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农业,把农民留在农村致富

2016-03-13 15:11王险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研究员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化工管理 2016年31期
关键词:有氧化肥有机肥

王险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 研究员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发展高效农业,把农民留在农村致富

王险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 研究员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未来农业发展目标要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现土壤、食品、人类大健康产业,使农民留在农村发展高效农业,住得起楼、买得起车、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安居乐业。农村发展模式有两种,一是少数人种多数地,发展高度机械化的大农业,重点解决粮食数量安全。另一种是多数人种少数地,发展高效农业,使大多数人发财致富,是未来农村重点工作。用生物技术造土壤,彻底解决土壤、水及环境污染,逐步解决化肥农药减施,乃至淘汰化肥,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

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土地;环境

1.农业发展的目标

未来农业业发展目标要解决水与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壤、食品、人类大健康产业,是兆亿产业。

使农民留在农村,住得起楼、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安居乐业。

1.1 农业生产首先要土壤健康

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的广泛使用,使农田肥力不断下降。化肥的有害化学物质流失到土壤、水与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重于工业污染,最终又影响到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化肥农药减施项目,任务艰巨,关键在治理污染,恢复土壤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壤健康,作物健康,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目标。

1.2 发展发健康产业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经济衰退将导致生产与消费模式的结构性改变,世界将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转向更加重视健康、安全、环境以及知识和文化。

农业、医疗、绿色能源、教育是最稳定的产业,其中与人类健康有关的产业是朝阳产业,最赚钱的产业,是兆亿的产业。

1.3 把农民留在农村发财致富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特点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我们不能照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高度机械化,规模化的经验。

黑龙江、新疆等垦区实践证明走高度机械化,规模化高效率大农业发展道路,需要大量投资;机械化水平越高,分离出的人口越多,少数人是富了,多数人穷了。大量农民进城,无法就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全国垦区面临的问题是领导重点抓高度机械化,少数人致

富,把高效农业当作庭院经济,副业分工工会、妇联去管。我们的领导在为少数人服务,将技能差的分离的工人赶到城市作二等公民,根源在于我们领导干部思想僵化,背离了党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人类的宗旨。

出路在哪里?创新理论,转变国家工作重点,投资农村生物技术,造土壤,治理生态环境,把农民留在农村,组织多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打造土壤、食品、人类健康大健康产业,实现亩产1万元、5万元、10万元、20万元、乃至100万元,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参与国内外经济大流通航母,赚国内外富人的钱。真正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

2.农业发展战略

2.1 关于发展模式问题

农业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一是少数人种多数地保证粮食数量供给,二是多数人重少数地,发展高效农业。

2.1.1 少数人种多数地发展现代化产业

少数人种多数地发展现代化产业是提高效率,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证书制度和竞争淘汰制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和经营者素质。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组装,建立作物栽培、耕作、种子、土壤、植保、灌溉、农机、设施农业等技术标准化与规程,不断引进,消化先进的机械设备与技术,提高生产率与降低成本,获得最高效益。

需要发展自然生态农业,大力开展生物技术的引进、消化、复制,造土,修复多年使用化肥农药破坏的土壤生态环境;用现代生物技术搞秸秆还田、化肥进行生物发酵,植物营养免疫,防灾减灾;继续发展机械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农业,用少数人种多数地,实现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稳定粮食综合产能力。

2.2 多数人种少数地,发展高效农业

2.2.1 多数人如何中少数地?

我国农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农业发展不是高度机械化后,农村分离劳动力进城就完事大吉。

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值得借鉴。美国农业一百年总结中指出,农业劳动力分离后搞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消耗了分离人口70%。

瑞士走的是精细农业,瑞士农民种地养牛,种蔬菜、水果、规模并不大。农协负责组织农民培训,使农民学会种植和养殖技术,农民种植果树、蔬菜、养牛,并加工,所有产品交给农协销售,如养10头奶牛,可加工酸奶、奶酪、奶油、巧克力、奶糖等,统一质量,分散加工、包装统一品牌,农协统一销售。

