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

2016-03-10 10:55庞冬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听觉四部曲训练

庞冬梅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的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进行恒拍的训练、听觉的训练、语言节奏的训练、动作节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歌唱、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关键词]节奏 恒拍 听觉 语言 动作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68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正如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说:“音乐中可以没有旋律,但是不能没有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骨干,没有了生命。而凭借着节奏,音乐也可以表现出无限的变化。可见,节奏的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有效的节奏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节奏的美感,还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全面的音乐文化素质。但是,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以下现象。

1.方法单一

有些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习惯采用以下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二分音符唱两拍,然后让学生用“哒哒哒哒”一遍又一遍地跟读节奏。学生在刚刚接触音乐时就一味地进行单一枯燥的技能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会在机械的重复识记中被扼杀了。

2.忽视本质

低年级音乐课堂上,教师有时会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用拍手或者踏步的方式跟着音乐的拍点进行律动。结果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对拍手或踏步很感兴趣,也很卖力地跟着音乐拍手或踏步,但是他们的节奏完全不在音乐的拍点上,不是快了,就是慢了,音乐节奏感不强。

3.依赖教师

歌曲教学时,当学生已经学会了歌曲,请他们跟着教师的琴声或音乐伴奏演唱时,学生往往只关心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而忽略了伴奏(前奏、间奏、伴奏),只有在教师“预备——齐”的口令中才能整齐地演唱。脱离了教师的口令提示,就会出现抢拍或拖拉的现象。

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我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呢?

一、适度进行恒拍的训练

稳定的恒拍是构成节奏的基础,对音乐的学习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恒拍的训练与培养时,教师可以利用客观存在的、学生身边的节奏,如心跳、钟表、呼吸等为学生建立恒拍的概念。在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就请学生把左手放在鼻子的下面,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到“呼”一下时就用右手在桌上轻轻的敲一下。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呼吸是有规律的。教师还可以利用主观节奏对学生进行恒拍的训练,如,教师可以轻轻地敲击小鼓,让学生听鼓声走,要求学生自己走自己的,不要碰别人,也不要跟着别人,鼓声一停脚步就停下来,鼓声一起就一起走。这是对听觉做出反应的训练,每个学生不需要任何动作技术的准备,马上就能做到。

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听着简短的音乐按照歌曲节拍原地拍手或踏步。这个教学活动一举两得,一是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二是训练学生走恒拍的能力。而现象2就是因为没有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恒拍概念。学生用手拍恒拍或者用脚走恒拍都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乐的拍子。

二、适当进行听觉的训练

音乐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各种音乐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如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歌唱能力、表现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从听觉入手,细心去发现,就能寻找节奏、挖掘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滴答滴答的钟声、轰隆轰隆的雷声、咔嚓咔嚓的火车声等。这些自然界美妙动听的声音,不仅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自然界的美,更让学生养成了学会倾听的习惯。学生将听到的声音配合着各种声势表现出来,慢慢地会发现,原来音乐是按着节奏的规律在变化的。例如,在二年级的动效音乐教学中,我通过一个情景剧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如此多美妙的声音,通过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寻找出他们生活中的声音:写字时的沙沙声、打篮球时的咚咚声、玩滑板时的哧哧声、扫地时的唰唰声、开门时的叮咚声等。然后我又请学生根据自己说的声音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剧的创编表演。学生的积极性极高,有的用小尺在桌子上摩擦模仿扫地的声音;有的用笔敲击文具盒模仿小鼓的声音;还有的用茶杯撞击模仿厨房的洗碗声;并取名为《快乐乐翻天》《今天我当家》《美好的时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掌握了节奏,在快乐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节奏的理解。

现象3的出现正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聆听,没有唤起学生本身对音乐的关注,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妨退到舞台的幕后,少说几次“预备——起!”,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感受前奏或间奏并配合其节奏进行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音乐的速度,并学会配合。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和内心节奏感受能力,长此以往,这些能力将变成陪伴学生一辈子的技能。

三、适量进行语言节奏训练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奥尔夫还认为节奏的训练不只适用于少年、成人,还可以提前,充分发挥人人皆有的人声和语言的作用,把诗词、童谣、儿歌和歌唱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奥尔夫的理论突破了西方音乐美学中的“音本体”,强调儿童哪怕是一些特殊儿童也应该能作为主角参与到音乐节奏学习中来。因为音乐来源于生活,节奏则是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用平常的语言组合节奏,学生不仅容易懂,而且语言的随意性、不规律性有助于学生练习多变的节奏。如果教师能够从儿童熟悉的丰富的语言入手,进行适当的提炼并且和音乐的节奏进行有机的融合,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教学中,我有时用学生喜欢的儿歌进行节奏训练。

通过相同的歌词,变换不同的拍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节奏所表现的情绪也会不同,体现了“选材少而精,用材要单而丰”的教学思想。

四、适切进行动作节奏训练

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人的身体最为密切的部分是节奏,而节奏的感觉又完全依赖于运动。奥尔夫认为依靠动作来表现音乐就是把节奏引发出来。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有动作的参与,人自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了强烈的节奏感,让学生领悟形体动作对节奏的表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教小朋友认识和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候,学生对1拍、2拍的时值没有概念,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律动与节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走步对1拍、2拍进行理解。先一只脚向前跨出一步,另一只脚跟上并拢,是1拍。拍腿、拍手,拍完后双手再向外划一圈,是2拍。在学生通过动作理解了音符的时值的基础之上,为了能更丰富地表现节奏的长短、强弱,可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学生通过做“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来体验节奏的高和低;通过模仿狮王走路和小猫走路来体验节奏的强和弱。通过选择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如小鸟飞、开火车、划船等动作来表现2 / 4、3 / 4、4 / 4等不同拍子的韵律。在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要根据音乐的韵律进行表现,从而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努力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奏响“富有生命意义的要素——节奏”(奥尔夫语)教学的“四部曲”,我们的音乐教学会更具有活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听觉四部曲训练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准确的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归类“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