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法在医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0 17:04吴素珍李加林侯志平黄玉萍刘丽华陈水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

吴素珍,李加林,侯志平,黄玉萍,刘丽华,陈水亲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多元教学法在医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吴素珍,李加林,侯志平,黄玉萍,刘丽华,陈水亲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丰富而且深奥,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抽象,复杂,难理解。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这门课的要求。多元教学法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应变性,具体到各个章节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目的是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多元教学法;教学质量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中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与生物化学的相关内容有关[1-3]。然而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会陷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的窘境[4]。通过考察当前的课堂,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课堂都有如下所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纪律较差,师生关系疏远;有的课堂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有很多学生是迫于老师点名的压力来上课。这种缺少活跃气氛的教学往往达不到课堂教学目标[5-6]。然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元教学法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应变性,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鼓励创新,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循旧性和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7-8]。采用多元教学法,目的是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元教学法应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中应该就是“学无定法,教无定规”,在具体到各个章节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方法融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将生物化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近6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在讲授生物化学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法(多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教学方法与心得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1 采用多元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1 多元教学法要求教师对教材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充分把握 多元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但要基于宏观角度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思路组织教学。而且,生物化学知识更新很快,而教材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要紧跟生物化学发展的步伐,及时获取生物化学领域发展的新信息,结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多元教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1.2 多元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的不同时段调整教学方法。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注意力都相对集中,但20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下降,这时,老师可采用动画和视频或者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3 多元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这门课知识体系庞大,其概念抽象,内容枯燥乏味,物质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缺乏直接联系, 使得很多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认为“生化不重要,与临床没关系”等,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单独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满足不了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实时调整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2 践行多元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2.1 绪论部分:在教学中渗透前沿学科知识并适时采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绪论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是引导学生入门的一扇窗户。有不少教师对该部分内容不重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学生对生化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生物化学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所以第一次上课就要让学生对生化产生强烈而浓厚的兴趣。这部分的内容如果照本宣科地跟学生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发展史、生物化学的任务、内容等,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在讲述生物化学的发展史时, 试着渗透一些关于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前沿的研究概况,介绍与学科内容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功勋事迹,为学生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完枯燥的生化概念之后, 可以马上提出一串问题:比如多吃蛋白质好不好?有些人喝牛奶为什么会腹泻?吃糖为什么会发胖?喝酒时,为什么有些人脸变白、 有些人脸变红、有些人却不变色?白化病患者是怎么回事?蚕豆病又是怎么回事?疯牛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将这些疑问提出来后学生一定都很感兴趣想知道答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趁机说答案就在我们这本书里面,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生物化学是一门有意思、值得学习的学科了。

2.2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篇:采用学生自学,老师串讲,前后联系比较,以及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这一部分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酶、维生素与无机盐,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时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简单的内容如概念之类的东西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老师的任务是想办法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如蛋白质与核酸的空间结构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候,教师就要借助动画、图片之类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述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时,可以让学生举出几种生活中关于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例子,这样,课堂气氛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在最后讲完所有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简单串讲,把蛋白质和核酸放在一起比较,比较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单位、连接键、 结构、 理化性质及变性的不同,这样学生会感觉容易掌握。

2.3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篇:绘图式归纳总结法,PBL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物质代谢篇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生物氧化及核苷酸代谢。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化学反应多而复杂,各反应途径联系广泛,学起来枯燥难记且容易混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质代谢的规律,把看似杂乱无章的东西能够理清楚它的规律。比如说每一章在讲述物质代谢时都有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这两个大方向,而无论是合成还是分解代谢学生要重点掌握的就是各反应它的起始物是什么,终产物是什么,反应的场所是哪里,关键酶以及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什么,还有能量的变化情况。还可以用绘图式归纳总结法把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还可以用追踪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如可以追问乙酰辅酶A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通过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把糖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程中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以及日常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讲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可以问学生减肥为什么既要控制饮食又要运动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白化病是如何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缺维生素B6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型贫血的机理是什么?临床上为何用甲氨蝶呤和谷氨酰胺酶治疗白血病等?教师可以把此类的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为了寻找答案,学生肯定会去看书,这样能够进一步的加深他们对理论课的印象。

教师应该就具体的教学内容研究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具体案例或者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教学的内容及项目教学法中教师需要提供的具体的问题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预习、相互讨论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来查阅相关文献,让学生对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有所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则指导学生对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总结并进行发言。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适时的引入课本中的理论,这样使得课堂教学的场面更加生动,气氛更加和谐,同时学生对所学知识也会更加印象深刻。

2.4 基因信息的传递篇:动画教学法,联系比较,回顾总结,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 复制,转录,翻译的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学生在高中时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教师只要简单介绍就可以了。重点与难点是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及基因表达调控。内容既抽象又复杂,教师可在幻灯片中插入大量动画来演示这些复杂的过程,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在讲述复制与转录时,可以先让大家讨论为什么复制要引物,而转录不需要引物等?讲到基因工程的用途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请同学们猜猜基因工程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听说过克隆羊吗?要是克隆人的话对人类来说是福还是祸?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一一解答。我们认为,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堂特点和教学对象与授课内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要遵循“学无定法,教无定规”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教学的内容。

[1] 乔明艳.医专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166-168.

[2] 粟敏,郭小芳,黄春霞,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10):22-23.

[3] 刘庆春,提高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实践和体会[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5(2):273-274.

[4] 吕桂香,彭亚会,王珞晶,等.如何提高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1):21-23.

[5] 王宝库,刘宇珠.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中行动导向法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塑造[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27):126-127.

[6] 李怀晶,张冬.应用多元教学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81-82.

[7] 彭慧,王光英.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30(11):32.

[8] 全世建,黎同明,于洋,等.多元教学法在中药专业《方剂学》 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47-49.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USu-zhen,LIJia-lin,HOUZhi-ping,HUANGYu-ping,LIULi-hua,CHENShui-qin

(GannanMedic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

A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s a rich and profound content which could be abstract,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refor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whereas multi-teaching methods advocate diversity, flexibility and agility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te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Multi-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quality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3-13-14)

G642.0

A

1001-5779(2016)05-0768-03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31

2016-04-05)(责任编辑:刘仰斌)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