日本发展环保生态高效农业,如种蔬菜、果树采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秸秆、页岩、生土、木材废料等,有氧发酵化肥等造土壤,治理土壤与水污染,不施化肥不施农药新技术。日本岛本酵素世界社将复杂的蔬菜、果树、水稻等栽培技术系统化、简单化、规范化,使农民可复制,每个大棚标准为1000㎡,政府补贴500万日元,折人民币30万元,可以多年连作,有的已经种植番茄、网纹瓜35年连作。分散种植,统一技术措施,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民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作物的秸秆(如稻秸、稻壳、麦秆、玉米秸、烟草秸等),木屑、生土、页岩、骨粉、鱼粉、山柴、油渣、豆饼、菜籽饼、圈肥、鸡粪、人粪尿、豆腐渣、肉粉、皮肥、矿物质化肥等制作有机肥、土曲子,有机质肥料,发展高效农业,产品价格比传统栽培高7倍以上,1000㎡大棚一年净赚180~200万人民币,加上政府补贴,总收入210~230多万。农村生态环境优美,农民盖起楼房,家家有汽车,500米之内有饭店、商场超市、邮电局、学校等。

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适应环境,认真实施化肥农药减施项目,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命科学相结合,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秸秆制造有机肥和用生土制造土曲子,将化工厂变成生物化工厂搬入田间,造土壤,强壮作物根系,恢复土壤生态环境和地力,治理水与土壤污染。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动植物蛋白与矿物质化肥等制作有机质发酵肥料,提高土壤养分,达到土壤健康,作物高产优质,食品安全,人类健康。

建议政府更新观念,把发展农村发展高效农业,农民留在农村,治理土壤与环境污染,建设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新农村;把发展高效农业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不在当成副业甩给工会、妇联去管。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强服务,帮助农村推广集约化经营,是农民从中获利。

2.2.2.普及健康知识创造新商机

人为什么会生病?是吃的不平衡了,人吃的不平衡会引起身体缺某种酶或某种酶不足,诱发疾病。近30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改变了饮食结构摄入动物蛋白过多,动物蛋白在体内经过口、胃、小肠酶的作用,分解产生硫酸、磷酸,进入大肠,必须变成碱性物质才能被吸收,于是用血液中的钙元素来平衡,血液中钙消耗完再从骨骼中借钙,如果吃过多的动物蛋白,消耗过多的钙,还会直接把细胞壁中的镁离子借出平衡酸碱。大量流失钙人会形成高血脂,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等血管疾病。摄入一份的动物蛋白需要4份的蔬菜水果来平衡酸碱。

据美国研究。二战以来畜禽由放牧改为饲养,畜禽食物结构的改变,使它们体内Ω-3型和Ω-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由1:1改变为1:3,吃放牧的动物蛋白比饲养的动物蛋白健康。过多摄入饲养的动物蛋白是多年来人类心脑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加重的诱因。

饲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多是激素类药剂,缩短了畜禽的饲养周期,人类吃后体内富集了激素,引起女性子宫、乳房,男性前列腺肿瘤和癌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普及健康知识,改变食物结构,吃的科学有利于人类健康。同时减少粮食消耗,我国如果吃的科学,粮食有5亿顿足够,其中一半做主食,一半转变成饲料生产动物蛋白。就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粮食数量压力减少,可以减少1亿吨粮食生产,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环境会得到改善。同时可减少1.5亿顿进口粮食。

畜牧业的特异发展,消耗大量粮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20%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家中的根源。建议提高放牧与不使用饲料化学添加剂动物蛋白的价格,控制人们吃

肉的欲望,减少肉类生产是最实际的低碳和治理空气霾和水与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措施。

2.2.3 发展健康产业商机无限

20世纪农产生是沿着从田间到餐桌顺序进行,决定农产品生产的是农民,而不是消费者。

21世纪农产品生产的决定权将从农民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消费者需求中实现。三高人群(职位高、学历高、收入高)追求健康长寿,快乐人生,对食品要求更健康、更方便、以及增加食欲的色、香、味等等;在食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的衡量标准中,反映质量、安全和有益于健康的部分越来越重要,消费者要求食品质量要有透明度和可追踪性,功能性及生产方法。功能性食品及配餐食品将倍受欢迎。

现代科学理念,食物是最好的医生,吃素是长寿的秘诀,更多地用食物代替药物,用膳食获得健康,用自然疗法代替昂贵医疗,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功能性农产品商机无限。

发展功能性食品,即含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酶类,如抗氧化剂、植物营养剂、多糖类等,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

