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文明河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03-12 04:00郭永平河南省水利厅纪检组组长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南文明法治

□郭永平(河南省水利厅纪检组组长)



法治在文明河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郭永平(河南省水利厅纪检组组长)

文明河南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归依,建设法治型的文明河南。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法治既意味着更完备的制度与秩序,也意味着更多的公平和正义,打造文明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就应当从加强法治建设这些最基本的环节抓起。

首先,法治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建设具有全面性,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型地厉行法治,也包括心灵、价值、行为、秩序、制度全面体现法治精神、法治规范和法治要求。宪法及其他法律中理想、纪律、道德的相关规定,反对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的方式方法,重视科学、破除迷信等内容,都是精神文明思想原则、追求目标的具体化。法律对精神文明的明确规定,表明了二者价值理念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尊重程序、保障人权,对人们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和各种关系起着最基本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建设,就是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言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自己的合法行为,引导人们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维护社会秩序,从而真正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文明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社会的文明,反映在人们对待法治的态度上,反映在社会的法治程度上。如果人们连最基本的规范都不能遵守,那就谈不上文明社会。因而,法治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方面,脱离法治的文明河南建设是没有意义的。

文明河南建设既离不开传统中华文明特别是河南文明中的优秀成份在当前的继承和发扬,更需要现代文明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文明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全面被接受。作为现代文明重要成果和标志的法治对于文明河南建设具有基础、先导和助推作用,当然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和必备成份。法治将文明河南建设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等重要内容加以规制和引导,能够形成内在的发展动力,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法治建设具有系统性,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科学立法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普及,严格执法可以弘扬道德精神,公正司法可以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知法守法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权责意识,促进人们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养成,营造“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推动文明河南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法治是文明河南建设的根本标志。法治与人类文明的变迁紧密相关。作为一种先进、文明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现的,并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进步。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法治融入一个国家管理的程度,体现其文明发展程度。放眼世界,从古至今,我们看到,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法治化程度也越高。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法治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对公众行为的道德呼唤。遵纪守法是文明河南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公民道德约束的底线。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丰富、制度体系的完备、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公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广博的知识构成、睿智的认知能力上,而且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有序和公民遵纪守法的道德自觉性的养成上。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合理的机制,胜过千万次的治理。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一个文明的地区,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地区;一个文明的公民,必定是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法治建设,可以使政府运行、社会运转和人们行为有据可依,程序可控、方法可行、效果可期,有效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偶然性、短效性,使文明河南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从这种意义上说,法治是现代精神文明的直接体现和写照。有没有法治,是否通过法律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以及公民的法治思维水平、法治意识,是检验文明河南建设程度的根本标志。

再次,法治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保障。法治是精神文明重要的制度性保障,是维护文明、促进文明的有效工具,是破解文明河南建设工作难题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丑恶观念和行为,如腐朽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主要是通过教育与法治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治,要么专制主义盛行,要么无政府主义猖獗,自然是难以文明的。营造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应当主要靠法治力量来实现。法治推崇社会主义道德的理念,清除精神垃圾,创造良好的环境,必要时可以直接凭借强制手段,即通过法律规定的追究措施、惩罚措施和救济措施等,来打击那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利益的违法行为。法治正是以如此鲜明的是非界限和严肃的强制作用,强化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责任感,从而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时,法治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通过立法的途径,不断吸纳那些重要的道德规范,使之成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取得法的表现形式,获得法的强制性。这在建立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方面意义重大,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保障。

文明河南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关系,依法界定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保证文明河南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法治建设具有普遍性,其核心是使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准则,依照规范和程序治理国家与社会。如果能依照刚性的规范与程序建设文明河南,就有了制度性的保障。文明河南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作为法治的内涵之一,必然是法律保障的重要方面。法律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地位,并促进和保障这些事业的发展,这种规范保护作用可以提高文明河南建设的速度与效率,是精神文明自身不能产生的。由于有国家强制性作后盾,法治具有刚性的尊严和权威,加上精神文明教化作用的软约束,软硬并施、标本兼治,有利于文明河南建设取得预期效果,实现建设目标。缺乏保障的精神文明既不能持久也不能深入。用法治为文明河南建设护航,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让法律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仰,国人的文明素质才会得到提升,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才会熠熠生辉。

最后,法治是文明河南建设的必然途径。法治是被世界近代发展实践所证实的社会管理的最佳方式,它以法的强制性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是高度市场化和高度社会化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精神文明是我国的本质特征之一,良好的精神文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法治的途径才能达到。黑格尔说,我们必须学会将法作为思想来把握。法不仅是法律,也是道德的更高形式,因而成为我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的理性形式。

法治建设具有公正性,以促进公平正义为根本依归,是多数人利益最大化的强有力保障。选择法治,也就选择了理性,选择了和谐,选择了通向文明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需要规范调节的社会管理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法治才能有效调节社会关系,让国家健康发展,让人民和谐幸福,充分感受社会的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只有法治才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稳步协调发展,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进行,才能有效地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法治是不可替代的不二选择。

文明河南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战略任务,仅作为一般性、阶段性的任务抓一阵子是不行的,要保证文明河南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持久、稳定地坚持下去,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法治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能够克服思想上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将文明河南建设的成果固定下来并持续发挥效用。文明河南建设如果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很多行为无章可循;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作后盾,文明河南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文明河南建设因法而治,因法而兴。文明河南建设走法治的道路,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两个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

文明河南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建设的是精神风貌,致力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外化于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使文明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清新空气”。文明河南建设的有序性需要法治来规范,文明河南建设的实效性需要法治来强化,文明河南建设的广泛参与性更需要法治来保障。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文明河南建设中的法治问题研究”(2015B36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董一鸣)

收稿日期2015-05-20

猜你喜欢
河南文明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对不文明说“不”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