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技术在渠道治理中的运用

2016-03-13 14:11张翠果滑县水务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8期
关键词:水利渠道水利工程

□张翠果(滑县水务局)

生态工程技术在渠道治理中的运用

□张翠果(滑县水务局)

伴随着国内经济科技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都采取了建立生态渠道的计划,这些计划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渠道治理的生态水利计划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水利的建造不是简单的制定计划,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实施和制定,必要时还要将已经建好的水利工程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这项工程是否符合制定的目标,是否遵循了生态环境的原则等。生态渠道的建设不同于普通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关乎到生态环境的好坏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生态水利的严格控制和把握,对于渠道治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城市渠道治理;生态环境;理念基础;管理技术

1 生态水利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水利是指在建造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符合生态环境规律和原则,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水利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利工程的建设量大,程序复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建设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相关的生态问题。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合理,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平衡产生了威胁。生态水利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另一方面也是为渠道治理提供有利的措施。生态水利这一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无论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是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积极促进的正面作用。生态水利的发展促进了渠道治理的顺利进行,更加完善了中国渠道治理发展的目标。

2 生态渠道的种类

生态水利对于渠道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生态渠道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生态水利工程技术。在生态渠道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为此可以将生态渠道建设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的渠道,所谓传统的渠道就是最基础的渠道,原生态的,不经过重建和加工的渠道。最常见的就是农村水田旁开挖的小河小渠,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水源;另一方面还为了浇灌农田,这类渠道是最典型的生态水利工程的代表,对这类渠道尽量的保持它原有的状态,以便维持生态平衡。第二类是预防灾难性情况的渠道,比如防洪渠道,防洪渠道不同于一般的原生态渠道,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兔一些灾难发生,提高预防洪涝的作用,这类渠道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问题,防洪渠道由于作用有限,所以它的建造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它的安全性。最后一类是观赏性的渠道,这一类的渠道建设主要是用来供人们欣赏和参观的,它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这一类的景观休闲渠道主要分布在城市一些郊区,或者一些农村。此类渠道的建设相对于前两种来说更加复杂和困难,它要同时具备生态防洪,安全的特性。这类生态工程渠道的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改善。生态渠道的种类主要是这3种,最后还应当注意在建造生态渠道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还原渠道本身的特点和特质。

3 生态水利在渠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水利在渠道治理中的工程量大,过程复杂。对于这一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严格把关,不仅要遵循生态规律,还要在规划和制定的过程中严格遵循规章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的规范和管理,对于工程的实施也要加强一定的监督。在制定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生态水利与渠道治理的关系,还要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以便预防突发状况。下面就是生态水利在渠道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1思想理论基础不完善

生态渠道建设的理念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它充分正确的处理了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在渠道治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水利的观点,不仅能够实现渠道的有效治理,还实现了生态的目标。在渠道治理的过程中指导思想比较局限,只关注部分治理的问题,例如:有些渠道治理只注重渠道本身的疏浚问题,而忽视了与渠道关系密切的陆域环境问题,使得渠道的整体环境受到危害,渠道中的水体问题也是渠道治理的一大关键,水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渠道的治理整体效果,同时也对水利工程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水体的质量是确保渠道治理的关键。另外就是在渠道治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形式主义错误,渠道治理只注重形式上的治理,没有真正实现治理,治理效果欠佳。有些渠道治理工程的范围仅仅停留在某些方面,对于生态理念的落实不到位,绿化面积小,相关的渠道建设过于片面,没有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最后是建设程序的规范问题,渠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建设的程序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指导思想形同虚设,这样严重的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实施,也对渠道的治理工作带来难题。

3.2渠道治理的管理不合理

渠道治理的管理问题不仅包括机制的管理,还包括经费的管理。所谓机制的管理就是针对渠道治理的实施中分级的管理,管理体制要同机制相结合,正确处理分级的责任。目前我国的渠道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责任划分问题,治理的模式仅限于公益和集体的利益,不能很好吸收治理经费,这一现象导致了治理工作的困难性。另外在治理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管理团队的建设问题,一些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最后就是管理的技术问题,技术缺乏会严重影响渠道治理的效果。

3.3渠道治理的经费不足

渠道治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渠道治理不仅有对水体的质量治理,还有对渠道周围陆域环境的治理,它涉及的范围广、治理面积大,所以经费对于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渠道治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投入,国家的公共财政收入主要是用于社会性、公益性、基础设施性的建设,而渠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建设符合要求。但是国家财政投入有限,所以有时渠道治理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治理工作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4 生态水利在渠道治理中的改善措施

4.1完善指导思想

渠道治理的指导思想是实现治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只有加强指导思想的引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完善指导思想就要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生态水利的建设对于渠道建设的积极作用不明显,对于一些领导造成了困惑和迟疑,使得渠道治理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求加强宣传,必要时还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者的思想觉悟,让领导者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水利对于渠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还要在制定治理渠道方案的过程中避免传统的设计理念,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进步性的措施,做好思想指导工作,确保生态渠道的建设。

4.2多方位的吸引经费

经费的多少决定了渠道治理的成效,充足的治理经费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物质和技术的保障,但是资金短缺则会导致渠道治理的中断。因此在吸收国家提供的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还要寻找其他的经费来源。例如: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还可以实行受益区企业单位、工商户等生态渠道建设社会集资等。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社会公益性的工程,所以在吸收经费的工程中主要以国家经费为主,以基层的配套为辅,实现多方位的经费吸收。

4.3加强渠道治理的管理

渠道治理的管理工作相对繁琐,因此在渠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管理首先是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涉及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部门和渠道治理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例如:水利技术部门可以为渠道治理提供有效的治理设备和技术,另外还要适当的创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渠道治理建设团队的管理,例如:对于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技能的培养等,还要在渠道治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治理工程的监督。

5 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渠道治理工作,生态理念是一种进步的科学理念,渠道治理不仅要符合传统的用途,还要适应生态的平衡。生态水利的建设为渠道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进一步完善生态水利,促进渠道治理。

TV 91

A

1673-8853(2016)08-0015-02

2016-05-16

(责任编辑:刘青)

张翠果(197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与建设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水利渠道水利工程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