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性

2016-03-11 13:22林香兰平和县文化馆363700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遗产物质

林香兰 (平和县文化馆 363700)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性

林香兰 (平和县文化馆 3637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保护好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和作用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馆是文化发展基层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起到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然而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和共同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累积下了大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精髓。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仅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国际文化种类,实现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客观定义上看,根据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标准,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然而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看,“非遗”载体几乎充盈着生活细节,例如茶余饭后的西湖龙井,董永传说,大众品牌的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等等。

二、从社会各个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丰富性决定了其保护方式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如:不可再生性,脆弱性等。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当地不同的人文环境特点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种类及形态。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充分结合当地非遗文化的特点。

(一)发挥群众力量,全民动员,广泛宣传

中国56个民族经历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演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丰富程度世界瞩目。其中许多非遗文化种类或许世界独有,或许世界第一。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现代化进程加快,很多珍贵的非遗文化遗产都遭受了剧烈冲击,有的甚至已经消亡。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用以促进非遗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而作为文化基层单位的文化馆,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群众内部,全民动员,广泛宣传非遗文化保护理念,用群众的力开展非遗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工作。宣传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同地区要采用当地群众能接受的恰当的方式。

(二)完善非遗申报流程,利用网络多媒体,建立数据库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要求,要选择一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基础条件较好,又处于濒危状态的重点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普查、传承与保护,并积极向上级申报。在申报的项目中要做好分类,尤其是一般的项目和重点项目要进行分类登记。一般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重点项目展开深入调查,调查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客观,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图片、音像等,建立数据库和电子档案,全面记录和整理,做到精细,准确,完善。

(三)充实基层文化馆人力资源,保障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工作的深入性

根据笔者走访调查,目前很多基层文化站馆,人力资源短缺现象严重,从事非遗普查工作的人员多数是兼职,一些专业水平相对偏高的文化工作者在基层也身兼数职,繁琐的日常事务严重影响了他们在非遗普查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造成工作深入度欠缺。对此政府应该配合基层文化部门,扩张基层文化站馆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人员工作的深入性和准确性。彻底解决在非遗线索搜集上报过程中因工作不深入,人力资源不足造成的虚报字数,内容不实等问题。

(四)寻求政策支持,解除工作顾虑

非遗文化调查保护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完善的工作流程,完整的工作时间以及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文化工作者要认真总结普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将工作重点不要放在开大会,做动员,做表面文章的老一套上。地方文化机构应该进行一系列从政府部门到基层工作站,自上而下的工作反省和改革,用做表面功夫的资金和时间放在重点非遗项目的普查和整理上。积极寻求政府帮助,设立非遗专项经费,并由政府监督专款专用。非遗保护成果要及时整理汇编汇报,提高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知程度,得到持续性的政策支持,解决非遗工作的后顾之忧。

(五)资源整合,多方渠道扶持非遗项目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与文化部门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方提供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寻求各种渠道扶持非遗项目的发展是文化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政府方面,除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外,发展非遗文化产业,扶持非遗项目参与国内外各种交流和展示,将当地重点非遗文化发展成文化品牌,扩大品牌影响也是政府对非遗文化支持工作的重要方式。

教育部门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纳入大中小学相关课程或教学内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发展成为校园教育,社会教育,全民教育。

企业方面,单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需要当地企业的支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寻求知名企业的财政支持的同时,利用企业知名度宣传非遗保护。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非遗传承保护的公益活动达到宣传效果,实现双赢。

旅游业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旅游项目挂钩,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途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媒体方面,充分与当地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合作,做好非遗文化工作的宣传工作。例如,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纪录片,举办文艺表演,出版非遗相关保护成果书籍,结合当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非遗文化相关的群总文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要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和普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增强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本国文化荣耀感的体现,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扬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瑰宝。全民行动,保护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中国文化和经济双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和和谐文化社会的重要手段。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人民出版社,2009.

[2]林坚.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J].自然辩证法,2003(4).

[3]朱丽莉.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1(12).

猜你喜欢
文化馆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与文化遗产相遇
章堰文化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大爱有光
Tough Nut to Crack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