以此获利。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大量的中国传统美德被大学生所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被广泛传播。此外,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下都具有很强的道德认知,但是却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

3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今社会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问题,虽然它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是只有我国公民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其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价值。从大学的功能和属性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准则。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学校实际,发挥优势,探索出一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3.1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前提条件是得到大学生的认识认同,只有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才能发自肺腑的去遵从、践行。因此,高校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雄厚的软硬件资源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向广大师生尤其是大学生深刻阐述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困惑和迷茫问题。高校要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引导,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等,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丰富内涵,确保广大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践行[7]。同时,高校党团组织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优先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鼓励其通过开展座谈会、论坛等形式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让 “三个倡导”深入人心。此外,高校还要利用好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建党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潜移默化的得到广大学生的认知认同,从而使大学生发展为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2 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使其在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教师、干部、学生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开展各类党团主题实践活动,如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等,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大学生争做公民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真正提高广大大学生的自觉实践意识和能力[7]。除了在校内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外,还要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接触社会,对当今社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高校要从认知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重视并鼓励优秀教师、干部、学生积极分子起到先进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师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对表现良好师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切实增强师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将榜样的引导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3.3 抓好培育主体的素质建设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先提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因此,只有优先解决培育的问题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高校党团员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必须要将理论剖析透彻,把道理讲清楚,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从而自然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队伍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8]。高校要构建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强与广大大学生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同时,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自我教育。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实行授课教师评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确保授课内容积极健康。此外,高校要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体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4 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高校要从学生所学专业出发,找准专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契合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以致用,这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要求。高校根据学生专业的差异而建设不同功能的学生社团,如国情讲习班、法律援助团、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大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社会进行密切的接触,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并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进去,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9]。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对社会实践这个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整个期间将社会实践融入其中,合理选择能够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真正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学”、“真信”“真用”。

3.5 占领高校的网络阵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其传播的主要特点即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挑战。因此,高校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德,以及技术手段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占领网络阵地,引领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探讨,学工和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特点,提升大学生学习探讨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另一方面,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校内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总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积极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1] 温金英,严国方.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5):790-791.

[2] 段联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卷,2014(4):79-80.

[3] 汪行舟,温金英.新媒介语境下大学生党建平台建设探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5):803-804,808.

[4] 汪行舟,温金英.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J]. 芒种,2015,14:95-96.

[5] 张爱萍,温金英.文学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7):27-28.

[6] 杨旭.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8):161-162.

[7] 李智水.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72-75.

[8] 周玲余,吴成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3):48-51.

[9] 宋庆喜,赵艳玲,王翠翠.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6,18(4):84-87.

2015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5KSQ06)

汪行舟,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E-mail:2956803713@qq.com

G641

A

1001-5779(2016)05-0746-04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23

2016-09-07)(责任编辑:刘仰斌)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