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宽
——制定《水令》广溉田

2016-03-13 03:35
河北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西汉汉武帝

倪宽
——制定《水令》广溉田

倪宽(?~前103年),西汉千乘(今山东省高青县北)人。治《尚书》,为大儒孔安国弟子,读书勤奋,学养深厚。官至御史大夫,曾与司马迁等共同制定了“太初历”。武帝元鼎四年,倪宽升任中大夫,继而又升迁为左内史。据记载:“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可见,倪宽在任期间非常重视农业和水利。

元鼎六年(前111年),“宽表秦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令他主持在郑国渠上游北岸开凿六条辅助性渠道,以扩大这一带的灌溉面积。当时郑国渠已建成126年,部分渠段年久失修,六辅渠可以说是郑国渠的扩建工程。倪宽纵览全局,因势利导,合理规划,带领民众凿成了六辅渠,实现了扩大灌溉面积的初衷。六辅渠的建成,充分显示了倪宽的水利才华。关于这次施工,班固在他的《汉书·沟洫志》中作了明确记载:“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渠旁高仰之田。”指出六辅渠所灌溉的农田,正是位于郑国渠旁的那些由于地势较高而郑国渠无法自流灌溉的农田。但是,六辅渠具体在什么地方,又引用了什么水源?由于缺乏翔实的史料,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无法考证。一般认为,六辅渠引的是治峪、清峪、浊峪等小股水流。

汉武帝在六辅渠完工以后曾发出一番感慨:“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期利,故为通沟渎,蓄陂泽,所以备旱也。”这体现了古时“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反映了西汉王朝对水利的重视程度,同时它也是汉武帝对倪宽治水功绩和水利才华的肯定。正因为西汉如此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才出现了国富民强的盛世景象。

倪宽在领导兴修水利之际,在六辅渠的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创造,制定了灌溉用水制度---“定水令,以广溉田”。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水令》的制定,促使人们合理用水,扩大了灌溉面积。很可惜的是,这一宝贵历史资料早已散佚,今人已无法知道它的全部内容,“定水令,以广溉田”这七个字是仅存的文献资料。

我国的水利管理规章,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订立“无曲防”的条约算起,约有2500年历史,而最早形成制度的记载正是倪宽的“定水令,以广溉田”和召信臣的“均水约束”。倪宽的《水令》为我国水利由单纯的开发到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使水最大限度地为民所用成为可能。倪宽因此名彪史册,为人们所纪念。□

2016-01-05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西汉汉武帝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