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的意识与成长

2016-03-12 08:16程洪玲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带头人学术学科

程洪玲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380)

理论与方法探索

论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的意识与成长

程洪玲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380)

学科带头人关系到学科方向的稳定、学科队伍的带动、科研成果的创新和优势学科的形成。体育学科的发展要求学科带头人树立基于体育学科发展的整体意识、扶持中青年人成长的意识和学术责任意识、国际意识。树立远大的学术抱负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加强自我发展是促进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内部因素;宽容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和连续的支持机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外部因素。

学科带头人;作用;意识;成长条件

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召唤、高等教育的变迁使学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时至今日,体育学科已不仅是“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 ,也是联系化学家与物理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映了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在体育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青年体育学的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条件也应被重新审视。

1 体育学科带头人在体育学科发展中的意义

一所体育院校战略目标的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科的发展,不论是把学科视为知识的学术形态,还是知识的劳动组织形态、知识的分化,都使得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带头人密切相关,凸显了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 稳定体育学科方向

学科作为知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知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其专门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科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体育学科的整体性发展通过稳定的研究方向来体现,稳定的研究方向是体育学科发展水平得以提升的前提条件。“学科研究方向的确立是学科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将约束或带动学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影响学科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学科方向是学科发展最需要的,它既是一个学科成立与否的标志,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1.2 带动体育学科队伍

学科带头人具有卓越的学术水平,他领导着一种团队精神和团队价值观,能够把学术梯队成员的学术追求、学术理想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研究中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派”。

1.3 创新体育科研成果

创新是激发学科活力的源泉所在,体育学科带头人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科建设思路的创新、学科建设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科发展内容的创新,通过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各类复杂的信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最终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科带头人所在的学科如果为基础学科,应以创造新的理论成果和知识基础为主;所在的学科如果为应用学科,则应侧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体育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2.1 基于体育学科发展的整体意识

“由于根据学科划分而被片段化了的知识占据优势,常常使人不善于进行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连接工作。上述认识应该让位于能够在其背景、复杂性、整体中把握对象的认识的模式。”体育学科带头人应立足于体育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从所在体育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战略目标出发,从整个学科发展的全局出发,基于现有学科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经历,规划学科建设,避免学科建设的随意性和飘移性。在建设梯队、申报项目、获取资源的过程中要统观全局,以整体意识指导学科建设的工作,形成适合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着力于提高整个学术队伍的知名度。

2.2 扶持中青年人成长的意识

体育学科带头人要结合中青年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帮助他们确定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创造潜力的研究领域,培养不同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激发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从兴趣出发,才能有真正的创造;学科带头人要在学术队伍内部创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学习氛围和创造氛围,定期举办讨论会,互相学习、彼此借鉴,促进青年人的进步;以自己高尚的学术人格、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求实的治学理念,为青年人在学术道路上的成长发挥表率作用。

2.3 学术责任意识

学术责任是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进行自我约束并自觉遵守的公认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就像埃德加·莫兰所说的:“责任性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伦理学的概念,它只对自觉的主体有意义。”解决学术责任问题,必须以意识到学术责任为前提。学术责任是每一位学科带头人在发展学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学科带头人应把学术责任内化为整个学术队伍的自觉意识,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行动指南。

2.4 国际意识

“世界范围的最大学术中心已经历史地从希腊世界转移到穆斯林世界,又从穆斯林世界转移到西欧世界;同时,在西欧内部,从意大利到英国到法国到德国,然后,在欧洲以外,到美国。”学术界的同行将全部集合在国际化一边,他们将到处和始终献身于学问的自由和进步。”国际意识的树立,一方面有助于在国际领域内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学术研究工作的重复性和趋同性。

3 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条件

3.1 内部因素

大学是一个“多元而巨型”的主体,是学科带头人发展的外部因素,学科带头人是学科领域中的“微观主体”,体现了主体思想与行为的复杂性,是关涉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因此,要从上述两个方面来探讨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条件。