农业健康产业是兆亿的产业,关键在于生产功能性农产品和科学的加工,健康营销。

向大自然学习,用生物技术发酵秸秆、生土等制作有机肥、土曲子;发酵矿物质化肥与有机质肥料等新技术,造土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彻底淘汰化肥农药,生产如种植面积种植玉米、豆类、水稻、亚麻、荞麦、南瓜、燕麦、蔬菜、浆果、坚果等经过科学加工,成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投入市场增值,就能够实现亩产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100万元不是梦,农民才能富起来。

3.高效农业土壤健康是基础

3.农业以土为本,孕育万物生命

3.1 土壤如何形成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靠太阳能,水,空气和大地而生存。地球表面的大地是由岩石构成的。在太阳能与空气、水等同时反复地进行着物理的,化学的风化作用,形成了极为细小的颗粒的土。土再经过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的时间,微生物菌群产生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酶及分解矿物质营养的酶,赋予土消化分解机能及活的生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100~200万年的时间,形成1厘米厚的耕层土壤需要300~400万年的时间。

3.2 土壤变坏容易,变好难

近30年来,人们追求高产,多生产粮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而没有想到对土壤和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破坏。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家园,不可利用,好比银行有借有还,并有利息的;使用化肥农药,拿走粮食,再把秸秆烧掉(包括田间及做燃料烧掉),或直接深翻还田,无异于向银行借美元还人民币,或抢银行。对土壤的破坏堪比二战日本侵略对中国的破坏。

应该深刻认识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水与环境污染,是制造底下的霾,土壤退化成不具备作物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的环境,难以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土了。

农业发展遇到的气候异变,灾难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国民身体素质下降,慢性疾病日趋严重。

3.3.恢复土壤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3.3.1 我国土壤学理论需要拨乱反正

多年来我国土壤学基础理论落后,研究方法与理念落后,教科书陈旧,难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土壤施肥还停留在以作物为中心盲目施肥阶段,作物营养缺啥补啥,乱用微量元素,有机肥发酵的理论依然是无氧发酵,随意选一个生物菌,与秸秆混合埋入田间,或直接深翻进行无氧发酵,再制造土壤的霾等等问题。

某省治理一个乡5个村动物、人的粪便,沼气污染,投入1500万元,经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为无氧发酵科研成果,依然是污染环境,臭气熏天,没有任何改善。

我国长期忽视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如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保科学、耕作栽培学等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农业科研分工过细,导致人才单一,缺乏现代化综合科技人才;农业科研忽视生产实践,综合组装技术的研究。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研究人员大多转向化肥产品开发、或销售,植物保护转向农药使用、产品开发,或农药销售。

学术界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3.3.2 恢复土壤生态需要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植物营养免疫学,营养决定植物体内微生态、土壤生态中的微生物活性和菌群平衡,微生物活性影响酶的活性和植物生理活性,增加和充分发挥植物自身免疫功能,实现防灾减灾。

土壤地力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这三个条件在长期连续地互相保持均衡的状态时,才能成为培育健康作物的土壤。我国多年来对生物性的研究只停留在纸上,不被重视。生物性——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相)要保持好气性的有益状态。深刻认识秸秆、动物残体、生土、页岩、矿物质化肥、有机质材料等有氧发酵新理论。秸秆有氧发酵制作有机肥是唯一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别无它法。有氧发酵的优质堆肥是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的唯一有效措施,并且造土壤(培肥地力)优质堆肥是必不可少材料。

3.3.3 恢复土壤生态任重道远

一般作物秸秆进行有氧发酵获得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10%以下,木屑、树皮、竹子、芦苇等的纤维素较高不超过30%。据日本酵素世界社研究,用木屑发酵有机肥(有氧发酵),每亩(667㎡)大约施用35吨;用普通秸秆发酵有机肥(有氧发酵),每亩(667㎡)施用70吨,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加1%;用有机肥提供土壤有机质含量,造土壤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造土壤需要大量有机肥,选则发酵材料的纤维素含量越高,造土效果越好。好的土壤有机质5☒6%,可见造土壤是长期而艰巨的生物工程,不能急功近利。

根据上述分析,恢复我国土壤生态环境,从现在开始不施化肥农药,需要250~300年。

4.用生物技术发展高效农业

4.1 用生物技术造土,恢复土壤自然生态

农业生产以土为本,一切活动均应围绕着促进土地的土壤化作用,充分发挥土壤的机能,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成果,充分发挥土地自然潜力。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需要加大投入,国外成功的需要认真引进、消化、复制、组装和完善。

