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船”,未来潮流?

2016-03-11 18:59钟传
珠江水运 2016年2期
关键词:造船

钟传

日前,在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有关学者专家对“互联网+造船”的意义、作用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在国内造船界尚属首次。记者采访到部分发言者,他们为推进“互联网+造船”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出自操作实践的真知灼见。

把握大趋势把上海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概念也应运而生。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圣坤对此分析指出,当前,信息技术正加速渗透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速变革;互联网技术开辟了众包、创客、分布式制造的发展新空间;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型制造模式将使全球技术和市场要素配置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对产业及产业模式的影响难以估量,各行各业唯有融合互联网加速变革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前进。

张圣坤认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三者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将在中国引领一场新兴工业革命。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要想成为“互联网+”的先行者,就必须要依靠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互联网技术与船舶海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深化信息技术在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领域的集成应用,培育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要将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性、个性化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加速实现建设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上海要成为“互联网+造船”的排头兵。张圣坤提出,要充分抓住“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变革、升级的发展机遇,做好“互联网+造船”的顶层设计。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已向有关部门提出“构建互联网海洋工程智能平台”的建议,首先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连接的关键技术,提供一个横向和跨界合作管理、交互的平台,再逐步将由互联网引入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化等技术,与船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用户对产品的绿色、节能、安全、环保、舒适和个性化需求。

目前,该提议已获得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的同意,将在“十三五”期间分步实施。同时,上海正开展智能船厂的研究和建设工作,旨在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找准应用方向统筹规划船企的信息化建设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强,资本、技术、劳动力结合密集的特点。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谢子明认为,互联网最核心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产生效率,连接产生力量和价值。未来,万物互联、高速互联、低成本互联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方向。利用“互联网+”,加速推进船舶海工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已势在必行。

目前,互联网技术在国内造船行业已得到初步应用。谢子明介绍了用“互联网+”助推物资采购模式变革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按照统一策略、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监管的“六统一”要求,积极推进集中采购,深化改革物资管理模式。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中船集团把集中采购规模优势转化成供应链管控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此外,“互联网+”孕育了移动办公的诞生。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更多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在手机客户端安装信息化软件,如企业办公自动化(OA)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就可实现与企业信息化数据的对接。类似信息浏览、工作安排、任务下发、进度反馈、工时填报、待办中心、审批查看、文档中心、数据中心、业务培训等均能得到实时处理。目前,外高桥造船公司已通过手机实现了派工单下发和在线安全培训等功能;上海申博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配合韩国软件技术,开发了手机客户端的工作包发布和工作包进度反馈软件;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OA系统,将智能手机、无线网络、桌面OA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移动办公功能,为管理者和商旅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也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应急性事件的部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谢子明认为,“互联网+”将助推智能船企的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已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船舶与海工制造正朝着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信息集成化方向发展,世界造船强国已经纷纷提出打造智能船厂的目标。

此外,“互联网+”还将助推船企的服务化转型。船企可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谢子明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整体思路,只有统筹规划,才能获求最佳效果。因此,为推动“互联网+造船”的发展,船企必须全方位地规划和推进信息化发展,二者并肩而行。

借力“互联网+造船”加快推进船企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船企的转型升级是一大热门话题。外高桥造船公司副总经理许平介绍了该公司在“互联网+”背景下实行的相关举措,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他指出,传统制造企业只有树立开放思维、打造价值网络,才能使“互联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企业应当培育精益求精的诚信文化,踏实认真地把研发、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应当树立“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培育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应当注重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网络,实现业务管理深化、竞争能力增强、协同水平提升。

外高桥造船公司的探索重点是将“互联网+造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其思路之一是以提质增效为标准,推进“互联网+”在精益生产领域的应用。精益生产为“互联网+”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信息集成提供了策略思路,外高桥造船公司通过应用多类实时看板,实现了生产准备、作业反馈、提交检验等信息同步共享。通过手机终端,深化质量集成管理和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深化计划管控,使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可实现微调度、微排产功能,提高了各工种协同生产水平。尤其是通过手机终端实现精细化派工管理,有利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非增值类活动,减少“窝工、等工、返工”现象,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思路之二是以降本增效为动力,通过“互联网+”细化物流,探索精准物流领域的应用。“互联网+”不仅帮助外高桥造船公司实现了阳光采购,还把物资物流和产品零部件作为对象,提高托盘配送水平;围绕场地资源协调,推进分段、总段等中间产品开展物流管理。“互联网+”还可以延伸供应链,通过网络与业务标准统一,强化与核心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设与业务协同,实现钢板系统对接、管附件超市化供应,提升了供应链协同能力。思路之三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通过“互联网+”推行业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和信息物联化。在业务标准化方面,通过不断完善业务协同模式和标准,确保流程打通,为信息集成共享打下扎实基础。以“管理者驾驶舱”为平台,聚焦经济运行、生产物流、设计研发、综合管理、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建立业务分析模型,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在管理规范化方面,通过提炼新型能力指数,细化经济责任制,以价值创造为中心,强化目标管理,并围绕核心价值链开发,推动业务主体责任到位。在信息物联化方面,积极探索跨网通讯标准,实现手机反馈、信息推送、实时处理。同时,探索跨系统信息集成方法,研究数据可视化方法,使信息化开发重点从信息技术开始走向数据技术。

许平还提出,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快鱼通吃,赢者统吃”。因此,船企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设计、生产、维护等各环节,形成产业链体系,整合创新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设备集成能力、标准集成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服务集成能力。鉴于开发“互联网+造船”应用技术的标准体系难度大、投入大,相关物联技术、加密方法、通讯方式需要开展联合研发;相关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编码标准需要统一制订,参加开发应用的企业必须从封闭的自主创新模式,发展到联盟式、合作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进而再发展到无边界、平台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猜你喜欢
造船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江南造船首获大型LNG船订单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不惧的船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
尽其心 以事天——专访海事法规造船标准专家沈治平
关键链在大型造船起重机电气EPC上的应用
浅议现代造船企业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