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

2016-03-11 13:13边峰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边峰

沈阳理工大学

浅谈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

边峰

沈阳理工大学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和家长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阻碍他们的顺利成长。现如今,信息瞬息变化、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出走、伤害、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不仅反映出了某些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缩影。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阻碍了他们的顺利成长。因此,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大学生心理安全,让大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让他们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引发了许多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中学时代,学生对大学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学生将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也是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越了几乎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独木桥来到令人羡慕的象牙塔后,一些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并不适应。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应该适应社会的大幅度改变,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适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难以抉择而产生的巨大的困惑,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孤独感。

2、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学习当作副业,沉迷于交友、网络、玩乐。然而,迫于学分压力,他们在考试的前两星期甚至前几天里进行考前突击,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引发焦虑。事实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相比中学学习,大学学习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

3、求职择业方面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难。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高,加之很多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学生择业时出现如自卑、恐惧、怀疑等心理障碍问题。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千世界,各项事务之间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单独成因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亦是如此,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总归来说是分为外部因素以及内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但总归来说分为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大部分。

1、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形成,大部分是依赖家长在孩子儿童时期的指导。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父母关系不和谐、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厉或骄纵,都在某种程度造成孩子心理偏颇,如:缺乏自信、自由散漫、性格孤僻等。

2、学校环境方面

学校是学生从家庭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尤其是大学,更加像一个“小”社会。刚升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了家长的束缚,也没有了老师严厉的管教,会更加为所欲为,这个时候学校的环境就成了影响学生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同学和室友都来自五湖四海,在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难免为一些生活小事发生摩擦,如果不及时调节,甚至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3、社会环境方面

人是社会因素的承受者和体现者。如果大学生不能及时针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就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现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对未来的工作、生活缺乏信心。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严重者甚者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渐渐走上偏邪的心理历程。

4、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个人心理对压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人际交往障碍尤为突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之升考制度,孩子们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不善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内心深处又呼唤友情,渴望别人的理解。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处于焦虑、压抑之中,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无所寄托,产生孤独感。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面对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一个由他助到自助的过程,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咨询者能自我分析,自我调节,以最终解决问题。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保证其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最好办法,同时学校还应开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应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对全体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指导。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心理检查

利用国外标准的测试工具——大学生健康调查表、卡氏16PF的测验问卷等,较为全面地调查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完整全面地了解他们中存在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为其解决。

3、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的锻炼培养起来。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扩大社交范围,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多渠道交往。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参加校园活动会为大学生扩展人生视野,扩宽交际范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慢慢锻炼出大学生的表达力、观察力、统筹力、执行力、创造力等一系列能力,从而达到让大学生调适心理,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的目的。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1]林木明.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海峡科学,2008年

[2]纪俊虎.浅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年

[3]史永芹.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