用生物技术造土,恢复土壤自然生态——岛本微生物农法最成熟。岛本微生物农法的引进与消化是解决我国当前农业问题最好的途径。

用酵素菌技术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就地取材,有氧发酵有机肥、生土、页岩、矿物质化肥、矿物等,平衡作物营养,滋养免疫系统功能,使其运用自身的力量去抗灾减灾, 生产出优质高产,富含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产品。

4.2 推广有机肥发酵的技术需要转变观念

农业生产向自然生态农业或环保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有机肥有氧发酵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既可以解决我国食品安全,还可以解决农业水与土壤生态污染问题。逐步减少乃至淘汰农药、化肥,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有机肥有氧发酵理论最先进的技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日本岛本家族经过80多年三代人不断的研究与生产实践,20世纪50年代初期推出《岛本微生物农业应用法》,也称酵素菌技术,解决了日本战后农业资源缺乏,贫穷落后发展农业生产问题,基础理论是向大自然学习,利用农村秸秆等自然资源,用酵素菌有氧发酵动植物残体,页岩、生土、矿物质化肥等,造土壤,给作物生长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技术:

(1)菌种先进 筛选方法是从微生物菌群种筛选菌群,竞争能力强,在高温、低温条件均能发酵。可发酵植物秸秆(包括纤维素多的木屑、竹子等)、骨头、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化肥、页岩、生土、豆饼、菜籽饼、油渣等。菌种不能从菌群种筛选单个菌种,或从菌群筛选单个菌种后再混在一起洒入田间,或与秸秆混合,翻入地下等不会有较好的结果。

(2)有氧发酵是核心技术

有氧发酵是创新技术,通过调节水分,翻动调节温度,实现有氧发酵,有机肥质量好,是中性肥料。是造土壤,改善土壤生态唯一有效的方法。

(3)用酵素菌喂养畜禽,或发酵秸秆做饲料,解决粪便臭味,替代抗菌素,粪便还田,或与秸秆混配调节碳氮比。

(4)各种作物用酵素菌技术均有系统操作方案,包括秸秆制作有机肥、页岩、生土、矿物质化肥、有机质肥料制作,发酵自制叶面肥等。

(5)彻底解决重茬病问题 所有作物均可连作,优质高产,彻底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6)有酵素菌发酵动物、人的粪便,治理水污染、土壤残留农药问题。

本项技术已经在世界20多个国家推广。《岛本微生物农业应用法》1994年引进我国,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观念落后,未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浮躁、急于求成心态加上商业炒作,多数不成功。应该转变观念,遵循引进、学习、转变、复制、创新的原则,通过学习转变观念,认真复制,然后再根据国情将引进技术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使之成为简单、易学、易复制的技术。

用生物技术造土壤,恢复土壤自然生态,化肥减量施用——我国没有成功的技术,引进《岛本微生物农业应用法》技术最成熟,也解决我国当前农业问题最好的途径。

5.打造集约化管理与流通系统

财富在哪里?在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有多少财富?有80%。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信息是资本,谁掌握了信息和流通,谁就获得财富。

5.1 成立咨询培训系统

成立农产品开发培训系统,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打造一支具有爱心、责任、付出的生产和营销的儒商队伍,确保生产均质,打造精品名牌,参与国内、国际大流通,使更多地个人、家庭在这个系统中成长,成熟、成功。系统运作的三个好处:

(1)通过培训可使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同或相近。(2)形成协调一致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

(3)集众人智慧创造出可被复制的成功模式。

5.2 研究可供复制的农产品生产模式

生产功能性农产品的技术已经成熟,需要组织专家认真总结,把复杂的生产工艺系统化、模式化,规范化,简单化,使之易教、易学、易复制。

5.3 系统复制农产品生产模式,确保产品质量

通过系统培训,要求生产者学习、复制、不走样、照做,才能生产出优质、同质农产品,组织千家万户生产的农产品确保外观、品质、口感、食味相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在每一个包装盒上标记生产者的编号,可追溯生产来源、生产质量,明确责任。

5.4 打造生产、营销优质农产品航母,挺进国内外市场

通过系统复制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规模化生产出优质农产品后,统一包装、统一品牌上市,创造名牌产品,参加大流通才能有大效益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有氧化肥有机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