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信臣
——“均水约束”立规章

2016-03-13 03:35
河北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门太守规章

召信臣
——“均水约束”立规章

召(音shào)信臣,生卒年不详,字翁卿,汉末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西汉末年元帝时(前48-前33年)为南阳郡太守。从小勤奋好学,颇有志气,青年时已通晓经术,考中甲科(汉代课士分甲乙丙三科)举为郎(帝五侍从官),从此步入仕途。历任谷阳(今河南鹿邑县)长、上蔡(今河南上蔡)长、零陵太守、少府、谏议大夫、南阳郡太守等职,一生为民奔波,政绩斐然。

南阳历史上清官廉史,最受民众爱戴的还数召信臣和杜诗。他俩廉洁奉公,施政爱民,兴修水利,造福一方,被南阳人称之为“召父”、“杜母”,“父母官”的称谓从此传遍天下。

召信臣在担任南阳郡太守期间,对这一带水利有特殊贡献。他上任以后对当地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随后提出了发展经济的种种措施,推广灌溉是其主要政绩。据史载:召信臣“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汉书·召信臣传》)在他的带领下,几年之内,建设引水渠数十处,灌溉面积约合今200多万亩,十分可观。

召信臣不仅注重工程建设,而且重视灌溉管理。为了合理地调配用水,他制定了“均水约束”(《汉书·召信臣传》),刻在田边的石碑上,推行节约用水,免除用水纠纷。我国的用水管理制度,肇始于西汉武帝时左内史倪宽在关中六辅渠上制定的“水令”。召信臣的“均水约束”比“水令”更为完善详细,因而,历史上常把召信臣称为“中国用水管理之父”。由于发展了水利,再加上其他措施,南阳地区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郡中莫不耕稼为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召信臣因而受到老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

在召信臣兴建的数十处工程中,以六门堨(音è)(又称六门陂)最为著名。它位于穰县(今邓县)之西,兴建于建昭五年(前34年)。该工程?遏湍水,设三水门引水灌溉。元始五年(5年)又扩建三石门,合为六门,因而称之为六门堨。水门引出的水分为29股,各入29个陂塘,再“灌溉、新野、昆阳三县五千余顷”(《水经·湍水注》),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灌区。汉末六门堨曾一度荒废,晋太康年中杜预和刘宋时刘秀之又相继将其修复使用,直到唐代还十分兴盛。

召信臣兴修的水利工程、特别是他制定的水利管理规章--“均水约束”,都有力促进了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他为政勤勉,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人民对他十分爱戴,他死后,南阳百姓修建了祠堂纪念他。班固在《汉书》中,两次将召信臣列为“治民”的名臣之一。□

2016-01-05

猜你喜欢
水门太守规章
英雄群像、历史真实与“出圈”营销——多方位解析《长津湖之水门桥》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过水门
让子弹飞
飞机“过水门”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3号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过度限制地方政府规章重复立法之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