3.1.1 树立远大的学术抱负 学术抱负是学科带头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树立的志向和愿望,是学科带头人在学术道路上追求卓越与一流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持。远大的学术抱负有助于学科带头人保持对学科发展的敏感性,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3.1.2 加强自我发展 “学术靠的是与知识整体的关系。倘若脱离了与知识整体的关联,孤立的学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体育学科带头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横向上,要扩展知识的广度;在纵向上,要强化知识的深度。“一个人单从其中任一学科获得的思想和应用都很有限,但是一旦他依次精通并实践以上这些学问时,从中获得的心智习惯就会合成更宽广的思路,得到更广泛而实际的应用,正好比艺术家只有将各种金属熔入古希腊科林斯式的黄铜才能锻造出极具韧性和完美的材料。”学科带头人既是他所在学科的代表,也是他所在学校的代表;既是发挥自身创造力的研究者,也是凝聚整个学术队伍的引领者,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和乐于求知的问题意识是学科带头人探索真理、加强自我发展的根本途径。

3.1.3 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 布鲁贝克曾指出,学术道德意味着学科带头人要在专门领域中受过长期而系统的训练,同时要以理智的彻底性和精细的正确性献身于自己的学科领域。一个学科带头人如果实现能力、学识和学术道德的完美统一,就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其中,从而扩大整个学术队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2 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学校应为学科带头人营造宽容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访问机制,形成连续的支持机制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3.2.1 营造宽容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

体育学科带头人的培育,一方面需要我们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柔性管理,为其创造自由而宽容的研究氛围。否则,学术的研究必将所行不远,就会止于与自由、宽容背道而驰的樊篱之中。

宽容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对学科带头人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沃土。如果没有宽容精神,大学就无法成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乐园。学术自由对于一个学者发挥着如下的作用:“当外在的准则远离他时,他懂得自己劝导自己;当没有人看护他时,他懂得自己看护自己;当不再有外在动力时,他懂得自己鞭策自己,从而给他从事未来的高尚职业增强和坚定了自己的力量。”

3.2.2 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 “科学发展本身要求既具有广阔得多的视角、又能够深刻地对问题进行聚焦的人才,此外新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打破学科间历史的疆界。科学研究在本质上要依托于知识的整体,要依托于和各个方面的专家有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开展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启迪学术思维,达成学术共识,使具有不同见解、不同知识结构的个体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形成内外结合、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机制。

3.2.3 形成连续的支持机制 体育学科带头人是体育学科建设的关键,要利用业已存在的学科优势和发展基础,在人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制度激励与情感激励相结合,赋予其充分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使本校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连续的支持机制来培养学科带头人,才能使学科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正如孔宪铎教授在《我的科大十年》中所引用的一句话“recruit the people and keep them happy”。

3.2.4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学术评价作为对学术研究人员活动及其成果的鉴定活动,应关涉认识和价值两个方面的意义。没有认识方面的评价,就失去了学术成果的本真所在;没有价值方面,学术成果的意义便无法衡量。学术评价应保护、提倡多样性为条件,对于不同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应分类考核,分别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协调好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之间的关系。引进学术报告制度,将学术结果的评价与学术研究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统一起来。发表SCI等高端论文并不是衡量学科带头人的唯一标准,还要关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以及他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学术队伍的凝聚力、对学科队伍的引领作用,这关系到一个学科未来的发展。

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关键因素。有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推动学科的发展走向主流和中心,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

4 结 论

4.1 体育学科带头人关系到体育学科方向的稳定、学科队伍的带动、科研成果的创新和优势学科的形成。体育学科的发展要求学科带头人树立基于学科发展的整体意识、扶持中青年人成长的意识和学术责任意识、国际意识。

4.2 树立远大的学术抱负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加强自我发展是促进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内部因素;宽容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和连续的支持机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中青年体育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外部因素。

G807.4

A

1674-151X(2016)12-08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43

投稿日期:2016-11-02

程洪玲(1975—),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带头人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