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追求

2016-03-11 15:23吴亚平
考试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设有效性

吴亚平

摘 要: 数学问题情境是教学中学生学习准备状态介入学习思维状态的纽带,是学生应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教学案例的角度,从问题情境创设的自然性、趣味性、生活性、活动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七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从而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这里的“情境”,它的意思是上下文、前后有关联的东西。“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基于这一点,问题情境应具有三个要素:未知的东西——“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即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状态、思维状态,形成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情境,从而有效地获得知识和经验。如下图可直观地体现问题情境的独到的功能。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片面地追求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牵强附会、虚假造作、热闹浮躁的问题情境背离了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要精心策划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关系的能力。下面结合实践中的教学案例,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阐述。

一、问题情境创设力求自然性,顺应学生的认知过程

(案例1)问题情境简洁自然,水到渠成。

例如:在负数的教学中,为了引入负数,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从2-1=1,思考1-2=?,不够减,自然地引入负数。这个问题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负数的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比较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有时发现一堂课有“过多”的情境,教师每过三五分钟就会变着法子引出一个新的话题,老师手忙脚乱,学生目不暇接,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问题情境创设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2)问题情境生动有趣,激发热情。

古时候,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个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向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个满足这位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第4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学习了本节课之后大家自然就明白了。揭示课题:有理数的乘方。同学们一脸疑惑,怀着迫切的学习欲望跟着老师走进《有理数的乘方》。

以此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问题情境创设关注生活性,指导学生“用数学”

(案例3)问题情境贴近生活,高于生活。

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出示如下问题:

(1)小亮家装潢时需要配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要求与现在的玻璃△ABC一模一样,如何配?

(2)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碎成如图的样子,问:利用哪一块玻璃便可配成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在此案例中,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的呈现引发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四、问题情境创设体现活动性,引领学生“做数学”

(案例4)“活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做数学”。

同学合作把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并做好记录。

(1)对折1次有几层?(2)对折2次有几层?(3)对折3次有几层?……?(4)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猜想:对折20次有几层?对折n层呢?

以上案例都是从知识的本质出发,设计了动手、操作、实验的活动性问题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引领学生“做数学”。

五、问题情境创设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表现为情境思考的角度多,问题解决过程的策略丰富,问题情境的答案不唯一等。

(案例5)问题情境开放,以新的方式巩固二次函数的学习。

参考结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增减性;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平移、对称、旋转相关问题;顶点和与x轴两个交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与y轴的交点和与x轴两交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当x值取何值时,图像在x轴上方;当x取何值时,图像在x轴下方;……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得到不同的问题或答案,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层次性,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绪状态。

(案例6)问题情境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你从下列抛物线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找出有关结论:

本案例说明,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问题情境创设蕴涵探究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案例7)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彰显数学的魅力。

(1)引出问题情境。

如图,直线m表示一个燃气管道,在管道m两侧有两个村庄A、B,要在管道m上建一个泵站,分别向两个镇供气,泵站建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说明理由。

(2)问题情境变式探究。

如图,“在管道m两侧”改为“在管道m一侧”。

(3)问题情境深化探究。

如图,一个港湾停留了M、N两艘轮船。M船的船长从M处出发,先到OA岸,再到OB岸,最后到N船?问船长如何走使水路最短?

(4)问题情境拓展探究。

如图,直线m的一侧有两个点A、B,要在直线m上找一个点P,使这一点P到A、B两个点的距离之差最大?并说明理由。

在本案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探究引入,到变式探究,深化探究,拓展探究,逐步展开,使用学生在蕴涵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下,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新知,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综上所述,精心创设贴近生活的,自然的、有趣的、活动的和富有层次性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

参考文献:

[1]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2]徐杰,王丽丽.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数学教育,2006,1.

[3]甘路平.可以预约的精彩.初中数学教与学,2007,5.

[4]段志君.巧设问题情境,实现认知结构的合理建构——读课例《众数、中位数》有感[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猜你喜欢
创设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